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朝宗室与皇帝同根同源,为何宗室要不惜一切代价弑杀皇上
创始人
2025-09-03 14:02:46
0

宗室由于与皇帝同根同源,是皇权的延伸,通过出镇入辅的方式稳固皇权,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宗室觊觎皇权,意欲废帝谋反,南朝时,政权更替迅速,围绕皇权的争斗从未停歇,所以导致南朝经常出现废帝,下面就讲述梁简文帝萧纲,陈废帝陈伯宗的故事。

一、梁简文帝萧纲

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第三子,封晋安王,成为太子前多出镇地方,“亲庶务,历试藩政,所在又称”。中大通三年(531)昭明太子萧统去世,萧衍可能鉴于郁林王故事,未曾册立皇太孙,而是立萧纲为东宫。

萧纲为太子十八年里“多所弘宥,文案簿领,纤毫不可欺。引纳文学之士,赏接无倦,恒讨论篇籍,继以文章”。太清三年(549)爆发侯景之乱,台城被攻陷后梁武帝忧愤而死,萧纲即位成为傀儡,旋即废为晋安王遇弑。

1.萧纲台城陷落之责

梁武帝对侯景之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梁武帝贪图东魏河南十三州,不顾朝内谢举等人反对,听取朱异劝言接纳了东魏叛将侯景,又转而意图出卖侯景。侯景在“坐听亦死,举大事亦死”的情况下,以诛杀朱异、徐麟、陆验“三蠹”为名起兵。

起初梁朝占据优势,但由于萧衍晚年“好人佞己,末年尤甚”导致军将不敢汇报,军情一再延误。最终侯景在萧正德接应下,攻入建康围攻台城。而简文帝应承担台城陷落的责任。从萧纲生平来论,虽然萧纲早年任雍州刺史时就有封狼居胥之志,“慷慨临江而不能遂封狼居之山,永空幕南之地,逐北聊城,追奔瀚海”,并遣部下北伐“克平南阳、新野等郡,魏南荆州刺史李志据安昌城降,拓地千馀里”,但多是雍州部将的功劳,难显萧纲才能。

而萧纲在入主东宫后,与一般太子东宫仰望无二,“开文德省,置学士”,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才学之士。从萧纲回复徐摛的信“山涛有言: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可见随着梁武帝晚年年长以及长时间佞佛,萧纲已参与部分政事,因此出现“时朝政多委东宫”的情况。

侯景进攻建康时,萧纲“见事急,入面启武帝曰:“请以事垂付,愿不劳圣心。”帝曰:“此自汝事,何更问为?”,此后建康守备的权力实际上过渡到萧纲手中。萧纲随即部署防御,庾信驻守朱雀航,王质领兵援助庾信。

但萧纲识人不明、军事才干不足,除羊侃是宿将,其余人等皆不战而逃,最终侯景兵围攻台城。随着建康城外,勤王大军不断云集,侯景军中生变,侯景部将范桃棒愿为内应擒拿侯景,梁武帝及其亲信朱异、傅歧认为可用,但是萧纲“恐其诈,犹豫不决”,最终范桃棒被杀,坐失良机。

此事与朱异和萧纲的矛盾有关,朱异是梁武帝中后期最为宠信的大臣,萧纲虽已参政,仍多受朱异打压,亲信徐摛、韦粲被排挤在外,“虽皇太子亦不能平”。直到侯景之乱爆发,朱异被斥责后,萧纲才开始掌握大权,故而不认同朱异的意见。

长期对峙双方消耗都十分巨大。保持现状愈久对萧纲愈加有利,可坐视侯景不攻自破,但面对侯景假意请和,虽然梁武帝认为不足信,萧纲却接受了,使得侯景从东城得以补充修整。最终,台城经战日久、人心思变,白昙朗、董勋华献门,侯景攻入台城掌控了萧梁朝廷。

当然,不能否认萧梁宗王与将领虽然聚集勤王大军于建康城外,却坐视台城陷落,但萧纲的责任同样不可推卸。在这三次决策中,我们可以看出,台城守备的实际决策者是萧纲,正是由于萧纲的多次错误决策,才直接导致台城陷落。

2.简文帝朝政局变动

台城陷落,侯景随即遣军入城“撤二宫侍卫。使王伟守武德殿,于子悦屯太极东堂”,限制武帝父子人身自由,又矫诏自封“为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其侍中、使持节、大丞相、王如故”,以军队掌控了萧梁朝廷。

