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影像,记载了一段往事。
在晚清时期,留存下来的老照片数量不少,这些珍贵的影像让我们得以直观地了解 a百多年前中国社会的种种样貌。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继续欣赏这些历史的瑰宝,其中包括晚清女子、街头风情、平民百姓等珍贵瞬间。
在这一张照片中,我们看到李鸿章(坐在照片左侧的人)与他的兄长李瀚章及其后代们共同合影。从这幅影像中,兄弟二人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仿佛跨越了时空,传递着他们家族的血脉与故事。李鸿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是晚清中兴时期四大名臣之一。李文安是李鸿章的父亲,他育有六位儿子,李瀚章为长子,李鸿章次之。李瀚章的后代则多以“李勤恪公”尊称他,显示了对这位优秀家长的敬仰。
在道光二十九年,李鸿章以优异的成绩从曾国藩门下考取拔贡,签分湖南。咸丰五年,他总理湘军后勤工作,为保卫义宁州而努力,因而获得了赏赐及佩戴花翎的荣耀。随后在同治七年,李鸿章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与负责长江水师的督统黄翼升携手整顿水师。至同治十三年,他又兼任湖北巡抚,光绪十五年调任两广总督,随后在光绪二十年,更是被赐封为太子少保,显现了他在清朝政坛的重要地位。
在晚清的火车站,映衬着那个时代交通变化的画面;而在一幅照片中,公子哥与女子之间的合影,静谧之中渗透着年代的风韵。同时,广州的街头景象以及晚清女子的姿态,鲜活地再现了那段历史的片段;婚嫁现场、赌博场景、农村生活等各个侧面,都如一扇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民的喜怒哀乐。
在晚清的社会中,地主与苦力的对比愈发突出。那些被外国人强征的苦力们,承受着时代的重压;而独轮车作为当时常见的交通工具,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轮车,又称为鸡公车,是一种在成都平原上广泛使用的手推式木制独轮车。其外形独特,酷似一只鸡,行进时发出的叽咕声亦是来源于这个名字。鸡公车以其独特的轮子设计,使其在泥泞狭窄的道路上也能灵活自如,成为了经济实用的运输工具,甚至在历史上早在诸葛亮时期就已存在。
此时,我们来到了晚清江南水师学堂,那个时期的学生们在这里接受教育。1890年初夏,由两江总督曾国荃在江宁的仪凤门内创办了江南水师学堂。该学堂借鉴了天津水师学堂的制度,设有驾驶与管轮两个专业,每个专业又细分为不同的班级,由专任教师进行授课。课程设有堂课与船课,学生入学后先进行为期三年的基础知识学习,只有当他们升入高年级后才会接触到专业课程。无论是驾驶专业的数学、航海知识,还是管轮专业的气力学与水学,课程设置都彰显了时代对人才的渴求。学堂中还有六位汉文教师,教授《春秋左传》《战国策》《孙吴兵法》《读史兵略》等传统经典,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整个学习过程长达六到七年,优秀的毕业生将有机会被送往英国深造。
至清朝覆灭,江南水师学堂共培养了七届驾驶班107人、六届管轮班91人,以及五届鱼雷班的13名学生。在这些毕业生中,有一些后来的名人如林建章、杜锡圭、陈季良、陈绍宽和赵声等,他们都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与未来。
最后,晚清时期的种罂粟田和百姓生活也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那些被生存压力所迫的百姓们在艰难中求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