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考中状元后,能当多大的官?在官场又有哪些优势?
创始人
2025-09-05 18:32:48
0

在古代,考中状元后能担任什么职务?这个问题常常引发人们的兴趣,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像范进这样因为中举而激动至发疯的场景时,难免会想,状元作为古代科举的顶级荣誉,究竟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古代状元的仕途到底如何。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中国的状元并非人人都能轻松获得的。根据科举制度的历史记录,从1282年开始,所有有历史记载的文状元只有654人,而武状元的数量则更加稀少,只有185位。更为罕见的是连中三元的状元,这样的“妖孽”级人物,历史上只有13位,几乎每隔一个世纪才会出现一次。既然状元如此难以问鼎,那么考中状元后,他们的仕途如何安排呢?

事实上,考中状元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高官厚禄”。在古代,状元考中后,朝廷通常安排他们担任翰林院的从六品小官。是的,你没看错,状元刚开始的职务其实是从六品的官职,比七品的芝麻官稍微大一些。翰林院,最早是唐朝时期由唐玄宗创立的一个专门为有才能的人士提供服务的机构,主要职责是陪伴皇帝游宴、娱乐等,且并非一个正式的政府部门。到了晚唐,翰林院才逐渐演变为一个负责起草机密诏令的重要机构,相当于天子的私人秘书。直到宋朝,翰林院才逐渐发展成一个正式的官职体系,并与科举制度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实际上,翰林院可以看作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人才储备库”,其职责包括撰写书籍、编纂历史、起草诏令、为皇室成员传授读书、担任科举考官等。尽管一些状元通过艰苦努力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但这也仅仅证明了他们的学识,而非政治和治国的能力。因此,许多状元进入朝堂后,往往只能从事一些文书类的工作,负责记录、抄写、起草等事务。

然而,状元常常能够近距离接触皇帝和宰相,机会也因此更多。朝廷一旦出现空缺职位,第一个想到的人往往是这些状元。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孙伏伽,他在中状元后被唐高祖李渊任命为治书侍御史,后来又被唐太宗任命为大理少卿、刑部郎中、户部侍郎等职务,逐步升迁。

至于科举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崔元翰,中状元后的第一个职务是正七品的太常博士。几年后,他成为了为皇帝起草诏令的知制诰。然而,崔元翰因性格刚烈,不与世人合,最终未能长时间在这个岗位上任职,被降职并最终因抑郁去世。

唐朝的状元往往留在中央,担任一些较低品级的职位,逐步升迁;而宋朝的状元,通常从外地小官做起,逐渐回归中央任职。比如宋太宗时期的状元吕蒙正,在中状元后被任命为将作丞,随后出任升州通判,起步也是从六品开始,但凭借状元的光环,他很快便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了三度拜相的重臣。

到了明清时期,状元基本上都成为了京官,通常中状元后都会首先进入翰林院,而此时的翰林院,几乎已经成了全国学子的梦想之地。能被选中进入翰林院,意味着获得了极高的荣誉。那些成功晋升为翰林院学士的人,如白居易、苏轼、欧阳修、宋濂、张居正、李鸿章和曾国藩等,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学者和政治家,虽然不全是状元,但他们的升迁之路通常比普通翰林要顺利许多。

在古代,有些状元的仕途非常辉煌,最终成为了宰相。比如吕蒙正、南宋的文天祥、明朝的胡广、陈盾、彭时等人。特别是在明朝,作为状元晋升为宰相的状元最多,人数达到17人。然而,也有一些状元的命运则较为悲惨,陷入贫困,甚至连一顿酒都喝不起。比如唐朝光化二年状元卢文焕,身陷贫困,暮年凄凉。更有甚者,个别状元因投敌叛国,或因在朝堂中心术不正而沦为“奸佞小人”,如宋徽宗时期的状元莫俦,他在靖康之变后投降金军,背叛了祖国,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您阅读此文之前,恳请您点击关注按钮,以便今后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我发布的新文章,也能方便您进行讨论与...
三国戏英杰传:史上最烧脑武将养... 一、颠覆认知的蝴蝶效应系统 这款看似传统的战棋游戏藏着惊人的因果链设计: 在第三章"三让徐州"剧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 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团工委、中央和国家机关青联决定,授予199名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授予...
开屏见“好”|百岁老兵胸前挂满...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
原创 清... 当谈到“闯关东”这一话题时,很多人并不陌生。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较大、基本属于自发性质的移民潮,它影响...
有人提出辨别佞臣的办法,为何唐... 有人提出辨别佞臣的办法,为何唐太宗李世民却不用? 今天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历史话题。有人琢磨出了辨别佞...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本应迎来日本天皇裕仁的审判。天皇裕仁是否应该被绞死暂且不论,...
原创 西... 1936年秋季,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后,经过军委批准,西路军正式成立。成立后,西路军在陈昌浩等指挥下...
原创 悲... 民国时期是一个充满过渡性特征的年代,传统与现代交织交融,展现出一幅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这一时期既有着...
原创 四... 四年了,时光的流逝并未冲淡人们对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的深切缅怀。2021 年 5 月 22 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