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玉麟,外号汤二虎,是东北王张作霖的结义兄弟,也是张作霖起步时的得力助手。因为曾救过张作霖的性命,汤玉麟在张家深受器重,成为张作霖的重要战将之一,战功显赫,是张作霖传奇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
关于汤二虎,世人有着各式各样的评价,对他的看法褒贬不一,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他呢?在这里,我将分享我个人对汤二虎的看法。
汤二虎出身绿林,性格中既有仗义、刚猛的一面,也有莽撞、不拘小节、不懂权谋的一面。在奉军中,他既能成事,也能败事。虽然他勇猛有余,却缺乏深远的眼光与大局观,他的行为时常显得浮躁而不稳。与张作霖相比,汤玉麟的目光更为短浅,只是个典型的武将性格,且难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随着张作霖的势力不断壮大,他逐渐从一个军队指挥官转变为一位深谙治国理政的军事政治家。在治军方面,他启用了杨宇霆、李景林、姜登选、韩林春等一批有才能的新人;在地方治理上,他重用王永江,后者不仅在警察厅、财政厅等部门担任要职,还积极协助张作霖进行东北的改革与发展。张作霖的领导能力使得东北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然而,此时的汤二虎依旧停留在过去的绿林时期,始终未能改变自己的本性。虽然他随张作霖多年,官职逐步上升,但他依旧骄傲自大,目无法纪,甚至纵兵祸乱,涉及走私烟土,严重破坏了军警的关系,导致局势日益紧张。王永江对此不满,采取强硬措施处理汤部的违法行为,这让汤二虎十分不满,他甚至亲自出面闹事,要求张作霖撤换王永江。张作霖对此大为愤怒,严厉斥责汤二虎,并告诫他:“枪杆子能打天下,但不能治天下。”为了维护大局,他最终决定免去汤二虎的所有职务。汤二虎于是带领军队反叛奉天城,和张作霖决裂,彻底分道扬镳。
此时,汤二虎不仅联合张作霖的敌人冯德麟共同发布反张的通电,要求张作霖下台,而且在1917年张勋复辟满清时,他坚定支持复辟,带领部队参与其中。复辟失败后,他狼狈逃回家乡,带领不到200人隐居。作为曾与张作霖生死与共的结义兄弟,汤二虎不仅未能支持张作霖的改革,反而不断制造麻烦。汤二虎联合冯德麟反张、支持复辟,暴露了他缺乏政治头脑、毫无原则的一面,给人留下了一个不识大体、目光短浅的印象。
然而,汤二虎并未因失败而放弃自己的一生。他在深刻反省后,真心悔过,在张作霖的亲人以及汤母的请求下,张作霖最终决定宽容接纳他,允许他重新回到省城。两人重归于好,汤二虎也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署中将顾问,重新获得了张作霖的信任。
回归后,汤二虎力图重新获得张作霖的认可。他在两次关键战役中表现突出,证明了自己不负重托。1925年11月,奉军遭遇郭松龄联合国民军的反叛时,汤二虎迅速采取行动,成功挫败了郭松龄的进攻,稳住了张作霖的东北政权;1927年5月,蒋介石的晋军向奉军发起进攻,汤二虎再度表现英勇,率领部队在河北宣化一带激战六天六夜,成功打击了晋军,为张作霖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由于这些战绩,他被奉军视为“战神”,为东北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汤二虎的一生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张作霖生前阶段和张作霖死后阶段。这两个阶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面貌,前者是充满束缚与依附,后者则是走向极端与放纵。
1928年6月,张作霖不幸遇害,汤二虎随即宣告热河易帜,宣布效忠国民政府,并开始自立门户,成为热河省的保安司令,后又晋升为省长。许多人认为汤二虎此举有助于中国的统一,但我对此有所不同的看法。在张作霖死后,汤二虎仅仅一个月就决定改变立场,这种行为无疑加剧了奉军内部的裂痕,也显露出他个人的叛逆心理与政治投机。若张作霖未死,汤二虎的行为和表现或许会有所不同。
张作霖的去世让汤二虎的个性得以释放,他不再受限于张作霖的束缚,逐渐变得放荡不羁。在治理热河期间,他大肆搜刮民财,纵容亲信,甚至种植鸦片,兴建豪宅,最终使热河省民怨沸腾,局势一片混乱,汤二虎的名声也因此一落千丈。1933年,面对日军的进攻,汤二虎弃城而逃,留下大量私产被日军占领,随之成为全国的通缉对象。虽然他有过抗日行动,但整体上他的表现也让人怀疑。
汤二虎的晚年生活相对平静,他在天津租界的别墅中隐居,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未曾为伪政府效力。直到1949年,他在天津去世,享年78岁。
汤二虎在张作霖生前和死后的表现可谓天差地别。笔者认为,这与汤二虎的个性密切相关,他是一个桀骜不驯、难以服从的人。生前,他依附于张作霖,是因为自己无法与张作霖抗衡,心中虽有不甘,但并未具备改变局势的能力。张作霖一死,汤二虎的叛逆心理和独立意识便开始膨胀,最终展现出一个更加无法无天的自我。若张作霖未死,汤二虎的人生或许会有不同的走向。
那么,大家如何看待汤二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