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疆域的基本盘是如何形成的?从地图看夏商周到秦朝的疆域演变
创始人
2025-09-05 17:35:02
0

中国的疆域核心常被称为“华夏”“内地”“汉地”等,作为中国农耕民族的发源地,这片土地自古便是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核心区域。从秦朝到清朝,只有控制了这一地区的王朝,才有资格被称为“中国”。而一旦实现了这一地区的统一,就标志着大一统王朝的形成。那么,华夏版图是如何从夏商周到秦朝的统一过程中逐渐奠定的呢?

大约在三千年前,中国逐渐进入了父系氏族的时代,随着各大部落的不断壮大,部落间为了争夺土地,开始联合形成部落联盟。在黄河上游,炎帝与黄帝这两个强大的部落首领逐渐崭露头角。炎帝代表了农耕部落的力量,他起源于河湟地区的古羌部族,后来转型成为农耕民族。黄帝同样源自古羌人,但主要活动在黄土高原,原以游牧为生,他们与后来的狄族和戎族有着深厚的联系。与此同时,淮北和山东半岛一带生活着众多的夷族,他们以鸟为图腾,曾创造出辉煌的大汶口文化。

不久后,炎帝与黄帝联合起来对抗东夷部落,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战胜了蚩尤。随着东夷和炎黄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的基础也逐步奠定。然而,由于东夷文化的高度,融合后的文化体系中,东夷的龙山文化在黄河中游区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此时,华夏部落继续实施禅让制,炎黄和东夷的首领轮流担任军事指挥官,逐步扩大领土。不久之后,华夏部落南下,与江汉地区的苗蛮部落发生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华夏部落的王权进一步加强,为后来的朝代统一奠定了基础。

约在公元前2000年,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夏朝的“华夏”一词即来源于此。夏朝实际上是由炎黄和东夷两大部族联合而成,但由于夏后启实施的禅让制引发了东夷的不满,最终两大部族爆发了内战。东夷的首领后羿和寒浞一度取得胜利,分别登上了王位。但最终少康光复了夏朝,夏朝得以延续。至夏朝晚期,夏朝不断征战东夷,迫使“九夷”部族臣服,夏朝的势力范围也扩展到了东海。

夏朝最初的疆域大多局限在伊洛河流域,具体包括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中国古籍对夏朝疆域有不同的描述。《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而《战国策·魏策》则指出“伊阙在其南”。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朝的疆域以伊洛河为核心,极有可能其都城就设在洛阳一带。洛阳自古便有“天下之中”的美誉,因此在三代时期,它被称为“中国”,也即是中央之城的含义。

在1960年,考古学家在洛阳附近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可能属于夏朝的宫殿建筑遗迹,尽管当时没有发现文字资料,至今尚未确认是否为夏朝都城遗址。

在“九夷”部族服从后,夏朝的疆域继续向东扩展至山东地区。夏朝重要的封国也多出现在江苏、山东、河南交界的地方。例如,徐国分封给东夷首领伯益的子孙若木,位于淮河一带;而舜的儿子商均则被封在虞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商丘。

大约在公元前1522年,来自东北的商部族联合东夷部族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夏桀逃往巢湖地区。史籍记载商朝的核心区域大致位于华北平原,包括河北、河南等地。《史记》也记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这正是商朝的疆域范围。

商朝的势力远超夏朝,考古发现显示,商朝的疆域已经延伸至东北的辽西地区,甚至在关中一带也发现了商朝的文化遗址。《诗经》记载,周人曾为了躲避商朝的压迫而迁往戎狄地区。商朝的势力还扩展至南方,江汉地区的湖北当阳一带也曾是商朝的封国之一。