侯景虽想称帝,但考虑到“四方须定”,因此暂缓了篡逆之举。太清三年五月丙辰(550),萧衍忧愤而死。侯景秘不发丧“自外文武咸莫之知”,直到二十多日后,五月辛巳萧纲即皇帝位。在此二十多天的权力空白期内,侯景集团内部协商了立谁为帝。

可以看出侯景与萧纲曾达成协议,最终在萧纲和萧正德中选择了萧纲,侯景“虑其(萧正德)为变,矫诏杀之”。虽然简文帝即位,但萧梁地方多不听从中央命令,“景制命所行,唯吴郡以西、南陵以北而已”。因此侯景意图挟天子以征四方,派军拿下三吴,沿江西征却被王僧辩打败。此后战局逆转,萧梁“自是众军所至皆捷”。

西征失败后,侯景“雄心内沮”意图僭位,听从王伟进言“自古移鼎,必须废立”,于大宝二年八月丙午(551)废简文帝为晋安王,以豫章王萧栋为帝。虽然郭元建劝谏侯景,但最终简文帝依旧被废,并在大宝二年十月壬寅(551)被弑杀于永福省。

简文帝被废黜,表面原因在于简文帝自身军略与政治素养不足,身边的文人士族多不擅长于军事,导致一败再败,又无法正确处理与朱异的矛盾,为了反对而反对,丧失诛杀侯景的良机,简文帝虽继承了帝位,但是已沦为傀儡。

武帝晚年虽昏聩佞佛,但毕竟执政四十多年,简文帝不听从梁武帝意见,多次失误决策,最终台城失守被侯景俘虏,国家沦丧。而其根源在梁武帝时已埋下宗室内斗的隐患,梁朝宗室矛盾突出,梁初实行宗王出镇制,最初以“行事”掌握实权辅佐诸王。

梁武帝为抚慰诸王的不满“各封诸子大郡,以慰其心”,北朝早有有识之士认识到梁朝“外崩中溃,今也其时”。在侯景之乱中,诸王离心离德,觊觎皇位,各自保存实力“相仗不战”,无一人肯尽心救援。在回镇地方后,萧梁宗室陷入混战,更是无视中央变局。

二、陈废帝陈伯宗

陈伯宗,陈文帝陈蒨长子,母为沈妙容。皇后为王少姬。永定三年八月庚戌(559)被立为太子。

1.陈文帝遗诏下的政局安排

侯景之乱极大改变了南朝的政治格局,“自丧乱以来,十有余载,编户凋亡,万不遗一,中原氓庶,盖云无几”,到梁元帝江陵失陷,“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江南士族彻底衰落。

南方庶族豪强势力“郡邑岩穴之长,村屯坞壁之豪”开始崛起,其中包括了吴兴豪族为主体的江东豪族、南方土豪洞主等,陈霸先及陈文帝正是通过征伐笼络南方庶族豪强建立陈朝。陈朝建立后,地方格局由原来宗室藩王及士族垄断转变为庶族豪强通过军事实力割据或被朝廷拉拢任命。

因此陈朝十分重视任用宗室以强化皇权,由于陈朝初年宗室人口匮乏,陈蒨之弟陈顼南归后,即被任命为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等官职,并在平定周迪等人的叛乱中获得了吴明彻等将领的认可。陈顼平定叛乱后,政治地位不断提升,“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大臣莫敢言者”导致文帝忌惮,免去其侍中、中书监。

文帝晚年担忧陈伯宗年弱无法顺利继承皇位,对朝臣进行试探,首先暗示陈顼“吾欲遵太伯之事”,陈顼“拜伏涕泣,固辞”;又试探到仲举、孔奂等人“今三方鼎峙,生民未乂,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得到众臣愿意辅佐陈伯宗的保证后,安排了陈伯宗的辅政大臣:“时高宗与仆射到仲举、舍人刘师知等并受遗辅政”“世祖崩,(徐)度预顾命”。

2.陈废帝朝政局变动

天康元年四月癸酉(566),“世祖崩,其日,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陈伯宗即位后,任命陈顼“骠骑大将军,进位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陈顼率“左右三百人”入驻尚书省,挤压了刘师知等辅政的权力,也侵占了陈伯宗的皇权,“师知见高宗权重,阴忌之”,于是刘师知、到仲举、陈伯茂、王暹、殷不佞等“矫宣旨遣高宗还东府”。

