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韩国
郑韩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郊,坐落于双洎河与黄水河的交汇点。这片区域因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与韩国陆续在此建立都城而得名。郑国在这里统治长达394年,而后韩国又在其毁灭后的145年中继续治理,使新郑在东周时期成为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繁华大城市。由于新郑地理位置处于中原多次战火的交叉点,郑韩两国在此建造了厚重的城墙,这也是东周时期各国当中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城墙。其原始周长约为22公里,如今仍存续近12公里,部分地方的高度甚至超过了18米,雄伟壮观。
郑韩故城古代复原图
郑韩故城遗址保留了大量东周时期的重要遗迹,充分展示了那时城市的繁荣。东周的城市不仅是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心,也是人们生活聚集的场所,更是封建等级制度的象征。整个城市被坚固的城墙所分割,西城为内城,而东城为廓城。西城区则是郑国和韩国的宫殿及贵族生活区,考古发掘出北宫、西宫周庙和大宫遗址等重要遗址。此外,还有郑庄公望母台、郑国国君授印的台,以及郑女嫁齐时梳妆的台;地下也有一口名为“凌阴井”的窖藏;而郑国缫丝作坊和韩国宗庙的祖碑更是珍贵的见证,堪称国内稀有、世界罕见的考古发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东城区,这里则是普通平民的居住区,手工业作坊分布在此,留下了制骨、制玉、制陶、铸铜、冶铁等多个遗址,展示了古人生活的多样性。
青铜莲鹤方壶
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文物数量难以计数。1908年,在新郑老县城东关的石头坡上,考古学家发现了超过100件青铜器;1923年,南街李家楼内的郑国君子婴大墓出土了鼎器等133件文物,以及723枚器物碎片和贝片,其中一对青铜莲鹤方壶更是稀世之宝;1971年,在西南郊的白庙范村,发掘出韩国兵器的窖藏,共计180多件铜制戈、剑和矛,历经两千余年,依然光亮如新,且锋利异常。
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编钟
1996年,郑国祭祀遗址的发掘引起了极大关注,仅礼乐器的窖藏坑便多达18个,其中礼器窖藏坑就有7个,出土了九鼎、九鬲、八簋、三壶、一鉴和一豆等共31件礼器,其中有4组同类器物,九鼎九鬲更是保存完好,达到18件,整整一组。乐器的窖藏坑则有11个,出土的编钟数量高达206件,这使得该发掘项目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8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背景下,胡庄韩王陵的发掘项目再次荣登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到了2017年,郑韩故城北城门以及郑国贵族墓地3号坑的发掘项目也被评选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连续三次当选的殊荣,确实显示了郑韩故城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的独特价值与重要地位。
韩王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