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冯道(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字可道,他的名字正应了《道德经》里的那句“道可道,非常道”。而他本人绝对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非常”之人。他先后辅佐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王朝的十位君主,在每个王朝里他都处于权力的的核心,并能保全自己得以善终。到了晚年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沾沾自喜地说出这样的话:“我到了暮年,生活还是这么惬意,有谁能像我这样乐到现在呢?”因而,他为自己取名“长乐老”。
冯道之所以能够成为乱世的政坛“常青树”,确实有他自己独到的本事。可以说冯道一生都是在投降和背叛中度过的。
冯道其貌不扬,甚至有点丑,但做事圆滑,为官也颇清正廉洁,从不受收他人贿赂,生活也特别简朴,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让政敌攻击的把柄。除此之外,纵观他传奇的一生,能够安身立命、成为政坛“常青树”、官场“不倒翁”的关键之处,就在于:脸皮特别厚,简直比城墙还要厚。
后晋皇帝石敬瑭,是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为求契丹人帮助他夺取皇位,不惜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并认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做父亲。公元936年,石敬瑭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当了皇帝的他想派使节出使契丹,众大臣都怕到了契丹受辱,一时无人敢应。
石敬瑭召来冯道,冯道毫无难色地说:“皇上您受契丹国主的恩典,微臣又受您的皇恩,您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好了,臣保证不辱使命!”石敬瑭听了这话特别感动,觉得终于有一个大臣如此体谅自己卑躬屈膝的内心,就把出使契丹的任务交给了冯道。
到了契丹,耶律德光看到冯道很高兴,问他是否愿意留下来为契丹效力,冯道的回答很巧妙:“我国皇帝是您的臣子,您是我朝皇帝的父亲,这样算来,两个朝廷都是你们父子俩的,你们父子俩都是我的君主,我这个做臣子的在哪里效力又有什么分别呢?”耶律德光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冯道回到后晋。此后不久契丹卷土重来,大军一举攻入开封,灭掉了后晋。
后晋大臣有的以身殉国,有的仓皇出逃,可冯道却从容地到契丹京师朝拜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见到他,斥责道:“你在后唐为臣,后唐灭亡则侍奉后晋皇帝,如今又要改换门庭,到我这里来,你是如此不忠不义的人,本王怎么能信你?你为什么还有脸来朝拜我呢?”
冯道挨了耶律德光一通责骂,却脸不变色心不跳,大言不惭地说:“我如今无城无兵,不到您这里来还能去哪呢?”
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什么人?凭什么让我收留你、提携你?”
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在您面前至多就是一个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头儿罢了!”
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你说话我很爱听。我再问你,怎么救天下百姓出苦海?”
冯道答道:“此时谁都救不了,唯有皇帝您能够救他们呀!”
耶律德光大喜,当即封冯道为太傅。
就这样,冯道凭借自己的一张厚脸皮和三寸不烂之舌,加上一顿拍马屁式的巧言游说,又一次在改朝换代中,成了名副其实的政坛“常青树”、官场“不倒翁”。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