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点击“关注”按钮,方便您未来随时获得相关推送,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的动力源泉。
文 | 赵金剑
编辑 | t
如果你漫步在上海外滩或者南京路,眼前那些富有欧美风格的建筑常常会让你产生如同置身异国他乡的错觉。实际上,这并不奇怪,因为这片土地曾是美国和英国的租界,承载着那段惨痛的历史记忆,深深烙印着国人的耻辱。
那么,上海的租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在抗日战争时期,这片租界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自从列强以舰炮开道,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近代中国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清朝政府不仅一次次被迫割地赔款,更被迫将土地租借给列强。在中国许多城市,租界逐渐兴起,上海的租界就是其中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一块。
上海,最初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直到元朝时期才设县。即便如此,作为一个县级城市,上海也一直鲜为人知。然而,英国人看中了上海的独特地理优势。上海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坐拥海港,且紧邻长江,既能依赖海运,又能借助河运之便,极具战略意义。
英国领事巴富尔在对上海周边进行详细考察后,决定在1843年开启上海的通商口岸,正式设立上海租界。英国人选中的这片土地周围有河浜、长江及村庄,为日后的防守提供了便利。英国的租界,最初的目的是为英国商人提供居住场所,并为其囤积商品提供空间。
看到英国在上海得到了租界,美国商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国随即要求清政府为其提供与英国相同的待遇,并要求设立一块租界作为商贸区。经过一番交涉,美国成功地获得了租界。同样,法国人也按照美国的模式,成功争取到了自己的一片租界。至此,上海的西方租界由英国、美国和法国三国共占三块。
最初,这些租界的面积并不大,英国租下了830亩土地。后来,英国和美国的租界合并,形成了公共租界,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展,至1899年,面积已达到33,503亩,约合21平方公里。法国租界的面积则达到了9平方公里。
所谓的租界,其实是列强向清政府长期租借的土地,名义上依然归中国所有,但实际上,清政府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几乎没有任何权力。在这些租界内,外国人可以自行建设、治理,甚至设立独立的法律体系。租界几乎成了一个独立的小国。
英美法三国在租界设立了完整的城市建设体系,修建了道路、住宅、工厂和码头等设施。为此,他们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英租界的管理机构被称为“工部局”,法国租界则设有“公董局”,这两个机构相当于租界内的“政府”。
这些管理机构包括了众多行政部门,比如工部局设有警务处、财务处和总办处等,此外还设有专职总裁,负责整个工部局的工作。工部局类似于一个市政管理机构,而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由英美法三国的公民担任。租界内的警察工作也由这些国家的公民主导,然而,警员的组成却不局限于外国人,也雇佣了不少日本人、俄国人、印度人,甚至华人,但华人在这些警员中的地位最低,工资也几乎不够维持生计。
工部局和公董局的管理完全独立于中国政府,不受清朝的任何干涉。租界内实施的是领事裁判权,法律体系由外国董事会决定,外国人在这里并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因此,上海租界在形式上隶属于中国,但事实上却是“国中之国”。
随着中国国内局势的动荡不安,上海的租界却成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和平“绿洲”。即使外面战火连天,租界内的局势依然相对平稳,经济也在这片安定的土壤中得到了快速发展。起初,租界只是作为外国商人安身立命之地,随着工厂的建设以及大量华人进入租界,租界的经济繁荣愈加稳固。
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经崛起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租界内的工厂多达5000家,占全国的一半,进出口贸易总额更是超过全国一半,上海已经成为了世界的金融中心,仅次于伦敦、巴黎和纽约。
然而,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上海的地位使得日本势力觊觎这片繁荣之地。尽管在二战初期,日本尚未宣战于英美法三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冲突,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日本开始侵占上海的华界及其周边地区,上海的租界也逐渐成为了“孤岛”。
在上海沦为“孤岛”时,租界却依然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宝贵的支持。许多国民政府的组织和团体在租界内得到了庇护,许多抗日活动在这里悄然展开,报刊和电台也通过租界的掩护积极进行宣传,带动了国内的抗日斗志。
然而,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美英开战,1941年底,日本军队发动进攻,租界在日军兵力面前几乎毫无抵抗力。工部局最终选择投降,日军迅速占领了租界,上海彻底沦陷。
租界被日本占领后,英美法在此积累了百年的财富大部分被没收或冻结。日本首先接管了电力、煤气等重要的基础设施,并将十多家银行纳入控制。最重要的是,工部局及其所控制的各类管理机构完全被日本接管,租界彻底进入了日本的殖民统治。
日本还对生活物资和工业原料实行严格统制,而对华人的商业资产,则采用强制手段进行夺取。由于海运中断,原料无法进口,生产几乎停滞,租界内的工厂纷纷倒闭,失业率飙升,民众的生活陷入困境。
尽管如此,上海租界在战后的国际格局中并未恢复往日的辉煌。1941年,英美宣布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而在1943年,英美与国民政府签订协议,放弃在华所有租界。然而,这不过是空洞的承诺,租界的真正控制者依旧是日本。
1945年,随着日本的投降和汪伪政权的垮台,上海的租界历史正式画上了句号。战后的新中国宣布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而上海也成为了人民的上海。经过百年风雨,上海租界的耻辱印记最终被抹去,但这段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
上海租界,曾是列强在中国最早设立的租界。它经历了从辉煌到沦陷,再到最终归属祖国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从屈辱到独立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