陈顼随即派遣吴喜进宫问询,并“囚师知”“自草敕请画”,强迫太后和陈伯宗表态,最终诛杀了刘师知及王暹,免去到仲举任职。文帝安排的顾命格局遭到破坏,陈顼大权在揽。随后陈顼为夺位开始清理文帝旧臣。韩子高领右卫将军因“兵权过重”,“与仲举同赐死”。“据说有上游,忠于文帝”的华皎,在韩子高被诛后起兵,但随即被平定。

南川土酋余孝顷起兵,亦被平定。文帝旧臣章昭达投靠陈顼后,被猜忌闲置。沈皇后发现大权旁落后,与始兴王陈伯茂“令诱建安人张安国,使据郡反,冀因此以图高宗”,又收纳华皎妻吕氏“结引亲旧,规图戕祸”,策反陈顼门下侯法喜、孙泰等军将诛杀陈顼,但均被陈顼发觉,沈太后“恐连逮党与”,为保全自身将近侍杀人灭口。

文帝二子陈伯茂被陈顼“遣盗殒之于车中”,文帝三子陈伯山“不欲令伯山处边”被召其回京,任命为中领军,加以监视。陈顼将支持陈伯宗的文帝旧臣铲除殆尽。为取得大义的支持,陈顼“以上流多反叛,乃讽慈训太后”,慈训太后亲自“集群臣于朝堂”宣称陈文帝曾有意于传位陈顼,因此“今可还申曩志,崇立贤君”,废黜陈伯宗为临海王。

王鸣盛认为所谓陈文帝传位陈顼不过“沿陈代史臣曲笔。其实文帝何尝不传位废帝,宣帝夺之耳”。陈顼废黜陈伯宗,根本原因在于陈朝皇权的弱小。首先,陈朝主要依靠以吴兴豪族为主的江南豪族建立,但是江南豪族独立性强,削弱了皇权的根基。

其次,为强化皇权陈文帝不得不依靠宗室,而陈朝宗室成员经历梁末战乱,成年宗室稀少,文帝诸子年幼,无力镇守地方藩卫中央,因此陈顼被重用掌握大权。再次,陈顼先后结交在武帝、文帝时不受重视的北方豪族,作以依靠平定了效忠于文帝、废帝的江南豪族的叛乱,北方豪族也由此借机进入陈朝权力中心。

最后,陈顼很早就借助皇权解决了文帝安排的顾命大臣,而陈蒨不合法理的即位并杀害陈昌,使得陈顼借机赢得了章太后大义方面的支持,最终陈伯宗在内外无援的情况下被废黜。

三、总结

南朝皇权的强化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诸如通过任用顾命大臣、加强军权控制、宗王出镇入辅、打击门阀士族任用寒门等方式,都反映出了试图加强皇权的意图,不过从结果而言,却未能保障皇权顺利传承,往往引发宗室内斗、帝王被废,最终王朝衰落更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后... 改写后的文章: 神话故事的背后,往往包含着许多历史的碎片。这些故事,带着浓重的梦幻色彩,不仅仅是古...
原创 朝... 要改写这篇文章并增加细节描述,可以按以下方式处理: --- 阅读之前,麻烦您先点个“关注”,这样...
原创 洪...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农场——金宝屯农场,这个农场自古以来便以其丰富的历史...
岳飞被斩首示众当天,十万岳家军... 你能想象吗?一个名字能让百姓心头一热、敌人听了心里发怵的人——岳飞,竟然死在了自家人手里,还死得那么...
原创 隆... 辛亥革命的枪声仿佛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原本固若金汤的清朝政府,瞬间如同泡沫般破裂,逐渐失去了民心。...
原创 若... 提到岳飞这位民族英雄,许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当时的赵构能够有更远大的眼光,胸怀壮志,致力于复...
长白山天池传说:少女射日,太阳... 长白山天池周围流传着许多神秘的故事,这些故事构成了长白山地区文化的一大特色,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
原创 美... 提问一个问题:美国曾在历史上打败了苏联,那今天是否能打败中国呢?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的答案。 让我们先...
武松的后半生: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武松,那个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大英雄,为啥最后会在杭州的六和寺当和尚呢? 一群铁血汉子,在打方腊时有人...
原创 朱...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河流中,从藩王“逆袭”成皇帝的人并不多,而朱棣无疑是其中逆袭难度最大的一位。他带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