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大名将彭越、韩信、英布,虽然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他们的结局都非常悲惨。韩信遭遇了女人的背叛,死于刺杀;英布被肢解并分尸;而彭越则被剁成肉泥,尸体被分给诸侯品尝。历史记载了吕后的阴谋,她在丈夫刘邦生病期间掌控朝政,并执行了诛杀异姓王和大功臣的计划。吕后的权力欲望和对异姓王的敌视,使得即使臣子没有反心,也难逃其害。就如同古人所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些王侯贵族的罪并不在于心怀叛意,而是他们拥有权力与能力,让皇帝产生了猜忌和恐惧。
与英布在淮南直接起义,韩信和陈豨暗中勾结不同,彭越既没有实际行动,也没有显示出反叛的意图,却在三位异姓王中,遭遇了最为残酷的命运。彭越,砀郡昌邑人,起初以捕鱼为生,生活贫困,在社会上也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在乱世中,彭越带领一群贫苦渔民,在当地水域进行抢劫。随着秦末动乱的爆发,陈胜和项梁相继起义反秦,有人劝彭越也参与其中。然而,彭越没有马上响应,而是选择观望,直到一年多后,才决定加入反秦的行列。
史载有一段插曲,彭越与投奔他的一百多青年定下了严苛的约定——日出时准时集合,迟到者必斩。第二天,约定时间已到,但十多人仍然迟到,最后一个迟到到中午时分。彭越决定执行约定,杀掉了最后一个迟到的人,并在众人面前设立祭坛,宣布自己为首领。众人对他充满敬畏,不敢反驳。从此,彭越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攻占土地,招募各地散兵,壮大自己的队伍。彭越曾在协助刘邦攻占昌邑时,展现过军事才能,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参与到灭秦大计中,错失了成为主要力量的机会。
在项羽的分封中,彭越被忽视,尽管他的力量在不断壮大,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反对项羽的力量迅速将他拉拢,齐国田荣任命彭越为将军,让他进攻项羽。项羽派部将前来讨伐,但被彭越击败。刘邦借此机会,任命彭越为魏国相,赋予他兵权,帮助平定梁地。随着刘邦的失败,彭越开始采取游击战术,凭借灵活的战术不断牵制项羽。
项羽对彭越的轻视成了其战略上的一个致命缺陷。彭越不仅在敌后展开骚扰,还多次打击项羽的后方。在项羽忙于追击刘邦时,彭越趁机攻占齐地,缴获大量粮草,支援刘邦。正是有了彭越的牵制,刘邦才得以喘息。后来的垓下之战,彭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韩信实施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然而,随着彭越地位和力量的上升,他渐渐有些目中无人。特别是在刘邦兵败固陵时,彭越拒绝出兵,甚至公开违抗命令,这引发了刘邦的不满。尽管张良劝解,刘邦最终还是决定削弱彭越的权力。在公元前197年,陈豨的叛乱让刘邦决定亲自出征,彭越却以生病为由拒绝协同作战,最终导致刘邦对他产生了极大的猜疑。
当刘邦派人责问彭越时,彭越因害怕惩罚,决定亲自向刘邦道歉。然而,他的部将扈辄却建议他起兵反抗。彭越在犹豫中错过了机会,并最终选择继续躲在自己的封地。在此期间,彭越被其太仆揭发与扈辄合谋谋反,刘邦接到密报后迅速对彭越展开了行动。彭越被抓捕并被判定谋反,最终被流放至蜀地。
流放途中,彭越遇到吕雉,抱有一丝希望。然而,吕雉并没有为他辩护,反而以彭越再次谋反为由,促使刘邦下令处死了他。彭越的尸体被剁成肉泥,三族被满门抄斩。仅仅几个月后,韩信也因同样的原因被杀,彭越的死亡成为了刘邦“清除异姓诸侯”的一部分。
从刘邦的角度来看,彭越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即使彭越表现出忠心,刘邦也不敢完全信任他,毕竟彭越从未完全服从过他的命令。彭越的死,实际上是刘邦为了巩固政权、消除潜在威胁所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