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因遭受错误批判,被迫卸甲归隐,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成为一个低调的存在。那么,彭德怀究竟去了哪里呢?他并没有远离北京,而是搬到了离中南海不远的挂甲屯,住在吴家花园。尽管受到了批评与冷落,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曾经的战友。1959年10月21日,毛主席特意邀请彭德怀进行一次谈话,甚至在中午时刻与他共进了午餐,并特别点名要杨尚昆陪同。毛主席交代杨尚昆,每个月至少要两次去看望彭德怀,确保他过得好。毛主席为何偏要杨尚昆去探望彭德怀,而不是其他人呢?
这一点,要追溯到彭德怀与杨尚昆之间独特的关系。尽管两人性格与背景迥异——彭德怀是坚韧的军事将领,杨尚昆则是一名温文尔雅的文臣——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却让人感动。彭德怀出身贫寒,文化水平较低,而杨尚昆来自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还曾前往苏联留学。早在1934年,杨尚昆被派往红三军团时,彭德怀热情接待了他,并衷心希望杨尚昆能在工作中给予他帮助。彭德怀非常敬重知识分子,并与杨尚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间心照不宣,合作默契。那时,彭德怀仅有五块光洋积蓄。在长征出发前,他特地拿出一块请杨尚昆吃鱼,抵达甘肃后,又花了一块请杨尚昆吃牛羊肉,剩下的三块,他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党组织作为党费。这一切对彭德怀来说并非易事,因为他一向不喜奢华,能够做出如此慷慨的举动,足见他对杨尚昆的真挚情谊。
一次,敌机轰炸时,彭德怀机警地将杨尚昆推入坑道中,避免了他受伤。然而,另一轮轰炸中,杨尚昆的腿部受伤,周总理特地安排其妻李伯钊前去探望。在红三军团,彭德怀热情接待了李伯钊,安慰她称杨尚昆的伤势不重,表示会好好照顾他。彭德怀还从福建沙县的战利品中取出一块冰糖,赠送给李伯钊,并透露自己一直舍不得吃。这一份细心与关怀,让杨尚昆夫妇感动不已。彭德怀虽然外表粗犷,但他心思细腻,待人真诚,他与杨尚昆的友情,不仅仅是战友情,更是彼此深刻的理解和支持。
然而,彭德怀在遭受批判后,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关怀和慰籍。为什么毛主席选定杨尚昆而非其他战友呢?其实,彭德怀的战友不少,红三军团的政委就有滕代远、杨尚昆和李富春等人,但杨尚昆当时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常常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因此,他被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毛主席希望通过杨尚昆的定期探访,不仅能了解彭德怀的近况,还能及时将党中央的关怀与支持传递给他。
杨尚昆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经常前去看望彭德怀,每次去,彭德怀总是在忙碌。有时他在劳动,有时他走街串巷,访问群众,或是坐在家里潜心读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彭德怀常告诉杨尚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个人得失并不重要,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他与周围的群众关系融洽,经常帮助他们,还时常邀请大家到家里观看电影,分享快乐。
在一次交流中,杨尚昆转达了毛主席的关怀,叮嘱彭德怀要保重身体,继续学习,将来有机会还可以重新为国家工作。彭德怀激动地表示,他一定不辜负毛主席和党组织的期望,决心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
1965年,毛主席再度召见彭德怀,任命他为西南大三线建设委员会的第三副主任,并在家中设宴款待他。在前往四川之前,彭德怀特意前往杨尚昆家中告别,请他帮助办理一些事务。临别时,两人一起回忆往事,心中感慨万千。杨尚昆与彭德怀约定,等日后回到北京时,定要再聚。但命运无常,未曾料到这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