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玄宗从夺取军权到丧失军权的始末
创始人
2025-09-06 21:03:01
0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历史上少数几位杰出的皇帝之一,他年轻时便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大权。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帝国一度达到鼎盛时期;然而,也正是在他执政的时期,大唐的繁荣开始逐渐衰退。李隆基最终也失去了军权,沦为儿子软禁的对象,并遭受宦官的欺压,晚年的境遇颇为凄凉。那么,李隆基是如何从掌握军权到失去军权的呢?让我们慢慢回顾一下这个历史进程。

1. 初次掌握军权

李隆基在17岁时便开始执掌军权,先后担任了右卫郎将和卫尉少卿等职务。那时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亲王,皇帝是他的伯父唐中宗李显。按照常理来看,他不太可能继位为帝。然而,唐中宗治下的大唐政局混乱,前景十分不明。在这种背景下,李隆基开始悄然图谋皇位,并且全力打造自己的政治势力。

当时,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和世兵制,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中央军比地方军更为强大,而禁军则是中央军的中坚力量。谁控制了禁军,谁就能控制大唐的政治核心,进而掌握全国的军权。在这个战略背景下,李隆基积极与禁军将领建立关系,尤其是与负责北门防守的万骑营的葛福顺、陈玄礼和李仙凫等中层将领发展深厚的友谊。这一切为李隆基日后的“唐隆政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发动政变,夺取帝位

在唐隆政变中,李隆基成功策反了羽林军(也是禁军之一),军力进一步增强,他迅速掌控了朝廷。此次政变是李隆基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起的。由于李隆基资历尚浅,无法服众,因此他推举自己的父亲、相王李旦登基成为唐睿宗。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在位两年后禅让帝位给李隆基,李隆基正式成为皇帝,即唐玄宗。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并未完全掌握军权,因为他依然需要面对一位拥有大权的太上皇(唐睿宗李旦),以及心怀叵测的太平公主。

3. 再度发动政变,夺取实权

公元713年,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控制了唐睿宗李旦,并且铲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这场政变被称为“先天政变”。经过这次政变后,李隆基终于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实权皇帝。

通过这两次政变,李隆基深刻意识到军队对政权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即位后,他迅速开始整顿和清除参与政变的功臣集团,打算将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接下来,便是“兔死狗烹”的剧本上演。曾在政变中有过帮助的郭元振被李隆基罢免,郭元振兼任宰相和兵部尚书,权力过大且有发动政变的经验,李隆基对此心生忌惮。于是,他借着阅兵的机会,以军容不整为由罢黜了郭元振。随后,刘幽求和张悦等同样有功的将领也被一一罢免。经过这些清洗,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此后的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将大唐推向了盛世。然而,到了晚年,唐玄宗开始沉溺于享乐,逐渐放松了对军权的把控。

4. 放松军权,导致隐患

在晚年的唐玄宗时期,为了减少治理压力,他在边塞设立了十大节度使,将军政、财政等权力下放给各地节度使,让他们各自管理自己的地盘。这样一来,唐玄宗可以少操心中央政务,但这一做法却带来了许多隐患。

首先,十大节度使的设立导致边疆地区的兵力逐渐集中,改变了唐朝自立国以来“重中央、轻地方”的格局。此举为日后安史之乱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其次,唐玄宗推行募兵制,尽管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却使得军队逐渐变成了只认金钱的雇佣军,士兵忠诚度下降。更严重的是,他允许各节度使自行募兵,并对募兵规模不做控制,这导致了节度使私人武力的膨胀,为未来的叛乱提供了土壤。

唐玄宗还听从宠臣李林甫的建议,重用胡人为将,且没有加以节制。虽然这种做法培养出了一些名将,如高仙芝和哥舒翰,但也让安禄山这样的叛将得以崛起。

最为致命的是,他未能限制一个人同时掌控多个节度使的兵权。以安史之乱前夕为例,安禄山一人就同时掌握河东、范阳、平卢三镇的兵权,总兵力高达18万,占了所有节度使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大唐的中央军却因为长期疏于建设,只剩下区区8万兵力,且战力不佳,根本无法与安禄山抗衡。

唐玄宗在此时依然执迷不悟,任命杨国忠为宰相,并让他远程统领剑南节度使。这样一来,杨国忠便有了与安禄山对抗的资本,最终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权力斗争,将大唐推向了战争的泥潭,也直接导致了大唐盛世的崩塌。

5. 最终丧失军权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中央军无法抵挡叛军,导致两京沦陷,唐玄宗仓皇西逃。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虽然能够与叛军抗衡,但他们的军队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唐玄宗手中仅剩下3000禁军,其中2000人是太子李亨的兵力,也就是说,实际掌握在唐玄宗手中的仅有1000余人的嫡系禁军。

不幸的是,在马嵬坡,禁军发生了兵变,主谋竟然是太子李亨和李隆基的心腹将领陈玄礼。李隆基顿时失去了对禁军的控制,不得已同意杀掉杨氏兄妹。随后,陈玄礼宣布继续忠于李隆基,但不支持李亨称帝,这使得李隆基重新掌握了1000余人的禁军,并继续逃往四川,而李亨则逃往灵武,开始独立行动。

公元756年,李亨自立为帝,号召各地将士团结起来抵抗叛军,史称唐肃宗。李隆基被迫承认李亨的合法性,失去了对地方军的掌控。

公元757年,随着两京的收复,叛军势力逐渐衰退,唐玄宗被唐肃宗迎回长安,软禁在居兴宫。从此,李隆基彻底丧失了军权,并在宫中遭受宦官李辅国的欺凌,五年后,李隆基因忧郁而去世。回顾李隆基的一生,政变成就了他的帝位,但政变最终也亲手摧毁了他的大唐盛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U22国足的辉煌时刻:7-0大... 在刚刚结束的U23亚洲杯预选赛第2轮中,中国U22国足以7-0的惊人比分战胜了北马里亚纳群岛,这场比...
辽宁省博物馆以260余件(组)... 沈阳5月18日电 (记者 韩宏)“山海有情·大漠鸣沙——在辽宁遇见敦煌”敦煌文化特展18日在辽宁省博...
原创 若... 关羽、张飞、马超、赵云,这四位三国时期的猛将,凭借着各自无与伦比的武勇和卓越的战斗技巧,成为了那个时...
殷商玉文化引大咖赴安阳 本报讯(记者 李林 陈浩)5月15日,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殷商玉文化研讨会暨...
原创 老... 在那个被历史轻柔拥抱的十九世纪,日本,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正悄然经历着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那是一...
原创 赵... 历史之谜 | 杯酒释兵权的宴席 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匡胤举行了一场充满权谋与复杂兄弟情感...
原创 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满江红》中表达了中华民族对“靖康之难”的深切...
原创 朱... 咱都知道,朱元璋能打下大明江山,郭子兴可是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郭子兴是定远富户,家底厚实,平日里就爱...
原创 帖... 在历史的长河中,统治者的决策往往能左右一个时代的走向。帖木儿(又名铁穆耳),作为蒙古帝国的重要统治者...
原创 岳... 前言 东汉末期,中原大地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战火四起,百姓苦不堪言,盗匪猖獗。在这样一个乱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