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琅琊榜》中,萧景琰在梅长苏的巧妙帮助下,成功击败了太子与誉王,最终荣登大梁皇帝之位。然而,在续作《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令人意外的是,掌管大梁最为强大的长林军的统帅并非萧景琰的儿子,而是被称为“长林王”的萧庭生。
萧庭生是祁王萧景禹的遗腹子,在萧景琰登基后被他收为义子。尽管成为了义子,但其身份与血脉的差异依然让他难以获得与亲生儿子同等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萧景琰会将如此重要的长林军队交给萧庭生呢?深入探究后,这一选择背后隐含着深刻的原因。
首先,萧庭生的性格是一个重要因素。尽管萧庭生是祁王的遗孤,按照常理他本应有机会继承皇位,成为大梁皇帝。然而,由于梁帝的猜忌,他的家族遭受了惨重的打击,皇位更是无望。萧庭生自幼在掖幽庭中长大,心中难免充满愤怒与仇恨,幸运的是,他遇到了梅长苏。梅长苏的悉心教导使得他内心的怨恨逐渐平复。就在临终前,萧庭生也曾对萧平旌倾诉过他的经历。
作为亲自看着萧庭生长大的养父,萧景琰对他的性格十分了解。他深知萧庭生为人正直,十分值得信赖,因而将长林军交予他掌管让他十分放心,不必担心萧庭生会背叛或者做出对大梁不利的行为。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这部剧中,萧庭生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与责任感,虽然身为宗亲王爷却始终不骄纵、无恋权,正是这一点赢得了两代皇帝的深厚信任。
其次,梅长苏对萧庭生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萧庭生在掖幽庭中受到了梅长苏的救助,并且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获得了成长。对于梅长苏,萧景琰非常信任,梅长苏不仅是他的得力助手,更是他的良师益友。正因如此,萧景琰也能清楚地了解到萧庭生的品德和能力。
最后,萧庭生本身的军事才能也为他获得长林军的统帅地位增加了一份底气。从小在靖王府长大的他,经历了多年的军旅生涯,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可谓是战功彪炳。基于他的能力和业绩,交予他长林军的指挥权显得尤为合适。同时,萧庭生与萧景琰的亲子关系犹如兄弟般深厚,他在平日里也称呼萧景琰为“哥哥”。因此,将长林军这一重要军队交给萧庭生,正是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大梁,巩固皇位。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中,梁帝与萧庭生的关系如同亲兄弟,彼此之间的默契与信任,宛如梅长苏与靖王之间的深厚友谊,形成了一种“二人如同一人”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