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的用人之道:你越没本事,我越要重用你
创始人
2025-09-07 08:33:24
0

张学良曾有过一句评价:“蒋介石这个人,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这一评价的确切切中要害,蒋介石在用人方面的确有这样的倾向——他倾向于使用那些对他忠心的人,甚至对于那些缺乏能力和名声不佳的人,他也会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重用。

“忠心”是一个相对容易理解的标准,几乎每个领导者都希望身边的人对自己忠诚,但蒋介石为何对那些没有才干、名声差的人尤其青睐呢?

有两个例子在这一点上非常典型,那就是刘峙和汤恩伯。刘峙曾是蒋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将”之一,年少时确实战功赫赫,英勇无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显露出战场上的软弱和不果敢。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蒋介石任命他为徐州“剿总”总司令,然而,邱清泉对此深感不满,嘲讽道:“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如薛岳)把守;不派虎将,也应派一狗(如顾祝同)守门;怎能派一只猪来守大门!”然而,这场关键的战役中,国民党军本应占据优势,兵力和装备上有很大优势,也有不少能征善战的名将,如杜聿明、冯治安等。如果指挥得当,他们完全有机会逆转局势。刘峙信誓旦旦地向蒋介石保证:“要我做官,不能奉命;要我拼命,义不容辞!”但最终,刘峙的“口号”并没有带来胜利,反而使得国民党军在这场决定国共命运的战役中惨败,形势一片狼藉。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汤恩伯,他不仅能力差,名声也差得更远。曾经主政河南时,汤恩伯被百姓讥讽为“四大害”之一,和水灾、旱灾、蝗灾一并列举。尽管其他一些地方的官员,如阎锡山、张宗昌等人也饱受争议,但他们至少还能得到百姓的某种支持和尊重,然而汤恩伯却连自己的百姓都不放过。在抗战时期,他的部队不仅没有与日军作战,反而对百姓实行压榨,甚至比日军还要凶狠。一次,汤恩伯的部队遭遇败退,竟然连百姓都开始和日军联手围攻他,成为一时的笑柄。然而,尽管如此,他依然是蒋介石的重要依靠,尽管他曾因种种原因被弹劾,但过不了多久,蒋介石又会将他重新提拔。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如此重用这些没能力、名声差的人呢?他难道不清楚这些人并不值得信任吗?当然,蒋介石非常清楚这些人的不足之处。蒋介石的用人之道实际上别具一番深意。李宗仁曾对蒋介石的做法感到不解,但后来他终于明白了:刘峙和汤恩伯之所以对蒋介石言听计从,是因为他们明白,如果没有蒋介石,他们将一无是处。蒋介石能给他们提供一个上升的机会,让他们有可能获得高位和荣光,因此,他们无条件地依附在蒋介石身边,发誓效忠他。

正是因为这样,蒋介石倾向于用那些既无能又名声差的人。因为这些人一旦得到了重用,就会将蒋介石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关键,深感感激,誓死效忠。而那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往往能在任何地方取得成功,他们不会对蒋介石产生特别的依赖感。

有一次,宋美龄看到蒋介石依旧重用刘峙,甚至当外界都在议论刘峙已经不适合继续指挥战斗时,宋美龄忍不住对蒋介石说:“为什么你仍然如此倚重刘峙呢?”蒋介石叹了口气,答道:“我当然知道他打仗不行了,但他能有多忠诚呢?”这就是蒋介石用人的核心原则——忠诚。张学良的评价“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可谓准确而深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79年,上海知青戴建国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二婚的村妇。谁曾料,婚后的第一晚,当他帮...
原创 什... 清朝入关之后,成功地统一了中原,并在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帝王的治下,国家逐渐强盛,民众普遍称之为“康...
原创 清... 丁宝桢,字稚璜,出生于贵州平远州(现今的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是一位在晚清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名...
原创 清... 在清朝时期,蒙古对满族而言,既是重要的盟友,也可能成为威胁。努尔哈赤时期,满人和蒙古人之间基本保持和...
原创 在... 在日本国内,仍存在一部分人对军国主义抱有顽固信念,这一现象的根源复杂且多样,主要是受到日本历史上长期...
原创 贵... 这样的大学校长你听说过吗?尤其是当他是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时,故事更显得让人震撼。 ...
原创 集... 文/子玉 早熟的人不一定最终成功,晚些达到的人未必就不能达成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集体...
原创 胡... 在民国时期,杰出文人胡适与辜鸿铭之间因思想的分歧而展开发人深省的激烈对峙。这场对抗不仅是文化理念的相...
原创 他...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被迫脱离了他们的根据地,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之旅...
原创 7... 前言 美国突然归还沉睡海外79年的战国子弹库帛书,中国大使接收,特朗普前脚示好,后脚威胁提关税,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