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战狼2》的高潮部分,镜头聚焦在中国护照上,当画面渐渐放大时,我们才逐渐看清那段令人振奋、充满激动的文字。正是这段文字赋予了整部电影更加深刻的意义,让它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唤起了我们对于国家的深沉热爱和自豪。
然而,或许你并不知道,即使是百年前那个腐朽无力、国力衰微的清朝,也曾为在海外的华人提供过一定的庇护。那时,清朝的“护照”上印有一段令人震撼的文字,这段文字与当时国家的处境似乎并不相符,展现出一种与时代背景不太协调的坚毅。
自从明朝末期郑和七下西洋后,中国政府便实施了海上禁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这一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偷渡和倭寇的侵扰,但也使得中国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国家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到了清朝,统治者更是将闭关政策推向极致,广州成为了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这种限制使得外人无法进入,中国人也无法轻易出国,因此,护照这一身份凭证便显得毫无必要。
然而,正当清朝的统治者还陶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扩展市场并获取更多的工业原料,英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1840年,英军向清朝发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面对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的敌人,清朝很快败下阵来。为了保全政权,清朝被迫割地赔款,与英国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
这次战争让西方国家看到了清朝的虚弱,许多国家趁机对中国展开侵略。直到清朝完全沦陷,才让这些国家意识到,原来曾经强大的“天朝上国”其实不过是一只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签订了数十个不平等条约,逐渐沦为列强的任意摆布对象。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中西方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很多商人和平民开始有了出国的需求,清政府也逐渐效仿西方国家,开始为百姓发放护照。
由于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照相机尚未普及,清朝护照最初并没有配有人像照片。如果想要明确描述护照持有者的外貌特征,只能通过文字细致地描写五官、身高、体态等信息。因此,清朝时期的护照上常常充斥着大量的文字介绍,尺寸也因此比今天的大多数护照要大得多。除此之外,这些护照也没有外部保护层,使用的纸张质量较差,容易损坏和遗失。
那时的华人,带着这样的护照,背井离乡去到海外谋生。他们本以为,外面的世界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但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地位极为低下。作为中国人,他们只能从事最辛苦、最脏的工作,甚至可以说,美国修建的铁轨上,承载了无数华人的血汗。
尽管清朝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已不再显赫,但它依然坚守着某种面子,即使政府已无力为国家争光,依然在护照上写下了27个字,这段文字的内容是:
“持护照过境时,请立即检查放行,按照约定予以保护,不要为难阻止。”
当我们看到这段话时,可能会觉得它充满了“霸气”,但是,若将这句话与当时中国的屈辱历史联系起来,便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心酸。尽管清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但在这本护照上,政府依然坚持用如此强硬的言辞,或许这正是为了给那些持有护照的华人增加一份底气,让他们在国外时不至于过于卑微。今天我们常说,中国护照是一种保命符,遇到危险时,只需要拿出护照,就能得到庇护,这背后凝聚着历史的沉重与华人对祖国的无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