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萧振瀛在翻阅报纸时,突然被一则新闻吸引住了:“奉天宪兵抵达太原,接管兵工厂。”这条消息让他心中一阵激动,觉得契机终于来了。
天还未破晓,萧振瀛便在老蒋的办公楼下耐心等待。老蒋的秘书早晨给他打了个电话,告知今天老蒋将外出与一些文武官员进行讲话。秘书一脸忙碌,显然没时间去写报告,理会这类杂事。可萧振瀛心里清楚,有背景就是不同。经过几番周折,他终于找到了与老蒋秘书的联系。
当老蒋走出办公楼时,正好看见了等待已久的萧振瀛。再加上今天的会议,想要避开都不太可能,于是便匆匆安排了几句交代。萧振瀛心里明白老蒋希望尽快了事,便立刻主动表示:“这次我只需三分钟,您听了我的话,我马上就离开。”老蒋听他这么说,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慢慢聊,不用着急,坐下来说。”老蒋因对方的态度而显得稍微放松。为了这三分钟的陈述,萧振瀛做了不少准备,细心分析了导致第一次会面失败的原因。他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透彻理解老蒋的心理,没有站在他的视角去思考。
那么,此刻老蒋在思考什么呢?中原大战之后,他真的完全无忧无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老蒋此时心里操心的,正是“削藩”之计,他希望将东北、华北等地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尽管在中原大战中他推翻了老冯和老阎,使自己在南京政府中高高在上,但这并不代表华北已经完全受他统治。
东北军的动作,一方面确实帮助老蒋稳住了胜局,但另一方面也使华北的局势更加复杂,东北军在此地势力的扩张令人担忧。尽管名义上东北已经易帜,然而中央政府在那里却根本无法施展手腕。如果整个华北都被东北军掌控,那么这一切又将变得跟之前的东北一样。
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出发,考虑老蒋的想法与紧迫感,谈话才可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关键是如何将华北的局势摆脱东北军的控制。
萧振瀛选择从当天报纸上的话题谈起:“听说东北军可能要接管太原兵工厂了。”这一句话果然引起了老蒋的注意,老蒋的耳朵顿时竖了起来。
萧振瀛继续分析:“虽是一个小小的兵工厂,但如果今天允许他们接管了,明天可能就会企图全盘控制山西,而山西向来是华北的核心。这一旦被东北军控制,张学良的势力将会无可限量,对中央政府来说,后续的影响将不可小觑。”
老蒋默默注视着萧振瀛,语气中流露出一丝期待:“那么,你有什么高招吗?”
萧振瀛微微一笑,信心十足,“有。”
萧振瀛的故事(6)将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