东汉末年,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卓越的剑客,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王越和史阿。史阿,魏文帝曹丕的剑术老师,也因剑法高超而声名远扬。尽管如此,这两位剑客在史书上并未留下过多的记载。今天要讲的这位剑客,便是令袁绍和曹操都为之敬仰的田畴。田畴出身于津蓟县,从小便拜崆峒山一位隐士为师,勤学剑术,苦练八年,直到才回到家乡。
此时,董卓已掌握西凉的权力,挟持天子控制诸侯,甚至将京城迁至长安。一天,幽州牧刘虞召集了众官员开会,感叹道:“国家动荡不安,百姓疾苦。虽然各地的豪强纷纷崛起,但他们并无救国救民的决心。我作为宗室遗老,不能与这些势力为伍。我打算派一名勇士前往长安见天子,谁愿意为国效力,勇敢出征呢?”众官员纷纷答道:“在幽州,只有田畴能担此重任。他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非凡之人。”刘虞听后决定亲自去请田畴。两人会面后,刘虞对田畴的谈吐与举止颇为满意,便任命他为从事,并为他准备了出使的车驾。
临行时,田畴提议道:“如今,前往长安的道路已不再通畅,土匪横行。如果我以官方身份出行,必然会引人注目。我请求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微服简行,希望能顺利抵达长安,见到天子。”刘虞答应了他的请求。随后,田畴又悄悄对刘虞说道:“天子年幼,朝廷失势,董卓权力过大。若我上表天子,等待回复恐会耽误大事,且如今公孙瓒也在作乱,如果不尽早除去,后患无穷。”刘虞虽然摇头,但并未采纳田畴的建议。
田畴回到家后,挑选了二十名勇士,组成了一支骑兵队,决定带领他们一路前往长安。他亲自为队伍选拔成员,精心布置准备工作。刘虞得知后,特地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送行仪式。田畴带着队伍踏上了旅程,绕道经由西关,沿北路直奔朔方,最后从一条隐秘的小路抵达长安,终于见到了天子。
朝廷为表彰田畴的忠诚,下诏封他为骑都尉。但田畴深知当前国家局势危急,天子尚在困境之中,作为臣子,不能接受如此荣宠,便推辞了这个职位。皇帝赞扬了田畴的高风亮节,朝中三公重臣纷纷请求朝廷重用他,希望他留在京城。然而,田畴坚持不愿留下,决定返回幽州。就在他返程途中,听闻刘虞已被公孙瓒所杀,心中悲痛不已。他回到幽州后,亲自前往刘虞的墓地祭奠,并告诉刘虞自己已完成使命。离开时,眼泪不止,满心悲伤。
公孙瓒得知此事后大怒,悬赏捉拿田畴。由于田畴武艺高强,公孙瓒的手下并不敢硬碰硬地对付他,便暗中打探他的住处,终于得知了田畴的行踪。当夜,他们用熏香将田畴迷倒,将其捉拿归案。公孙瓒审问他:“你为何私自到刘虞墓前哭祭,而不向我呈文复命?”田畴答道:“汉室已衰,百姓心浮,只有刘公保持忠心。我之呈文若送上,恐怕不合将军的心意,且将军如今欲图一统天下,却先杀无辜,屠戮忠良,岂能心安理得?我若顺从将军,恐怕燕赵之士皆会弃我,我怎能背弃义节投向您呢?”
公孙瓒听后,不禁为田畴的豪言所动,未曾加害他,只是将其囚禁,并禁止与外界接触。此时,有人劝公孙瓒:“田畴忠义之士,若如此对待,只会失民心。”于是,公孙瓒终于决定释放田畴。田畴回到乡里后,带领门客和附从的百姓一起歃血为盟,发誓要复仇报仇:“这仇若不报,我誓不为人!”
接着,田畴率领众人占据了徐无山,开始在山中修筑营寨,亲自耕种养家糊口。附近百姓得知后,纷纷归附田畴,几年间,他的部队便发展到了五千余人。田畴告诫手下:“大家不辞辛苦前来投奔我,我并非为安逸生活,而是要完成复仇大计。你们愿意跟随我吗?”众人齐声应道:“我们愿意随将军!”田畴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军纪、婚姻、教育等规章制度,逐渐在徐无山中施行。这些措施使得山中风气逐渐纯朴,百姓和睦,地上行道,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消息传开后,各地的使者纷纷前来进贡。田畴不仅接纳了他们的贡献,还顺利平定了不少盗匪。
此时,袁绍听闻田畴的才干与为人,多次派人前来招降,甚至赠予田畴将军的印绶,希望能安抚田畴的部众。然而,田畴坚决拒绝了袁绍的好意。袁绍去世后,其子袁尚再次派使者来招降,但田畴依旧坚决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