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怎么和外国人沟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创始人
2025-09-03 08:33:45
0

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也是我们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存在的和别的国家进行贸易的航线。而最辉煌的时候就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远洋航海的新时代,但是,小编一直有个疑问: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是怎么解决语言沟通的?

我们都知道,在现在21世纪里,由于全球的经济、文化交流,让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再有障碍。但是,在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可没有现在交流这么方便,不过,郑和之所以可以七次下西洋就在于当时有翻译。

要知道,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秦汉时期,而随着朝代的更替,后面的朝代也没有放弃海上丝绸之路的探索。而郑和下西洋,走的航线也是以前已经探索好的航线,只不过是去和其他地域和国家做好贸易。也就是说,郑和所去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以前合作过的国家。

既然是合作过的,那么语言这一块,肯定没太大的问题。其实,我们国家有很多的朝代都在重视对外贸易这块,毕竟利润实在是太大了。《后汉书》中就记载:“与安息、天竺交市与海上,得利十倍。”所以,在各种语言翻译这块就下了很大的功夫。

早在朱元璋时期,南京就设有会同馆,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又设立了隶属于翰林院的四夷馆,专门从国子监招生培训,来负责翻译工作。而语种从原来的的八个最后增加到了十八种之多,可见那个时候与外国贸易的频繁。

在明清时期,官方还编纂了各种学习外国语言的书籍,如《译语》、《杂字》、《来文》等等,这些书籍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外语词典和外语教材。而且,不管在哪个时代,都缺少不了商人这个职业,而这些商人才是最好的翻译人才。

在唐朝时期,就真正实现了“万国来贺”的场面,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在750年—761年,前来镇压刘展叛乱的唐军在扬州和楚州这两个繁华城市劫掠的时候,光杀死的外国商人就有数千人。可见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相当频繁,文化实力彰显无疑。

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是随身带有不少翻译的,在加上很多的地方都遗留有不少华人华侨,所以在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过程中,语言这个最大的问题是不用担心的。据说,郑和使用的最多的翻译达到九人,也就是一句话的意思通过九名翻译的转译,可见当年郑和舰队走得有多远。

不知道看官们这下明白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语言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了吗?欢迎留言交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陕西兴平失联的12岁双胞胎姐妹... 据大风新闻,11月21日晚7时17分,陕西兴平一对12岁的双胞胎姐妹从家里外出。走的时候还穿着蓝色校...
科技赋能艺术、生态邂逅人文,这... 当憨态可掬的“国宝”化身文化使者,当地域特色的IP牵引文旅消费,当守护生态的承诺融入品牌责任,11月...
争议裁判执法切尔西战巴萨!曾3... 欧冠赛场再度迎来重磅对决!巴萨将在本周二做客斯坦福桥挑战切尔西,而这场比赛的主裁判人选已经引发了巴萨...
《丢三落四?要不先考考“认知”... 中新网上海11月23日电 (记者 许婧 郑莹莹)读者是否有过这样的瞬间:话到嘴边,那个熟悉的名字却怎...
54件上海残疾人文化艺术作品亮... 蜡染作品《中共一大会址》。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
传承者|从凑数学徒到艺术名家,...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张清直 晨雾里的唢呐声,吹彻四十四载春秋;世家传的老手艺,绽出跨时代新花。...
原创 千...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伟大的帝王曾陷入对长生不老之术的痴迷。虽然他们身居权力的巅峰,但对死亡的恐惧却让...
《哪吒2》被质疑过多使用动捕技... 搜狐娱乐讯 22日,奥斯卡公开的最佳动画长片奖“符合参评资格”大名单中没有《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发热...
《格致丹青》在京首发 学者共话...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达·芬奇、拉斐尔、卡拉瓦乔……艺术大师笔下暗藏多少科学玄机?...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宁强在敦煌因...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国新学院”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2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