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人的努力和治理,使得魏国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当时的霸主。尤其是在孙膑离开魏国前往齐国之后,魏惠王的实际行为标志着魏国的衰退正式开始。孙膑的拳术威力,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切实存在的!
实际上,魏国的衰败并不单是魏惠王时期的结果,但的确在他的统治下开始显露出了这种趋势。这种变化之显著,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魏武侯时期。魏武侯仅仅是失去了其父魏文侯所创造的全胜记录,而魏惠王则遭遇了更直接的打击,甚至出现了“丢脸”的局面。这种脸面,与其说是孙膑一人所致,倒不如说是遭遇了众敌的联合攻击。
对于魏惠王而言,面对这种局面,他似乎无能为力。从魏武侯时代起,魏国已经悄然转变为一个人才输出国,曾经的军事强国逐渐演变为人才的沃土,许多才俊在战国时期纷纷走出魏国,成名于外。军事将领吴起便是在魏武侯时期离开魏国,赴楚国发展的。此后,这种人才流失成为了魏国的常态,商鞅也因而选择了前往秦国,致使魏国的南方和西方多出了两名强敌。
而孙膑的离开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魏国的衰退。大家都知道一句话——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孙膑一再使用的招式,恰恰使得魏惠王在应对上束手无策。孙膑那招声名显赫的“围魏救赵”,对其他国或许效果不大,但对魏国来说却是犀利无比。
自从三晋之间关系恶化以来,魏国的地理面貌变成了一片四面楚歌的局面。南边的楚国,西边的秦国,北边的赵国,以及东边的齐国,齐齐围绕着魏国,这使得魏国无论在外交上处理得如何,常常面临四面受敌的窘迫局面。即便在外交方面有所斡旋,面对的也难免是两面夹击的局势,无疑让魏国感到更加头疼,处境愈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