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6年,位于并州玉壁城下,一位身披金盔金甲的大将正在他的部下簇拥下巡视着大营。这位将军身材魁梧,面容坚毅,尽管表面镇定,眼中却掩不住那一抹深深的倦意和疲惫。他环顾四周,看到一名名将士纷纷涌上来问候,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士兵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生死与共,彼此情谊深厚,已如亲兄弟般亲近。
大将的心情似乎略有缓解,目光又转向了远方。眼前是一片苍茫的草原,草木深深,荒凉广阔,仿佛可以看见天地的边际。他随口吟咏起一首至今仍传颂的古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原野上回响,却忽然被远处零星的哭声打断,原来是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在这里悼念亲人。大将抬头望着前方的玉壁城,心中涌上了一股悲伤,眼前不禁浮现出这几天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成千上万的兄弟们。忽然,一股强烈的情感如洪水般涌上心头,血如泉涌,最终他倒在了大地上。
见到这一幕,部将们立刻慌乱起来,急忙将大将抬回营帐,并急召军医前来诊治。经过漫长的治疗,直到夜深时分,大将才终于渐渐苏醒。清醒后的大将心中清楚,自己的时日无多,心情更加沉重。他想到自己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却连2000名敌军守卫的玉壁城都攻不下来,心中不禁生出对未来的深深忧虑。想到这片战乱中苦心经营的一生基业,他更是深感不安。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下令撤军。
这位大将便是东魏的开国之君、高欢。高欢出身草野,历经无数战斗,消灭了无数英雄豪杰,终于统一了河南和河北的广阔土地。然而,他却未曾想到,会在这座小小的玉壁城前折戟,带领的20万大军中有7万阵亡,而自己也因过度的忧虑,病死于回军的途中。而镇守玉壁城的,是西魏的名将韦孝宽。正是他凭借这座坚固的玉壁城,成功扭转了东强西弱的局势。
韦孝宽,字孝宽,公元509年出生于长安,其父韦旭曾担任武威太守。韦孝宽从小聪慧,喜文好武,沉稳且坚毅,显露出卓越的将才。20岁时,关中叛乱爆发,名将萧宝夤突然反叛,震动了整个天下。韦孝宽敏锐地察觉到这是自己展露才能的机会,于是孤身一人前往洛阳,请求担任平叛先锋。
在南北朝时期,士人讲求言行举止,韦孝宽年纪轻轻,但举止沉稳大方,给人一种不可忽视的威严。凭借着出色的表现,他迅速得到了朝中大佬的认可,并被任命为统军,跟随冯翊郡公长孙稚一起西征。在战斗中,韦孝宽既能谋定而后动,又能亲自上阵冲锋,屡立战功,战后被任命为华阴郡太守。
后来,杨侃出任关中大都督,负责地方安抚,并聘请韦孝宽为都督府司马。几番接触后,杨侃对韦孝宽的才华十分赏识,甚至决定将女儿嫁给他。从此,韦孝宽在仕途上如鱼得水,逐步晋升为宣威将军、给事中,还被封为男爵,成为了上层贵族。
公元531年,韦孝宽被派往与南梁对峙的荆州前线,担任析阳太守。凭借出色的文武才华,他与新野太守独孤信(后来的西魏八柱国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牛的“老丈人”)合称“双壁”,成就一段佳话。
在北魏后期,关中爆发兵变,驻守荆州的大将宇文泰率军进入关中,韦孝宽随军出征。攻占潼关后,宇文泰任命韦孝宽为弘农太守,负责守护后方。在弘农,韦孝宽大获全胜,不仅成功击败东魏大将窦泰,还在独孤信的协助下攻占了洛阳,彻底击溃东魏的精锐部队,极大地扩展了西魏的战略纵深。
公元537年,高欢亲自率领10余万大军攻打潼关,而宇文泰带领的军队只有不到2万。为了出奇制胜,宇文泰采取了假装撤兵的策略,将主力调回长安,只留下年仅28岁的韦孝宽来伺机击破东魏的前锋窦泰。韦孝宽经过周密的侦察,选择了一个地势险要的地点布下埋伏。他派出少量兵力假装失败,成功引诱窦泰深入埋伏圈。韦孝宽一声令下,部队立即全线出击,窦泰的部队瞬间被全歼。当高欢准备增援时,窦泰已经毫无还手之力。
随后,韦孝宽继续攻占豫州,俘虏了东魏刺史冯邕。宇文泰则任命他为大将军,调任南兖州刺史,驻守该地。东魏见状,派兵前来争夺兖州,韦孝宽面临的压力骤增。为了化解困局,韦孝宽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设计了一场陷阱,引发了东魏内部的猜疑与不和,最终成功击败敌军,稳住了边境局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