商朝在扩展疆域的过程中,屡次征战,使得奴隶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西部的夏人和戎狄部落。随着东夷部族的反抗,商朝在东方也爆发了大量战争,为周朝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商朝的征伐不仅促进了甲骨文的普及,甚至使周人也开始使用甲骨文,这在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周人自称为夏人的后裔,在商朝崛起时,周人一度流亡到戎狄之间,放弃了农耕。随着局势逐渐稳定,周人迁移到渭河上游,再次发展农业。从周人的姓氏可以看出,他们的祖先来自黄帝与炎帝两位伟大的部落首领。

商朝晚期,商朝东征东夷,导致其无法顾及西部的周人。于是周人逐渐强大,吞并了关中、陕西、河南西部等地区。周武王联合西方各国联合对商朝发起决战,并成功灭商。西周建立后,继承了商朝的疆域,为了控制东方,周朝将王族子弟和功臣分封到东方,设立了东都洛阳,并加强了对东方的控制。

经过商朝与西周的长期统治,炎黄与东夷的融合渐渐完成,华夏民族的概念逐步出现。在西周时期,各地的诸侯都以“夏”自称,华夏文化在黄河流域迅速传播,华夏认同逐渐形成。

然而,在西周时期,虽然华夏诸国遍布黄河流域,但各国之间并未完全连成一片。各国仍与少数民族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例如,洛阳周边生活着戎狄部族,而齐国的边境则有夷族存在。这种局面直到春秋时期才开始发生变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天下陷入混乱。北方的戎狄、西部的西戎以及南方的楚国不断侵扰华夏诸国。此时,齐国与晋国分别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发动战争,拯救了华夏文明。通过这些战争,各国逐渐统一,戎狄部族的土地逐步被华夏诸国吞并,齐国帮助燕国打败山戎,秦国收复了关中,晋国则在北方扩展,齐国进一步吞并了莱夷。随着这些扩展,华夏各国的疆域逐渐连成一片。

南方的楚国、吴国和越国,最初为蛮夷,但它们为参与中原的争霸,也逐渐吸收了周代文化,最终实现了华夏化。楚国从自称蛮夷,到后来成为华夏的一部分。这样,华夏文明的影响逐渐扩展至长江流域。

进入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秦国向西扩展,吞并了西戎与义渠戎的土地,甚至灭掉了西南的巴蜀;楚国征服了越国;赵国向北推进,燕国则向东推进。这些扩张使得华夏文明的边界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郡县制的推广,国家的内部逐渐整合,原本的蛮夷戎狄逐步融入华夏文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从春秋到战国,融入华夏族的民族有莱夷、戎狄、荆蛮、巴蜀、吴越等。这一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为后来秦汉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开始了北征匈奴、南征百越的扩张,将河南、珠江流域纳入版图。尽管秦朝短暂,但它为后来的汉朝铺设了基础,推动了百越民族的融入,形成了更加稳固的中国疆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夏朝的开国天子夏启在位16年(前2025-前2009年),他恢复了炎帝与黄帝时代的“世袭制”,结束了...
原创 徐...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名将,他的军事才能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艰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屡次征战四方,立下...
原创 十... 东汉末年的动荡局势中,各路诸侯联合讨伐权臣董卓,共有18位诸侯参与,其中包括了袁术、韩馥、孔伷、刘岱...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公认的最强军事部队中,骑兵方面最为强大的无疑是曹魏初期的虎豹骑,而在步兵方面则是高顺所统...
原创 清... 在清末,甘肃首富的传奇故事依然在丝绸之路上广泛流传。马合盛商号,这个家族生意的标志,凭借着强大的资本...
原创 “... 引言 汉代继承了汉代以前的刑狱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探索出一条“礼法并用”的刑狱发展道路。随着汉代...
原创 清... 清朝的六部在结构上继承了明朝的体系,并且对一些职位做出了调整。大多数人都认为,每个部的堂官配置是满汉...
原创 东... 从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离开袁术,开始平定江东,直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成为吴王之间...
原创 原...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面的第一位开国皇帝,后人总是在他身上贴了太多的标签。但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为我们国家...
原创 愿...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