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博物馆看世界海图上的中国航海文明
创始人
2025-09-07 10:02:55
0

图为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内的展品(2024年1月3日摄,资料照片)。 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供图(新华社发)

从挺立在展馆一层“甲板”的郑和塑像,到庞大的中远海运巨轮模型,再到泛黄的定远舰图纸……在德国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浏览观赏,仿佛经历一场时空穿梭:穿过波澜壮阔的三千年航海史,看世界海图上的中国航海文明。

这座由旧港口仓库改建而成的10层博物馆,有9层称为“甲板”的展区,展览面积1.2万多平方米,展品主要来自已故汉堡航海历史学家彼得·塔姆的个人收藏。

在这座私人博物馆的叙事里,世界航海史开篇于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派出的徐福船队。展品包括中国船舶模型、清朝水兵制服、象牙船雕、海事文书、瓷器等。在这里,中国并非以“他者”的身份出现在欧洲海图上,而是以开篇者、参与者乃至塑造者的身份,嵌入全球海事文明的叙事。

“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不只是关于技术和船的展览,它讲的是人的故事。曾经驾驶这些船的人,他们有名字、有感情、有命运,也有说不完的故事。”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馆长、历史学者格里特·门策尔说。

在博物馆一层“甲板”,郑和塑像昂首挺立,他与哥伦布、麦哲伦等一起被称作世界航海史“七大人物”,这就是门策尔坚持要讲述的故事。

“欧洲人常说是他们发现了世界,但其实早在他们之前约100年,中国航海家郑和就已经开始了同样的探索。”门策尔站在郑和宝船模型前说。2008年博物馆开馆后不久,这艘由福建省赠送的郑和宝船模型便正式落户于此。

“郑和是全球航海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最让我着迷的是郑和船队的先进程度。”门策尔说。

在展馆第九层“甲板”,一艘长约2米的蓝色巨轮模型格外引人注目,与周围5万余艘手指长度的微型轮船模型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中远海运年初捐赠给博物馆的“金牛座”号货轮微缩模型,以1∶200的比例再现了目前全球最大集装箱船之一的雄姿。

“它太大了!”门策尔说,这不只是船模,它代表着现代中国的全球航运能力,也象征着汉堡与中国的连接。

历史资料显示,早在1731年,第一艘中国商船便已驶入汉堡港。1986年,汉堡与上海缔结为友好城市,延续着两个航海大国跨越世纪的对话。根据汉堡港营销协会今年初发布的数据,中国已连续多年稳居该港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汉堡港对华集装箱吞吐量达220万标准箱,占港口总吞吐量近三成。

“中国在汉堡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门策尔说,“我认为这种关系不仅会持续,还将进一步深化。”

在汉堡国际海事博物馆深处尘封的定远舰资料,则揭示了19世纪中德之间另一段“与海洋有关”的交集。

在博物馆的馆藏资料中有两张泛黄卷边的旧图纸,图纸正上方用德文花体字写着“中国装甲巡洋舰定远”,右上方写着“海军枢密顾问报告附件,迪特里希15/6 83”。定远舰是清政府在1881年委托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的一等铁甲舰。德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培高德辨认,展品图纸是定远舰建造完工后,当时的德意志帝国海军枢密顾问阿尔弗雷德·迪特里希得到的两张复制图纸。

“定远舰是中德交往的早期见证。”汉堡工业大学船舶结构设计与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宋实说,定远舰的订购、建造、交付与使用全过程,增进了中德双方对彼此的认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 5月18日上午,“问秦——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开展。共展出223组、693...
四川大学撤回日本考古学者聘用通... 四川大学本月初发布公告,宣布聘请日本考古学家宫本一夫担任全职讲座教授,这一决定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讨论...
李渊为何饶过王世充,却杀了窦建... 公元 621 年,虎牢关的烽烟尚未散尽,洛阳城的降幡已然低垂。李世民以一场教科书级的战役,将王世充的...
原创 李... 长孙氏,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也是唐高宗李治的母亲。她出身尊贵,天资聪颖,容貌端丽,品德高尚,深受历史...
原创 古... 古代的城池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的象征,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这些城池通常由高耸的城墙与围绕城...
原创 中... “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这是革命党人刘伯坚在牺牲前所留下的家书,令人痛心。这位年轻...
原创 长... 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
原创 张... 张国焘是一个极具权力欲的人,在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的实力远超红一方面军。当两大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不...
原创 毛... 标题:毛泽东的坚定与无畏:面对挑战的领导智慧 前言: 在历史的漫长流淌中,毛泽东作为一位杰出的领袖,...
原创 古...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句诗描绘了帝王之家公主们的命运,外界眼中的她们,虽享尽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