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才能比肩郭嘉和司马懿,历经曹魏三朝,曾出一计使可以夺蜀
创始人
2025-09-03 14:33:06
0

三国时期,出现了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各方霸主为了建功立业,四处招揽能人贤士,作为魏国政权奠基者的曹操,手下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些人为曹操一统中原出谋划策,能力各有千秋,强强联合。笔者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这位谋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人称佐世之才的刘晔,有人认为他才能堪比郭嘉和司马懿,虽没有他们二人受重视,却也算是曹魏时期举足轻重的参谋,历经三朝,那么他究竟有多厉害呢?一切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算得上是真正的天资过人。

据史实记载,刘晔是正统的汉室宗亲,在他7岁时,受到母亲临终嘱托,除去父亲身边的危险小人,刘晔一直谨记于心,到了13岁,他借机会斩杀了父亲的宠信侍者,并坦然向父亲请罪,可见年幼的刘晔就已经胆识过人。在跟随曹操之前,刘晔所在的家乡遭遇土匪豪强的欺凌,并强迫他参与其中,适逢曹操派使者到扬州,刘借此机会,设了一局鸿门宴,成功将豪强头领郑宝斩杀,同时利用曹操的威望震慑住郑宝的部众,将他们招降进太保刘勋的军队,此事进一步凸显了他的谋略之才。

随着刘勋的兵败,刘晔加入了曹操的阵营,曹操手下谋士如雨,刘晔虽有过人之处,才华却并没有得到完全施展,他先后献计助曹操平定陈策叛乱及攻占汉中,但在扭转三国局势中,他的锦囊妙计大多未被采纳。比如他曾劝谏曹操一鼓作气攻打蜀中,当时的刘备根基未稳,民心不足,又疲于对付孙权,正是夺蜀的大好时机,曹操考虑再三,拒绝了刘晔的建议,结果正如刘晔预料的那样,蜀中百姓"一日数十惊",待刘备回到蜀中,一切为时已晚。

刘备称帝之后,借着士气正旺,同时为了给关羽报仇,起兵攻打东吴,初期大获全胜,让孙权压力倍增,为了防止魏蜀两面夹击,孙权不得不假意向曹丕称臣,取得暂时的和平关系。刘晔洞悉一切,告诉曹丕这一切只是孙权的权宜之计,待东吴渡过难关,会构成更大的威胁,还不如趁此机会,斩草除根,先灭吴国,再集中精力对付蜀国。可惜曹丕刚愎自用,心胸狭隘,没有听从他的计策,甚至加封孙权为吴王,进一步增强了吴国的实力。

果不其然,后期刘备节节败退,吴国越战越勇,此时的曹丕又准备出兵伐吴,正处于关键时期,刘晔料事如神,认为吴国此时势头正旺,攻取不易,最终曹丕失败。因此刘晔的计谋屡次被否决,难免心中郁闷,更令他心寒的是曹丕不仅不吸取教训,反而讽刺他空有聪明才智,却只知预测敌情,这让刘晔心寒不已。

到了曹叡继位,刘因为是跟随两朝君主的近臣谋士,因而得到了曹叡的重视。曹叡虽有意伐蜀,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刘晔在朝堂之上附和众人,私下却支持曹叡伐蜀的决定,此举让有心之人认为他是曲意逢迎的小人。殊不知,刘晔自有他的独特见解,他告诉曹叡:"兵者,诡道也",意思是如果不私下商讨伐蜀计策,极有可能会被敌国奸细窃取情报,提前做好防范,在朝堂上大张旗鼓的反对伐蜀,可以让敌人放松警惕,胜算概率大增。只是曹叡的帝王谋略不及曹操和曹丕,对谗言的鉴别能力有限,他听信刘晔政敌建议,设套试探刘晔,刘为了曹魏建设,心力交瘁,忠心为主,没想到这是个圈套,中计后彻底失去了曹叡的信任,计谋自然不会被选用。

相比较郭嘉和司马懿,笔者认为刘晔最大的遗憾是没有遇到他真正的伯乐,满腹谋略才华却遭帝王猜忌,政敌算计,实属可惜。历史上的郭嘉平吕布、定河北,英年早逝但也算物尽其用,被封为曹操第一谋士,而司马懿博学洽闻,屯田水利,平定辽东,与诸葛亮斗法多年。相比较两人的丰功伟绩,刘晔似乎显得并不起眼,实际三人的才能不分伯仲,只是刘晔缺失了发展的时机。也许是因为他特殊的宗室背景,即使全力辅佐曹魏君主,也时常会遭到猜忌,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刘晔生在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正是需要人才的大好时机,但正是因为高手如云,他的才能又在各方争斗中逐渐被埋没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岳... 导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句词出自岳飞的《满江红》,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心怀...
原创 吃... 1940年6月,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下,为了控制埃及和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向英国宣战,正式引发了北...
原创 奥...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
原创 1... 1966年7月24日至28日,周总理亲自前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简称二外)进行为期五天的视察工作。二...
原创 清... 在前面的文章中,刘老师给大家讲述了洪秀全金田起义前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在金田起义前后,洪秀...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后,各个加盟国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国内情况各异,故而皆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如今,苏联解体已有...
原创 扒... 必须这张照片镇楼!我简直太喜欢看到德仁天皇得意洋洋的笑容和查尔斯王子无奈的表情了。每次看这张照片,我...
原创 简... 导语:在世界上,中国不是唯一有阵法的国家,但能像中国一样如此长期系统的记录和阐述军事阵法的国家,却没...
原创 横... 在两宋三百年的历史中,具有战略机动能力的野战兵团存在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十年,这一时间段几乎是所有王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