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发动的法俄战争,和希特勒在二战中发起的欧洲东线德苏战争,具有很多相似点,但最终都是以入侵者的失败告终。
论战力,俄(苏)军在正面战场,战斗力远远不及拿破仑的法军和希特勒的德军,两次战争俄军都被打的节节败退。法俄战争中,拿破仑拿下了莫斯科;德苏战争中,苏军同样节节败退到了苏联腹地,德军和苏军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绞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
法俄和德俄战争中,俄军能最终逆转战争局面,反败为胜,主要借助了三个优势,造成了法军和德军的补给困难,最终不得不全面撤退,俄军再趁势反击获胜。
第一个优势,地利。俄罗斯领土面积大,纵深大,有以空间换取时间,将对手拖入持久战,然后拖垮对方的地利优势。
不管是法军还是德军,想要进攻俄罗斯的莫斯科等腹地城市,就要先平定波兰、白俄罗斯等地,然后将这些地区变成己方稳定的占领地。完成这件事情,已经是一大挑战了。
进入俄罗斯境内后,还要保证俄境内至少500公里以上的交通补给线的安全,整体战线会很长。
第二个优势,人和。两次战争,俄军抗战到底的斗志都在,并且都执行了焦土政策,所有将要被占领区的补给都不留给对手;同时,一部分俄军绕后骚扰、破坏对手的交通线。
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所有的粮食、武器、生产制造设备等等,能带走的全被俄军带走了,带不走的就毁掉。
少数俄军机动部队和俄罗斯民间武装,不断的在占领区,神出鬼没的袭击法军和德军的交通线,造成补给运输就行了。
第三个优势,天时。俄罗斯地区恶劣的天气,夏天多雨水,道路泥泞,冬天又特别的寒冷,很多武器装备都没法使用。
这一点在德苏战争中尤为明显,很多德军士兵甚至都没有御寒的冬衣,车辆也没法正常启动,一些武器也被冻住,无法使用。不过德军还是很顽强的,在列宁格勒地区坚持度过了三个严冬,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才彻底垮掉。法军在俄罗斯战场的表现相对差了一点,一个冬天都没有熬过去。
俄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按照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作战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法、德只要不能快速的结束战争,最终就只有失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