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到底有多刚?告丈夫、骂苏轼、护古书,这才是“宋朝最野女子”
创始人
2025-09-07 08:32:27
0

你认识李清照吗?

大概认识吧。课本上那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曾让你心头一紧,或者“昨夜雨疏风骤”的哀怨,也曾唤起过你一个深秋夜的孤独。

可如果你以为,她只是个写情词的女子,那你可能看得太浅,也太温柔了。

李清照,不是“词人”能概括的。

她是宋代文化的独行者,是南渡前夜最后的清醒者,是敢在公堂状告夫君的女子,是敢批评欧阳修、苏轼的狠角色。

她不是“婉约派”,她就是她自己。

【一】少女词人:不是“写愁”

每一个被课文折叠过的人物,都有一段“没被讲”的前传。

李清照十四岁写下那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句词,如今被当成温婉的经典,可你读懂了吗?

这不是哀愁,这是疯玩。她和闺中好友偷酒喝,玩到忘了回家,衣裳湿了也不在意,最后醉倒在溪边,让人扶回去。一个大家闺秀,写出这样的场景,字里行间全是少年人的放肆。

这是北宋时代的贵族少女吗?像不像今天我们熟悉的爱发疯的中学生?

她的词不裹脚,她的灵魂也不。她笑着写词,也拿词砸人。在《词论》里,她指名道姓地说大文豪欧阳修“创新但不合格律”,批苏学士“多不入拍”。

你以为她柔弱?可她在学术上霸道地“不讲情面,只看章法。”

她的少女时期,带着火光,她从来不是那种乖乖念书,等待嫁人的闺秀小姐,

【二】她不只是赵明诚的妻子

婚姻,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但她没从此归于厨房。

赵明诚爱她,是因为才,不只是因为貌。

他们的婚姻是一场文化上的相濡以沫。两人一个主笔,一个主编,一起编辑《金石录》,一起整理古代碑帖、器物,研究金文,整合史料。夫妻对坐,书声琅琅,比的是谁先找到一件失传的铭文。

她曾写信调侃在外地任职的赵明诚说:“昨日我又得二十余帖,你快回来看,莫落后矣!”像极了身处两地、迫不及待和爱人分享的知识分子。

这种婚姻,在那个时代,是罕见的。

可惜的是,美好的时光总是太短。

靖康之变打破了一切宁静,金兵铁蹄南下,北宋随即灭亡。

赵明诚奔赴江宁奔母丧,李清照则独自护着数十车的书籍、金石、字画南逃。那时候,她不是词人,是乱世难民,是文化守护者。

她亲眼看着那些精心收藏的宝贝在战火中烧毁。那不是纸墨烧了,是他们的心血烧了,是一个时代烧没了。

不久赵明诚在南方病逝,她守寡了。中年以后的李清照,一个人颠沛流离,身无长物,几乎活成了诗词的废墟。

但她没有倒下。

【三】不是哀婉,是愤怒

人们太爱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仿佛从此就认定她是“哭泣的女人”。

但你真读过她其他词吗?

她写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句出现在她中年之后,已经不是那个醉笑溪亭的小姑娘了。

她悼的是项羽,其实也是她自己。她在告别那个书香门第出身、才子佳人的旧梦,也在告别北宋亡国的耻辱。她恨金兵,也恨南宋的投降派。

她的词愈到晚年愈有怒火。

不像柳永的词流连风月,也不似苏轼的词谈笑风生,她的词,是对现实的批判,是对命运的反击。

婉约?是因为她太懂节制;愤怒?是因为她太清醒。

她晚年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写词,而是她上了公堂。

她在五十岁那年再婚,嫁给一个自称儒雅的文士张汝舟。婚后才发现,他图的是她的嫁妆。

怎么办?堂堂李清照,亲自去官府起诉,要求离婚,揭发丈夫骗婚,请求定罪。

这是宋代,女子再婚本已罕见,她居然还敢诉讼、敢落笔、敢站到朝堂之上?

《宋律》规定妻子状告丈夫是要被判刑两年的,她不怕坐牢。

亲朋友好四处奔走营救,出狱后,她什么都没说,只继续编书,写词,活着。

但那份“宁折不弯”的劲头,从此深刻在她生命的结尾处。

【四】我们误会她太久了

李清照从来不是一个标签,不是“宋代第一女词人”这七个字能说清的。

她是少女时代的天才词人,是夫妻并肩的学者,是战乱流亡的文化守卫者,是孤身告状的法律挑战者,是那个在战火里护书、在废墟中落泪、在词里写尽山河的知识分子。

她的一生敢笑,敢爱,敢怒,敢反抗。

她不是“婉约派”,她是“派”都容不下的人。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句:“易安之词,别是一家。”她,从不属于谁。

如今再读李清照,意义不在于背出她几首词,而在于,你是否也曾:

因爱情勇敢投入,又独自收拾烂摊子?

为理想坚持十年,却在一夜间失去一切?

不愿妥协,却被时代狠狠推倒?

她早已走过了我们正在走的路。

她经历的,是一位女性如何在男权书写的历史中活出自己精彩的篇章。

千年之后,我们还在为她落泪,不是因为她哀婉,而是因为她倔强、热烈、真实。

她是李清照,

不是“婉约词人”,

是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自己”。

END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一代传奇邓丽君:十亿掌声背后的爱与痛(一)|声音的故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1945年9月,新四军第三师接到了北上东北的命令。在出发之前,师长黄克诚提出了关于加强师领导班子建设...
原创 吕... 写作的过程对作者来说并不容易,每天都要埋头苦干,付出许多辛劳,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因此,也希望各位亲...
原创 千...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帝王之一,他在位的61年里,清朝政治、军事、经济和国防都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
原创 李... 在李渊夺取长安后,他在隋末动荡的局势中,已经迅速崛起,成为了最为强大的势力。接下来,他的行动方向有着...
原创 苏... 在20世纪的漫长历史中,苏联曾是一个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但它的辉煌和衰退犹如一颗红色的星星,经历了高...
原创 八... 山西大同失守:国民党要员惊慌逃逸 1937年9月,山西大同陷落的消息如晴天霹雳,瞬间引起太原各界的...
原创 南...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两个地盘大体都处于江陵一带的割据政权:即南北朝时期的西梁,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平(...
原创 三... 据国际在线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流失海外的珍贵子弹库帛书第二卷和第三卷,通...
原创 我... 1947年2月23日,莱口公路连接莱芜与口镇,这条公路上充斥着急于北撤的蒋军部队。公路西侧一处无名高...
原创 斯... 斯大林,这个名字在俄罗斯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烙印,他既是令人敬仰的英雄,又是饱受争议的暴君。在他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