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文德
舜葬九疑是为零陵,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葬全州九疑山而在今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县。
全州湘源文化公园的舜帝像
汉武帝为纪念舜帝葬于全州,又在今全州县地设立了零陵郡。
司马迁根据以上史实,在《史记》中作出了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的历史结论。
如图:史学界在《秦汉初长沙郡国南界示意图》中认定秦汉初期零陵县在全州一带
《山海经》定位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
《全州志》记载舜帝葬地在全州西北山岭越城岭支脉上的全州九疑山。这座九疑山蟠亘全州、资源二县,延绵二百多里。
“二女庙荒汀树老,九疑山碧楚天低。”
唐代诗人
张泌到全州时住在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下的湘源县城
(注:当时湘源县的县治在今全州县全州镇柘桥),他在全州的
住地与娥皇、女英为舜帝殉情的湘川赤壁沿江岸相望,二妃的殉情地建有湘源二妃庙
。张泌为此写下了《晚次湘源县》:“烟郭遥闻向晚鸡,水平舟静浪声齐。高林带雨杨梅熟,曲岸笼云谢豹啼。二女庙荒汀树老,九疑山碧楚天低。湘南自古多离怨,莫动哀吟易惨凄。”诗中的湘源县就是全州县的前置。诗中的“二女庙荒汀树老,九疑山碧楚天低”就着意
凸显了全州湘源二妃庙和全州西北山地中的九疑山这两个特写镜头。
如图:全州县地图形
《山海经》这样定位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
《海内东经》载:“
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
。”舜帝葬地
全州九疑山的东南就是湘水发源地海洋山,
湘水的上游在古湘源地区,是沿湘水的发源地海洋山西环而流的。湘水最后往下流入洞庭湖。
舜帝葬地全州九疑山与“湘水出舜葬东南陬”所描述的方位相互吻合。
古云:
湘,出零山。零山即海洋山。湘之源在桂北,湖南离此不成湘
。东汉学者应劭和北魏地理学家
郦道元考证
湘水发源于零陵郡的始安县,依次流经零陵县(今全州县及兴安县的东北部)、洮阳县(今全州县和东安县)。
零陵县是今全州县(除升乡之外)及兴安县的东北部。
《山海经》又载舜帝葬地九疑山在长沙郡零陵县(全州)的县界之中。
如今,湖南的某些学者为否定《山海经》《史记》等东汉之前的文献古籍记载的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的真实历史,而
捧出东汉之后记载的舜葬地在宁远九疑山的文献,篡改湘江源,并在宁远县伪造出一个楚国的零陵县。
东汉及东汉之后的文献为何记载舜帝葬地在宁远九嶷山呢?
吕朝晖和张子模等学者撰文给出答案。
因为东汉光武帝
刘秀
续建王朝(东汉)后,因其
高祖曾生活在舂陵(今宁远县)
,其兄刘贤又是泉陵侯,故此,他对舂陵、泉陵好感颇多,甚至光武帝最初起义时还将队伍的名称叫做“舂陵军”。
念旧是人之常情,当刘秀坐稳皇位后,于建武年间将零陵郡迁治于泉陵县(即今湖南永州市)。
这样,
刘秀在他高祖的发祥地宁远建舜庙祭舜,也就不奇怪了!
东汉之后的文献记载舜帝葬宁远九嶷山,而东之前的文献记载舜帝葬地方位在全州九疑山,也就解释得清楚了!
皇帝刘秀开金囗,东汉文人谁敢不附合!
舜葬九疑是为零陵,
秦始皇为纪念舜帝在全州设零陵县的历史,永州官方言之凿凿!
1、
《永州历史大事记》
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南。”
2、1983年的
《零陵地区志》
引用“零陵”制治时说在全州西南39公里处,是秦制零陵县。
3、新编
《零陵县志》
大事记:“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设零陵县,县治所设于今全州县城西南39公里处。”
4、
永州市人民政府网点
发布的《追溯古郡零陵(二)》写到:“为纪念舜帝,秦始皇将舜帝晚年活动过的地区设置为一个县,取名零陵(舜陵)县,第一次使零陵由地名变为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当时零陵县的县治设在今广西全州咸水乡,从而第一次使零陵这一地名的具体所指,……为全州咸水乡老拱桥边一带。”
“到了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征服南越(百越)地区后,汉武帝设立了零陵郡,郡治也设在零陵县。”
5、
零陵区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的《零陵古城史话》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因境内有舜陵一一零陵,而设立零陵县,……零陵县最早的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咸水乡。”
6、湖南省舜帝陵基金会副秘书长、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理事、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泽槐先生在
《永州史话》
中写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与零陵县的设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当时,全国分为36郡,后增为40余郡。今湖南辖地分属长沙、黔中2郡。秦王朝在潇湘流域设立零陵县,县治在今广西咸水一带。”“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置零陵郡,郡治设在零陵县(今广西全州咸水)。”
永州官方如是说,皆言秦始皇为纪念舜帝而设立了零陵县,治所(或零陵故城)在今全州县城西南39公里处。
在舜帝葬地在全州九疑山的历史真相面前,湖南的个别学者只能不断造假,越造越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