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是刘备在历经多年征战后,与曹操之间的决战。为了这场关键之战,刘备调动了大量兵力和谋士,除了让关羽驻守荆州,诸葛亮留守成都外,几乎所有的战将都被派往前线参战。在最激烈的战斗时,连川蜀的妇女都参与了运送粮草,而当地的男子几乎全都投入了战斗。
而曹操方面,最初与刘备交战的便是夏侯渊和张郃。刘备带领着约万人的精锐,面对张郃时却陷入了困境。张郃最擅长进行野外作战,且精于兵阵的布置,刘备虽然出兵,却无法轻易对抗张郃的战术。于是,刘备紧急召诸葛亮出兵支援,而曹操则在许都整顿军队,准备向汉中进发,力图一举击败刘备。曹操亲自率领着十多万精锐,包括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大将,阵容堪称豪华。
面对曹操的大军,刘备感到压力重重。于是他决定在公元219年率兵渡过沔水,安营扎寨于定军山。在法正的策划下,黄忠突袭敌营,成功斩杀了夏侯渊,打破了曹操的防线。尽管如此,刘备也未敢轻易追击曹魏军队。因为曹魏方面,由张郃镇守阳平关,并且曹操的大军也在公元219年3月到达关口,双方的决战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刘备来说,尽管夺取了夏侯渊的首级,但由于整体实力相对曹操逊色,他不得不全力调动川蜀的兵力、物力和人力,为了拿下汉中,几乎是竭尽所能。而曹操则有着相对更强大的后勤支持和兵力调配能力,他随时可以调动十万兵力,粮草也可以从长安等地迅速运送补充。
然而,战局发生了变化。在汉水之战中,赵云和黄忠等将领成功劫取了曹操的一部分粮草,迫使曹操不得不宣布撤兵。当曹彰带领增援部队赶到长安时,曹操已经开始退兵了。
曹操从未与刘备进行全面的决战,他的退兵速度之快引起了疑惑。既然如此,曹操亲自率领大军远赴汉中,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场战斗是曹操生平的倒数第二场大规模战役。当时的曹操已经64岁,他早早开始为继承人问题做准备。尽管曹操一度犹豫选择曹植或曹丕作为继承人,但曹植因在出征前酗酒失误,最终让曹操选择了曹丕为接班人。而曹操之所以亲自出征,就是在确认了曹丕的继承地位后,逐步实施他对未来的布置。
与此同时,曹操也意识到杨修在继承问题上插手过深,杨修不仅才智出众,还与曹植关系密切,经常替曹植解答曹操的考问,这让曹操认为杨修对曹丕的继位构成了威胁。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曹操决定除掉杨修。
当曹操亲临汉中后,局势对曹魏并不利,夏侯渊已经阵亡,粮草也遭到劫掠,刘备占据了地利。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曹操决定以“鸡肋”二字下令撤兵,意指此战虽不完全无望,但最终的代价过高。在曹操下令撤兵时,夏侯惇询问杨修“鸡肋”之意,杨修答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正是暗示曹操已决定撤军。曹操听后,愤而将杨修捉拿并处决,彻底清除障碍。
除了杨修,曹操的第二个目标是关羽。关羽当时已经在襄樊一带活动频繁,一度对曹魏造成威胁,尤其是关羽曾与曹仁交锋,且在宛城的守将侯音也与其联合。曹操担心,如果关羽继续在中原闹事,势必会影响到曹魏的整体安全。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曹操不得不快速撤军,放弃了汉中的控制,并将原本属于曹魏的物资和人口转移。
这场撤退的实质目的,是曹操的战略重点转向了关羽。因为在关羽尚未被削弱之前,曹操完全不敢与刘备进行持久战,而这也使得刘备意外地获得了汉中的控制权。曹操最终为了应对关羽,急忙调动徐晃、张辽、庞德等将领支援曹仁,自己也亲自指挥襄樊战事。通过与孙权的合作,曹操成功让关羽处于两面夹击的困境,最终将其击败。
综上所述,曹操的汉中撤兵并非单纯的失败,而是战略上的转移,确保了他能集中力量对付关羽,最终为曹魏的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