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寅恪:我一生致力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创始人
2025-09-03 08:02:52
0

陈寅恪先生是谁,有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三百年来仅一个人”我国维新变法的发起人梁启超也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民国最狂的书生钱钟书的恩师吴宓也觉得“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要说这么个人在民国算是可牛的一个人了吧,不,他是最牛的一个人。

陈寅恪先生18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陈家在当地乃是兴旺家族,所以陈寅恪从小便有机会熟读四书五经,算学地理等各种知识,祖父去世后,全家搬到江苏金陵,其父亲陈三立乃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陈三立的开明,和陈家良好的家境情况下,使得幼时的陈寅恪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底子,

从1902年开始,陈寅恪开始游历于日本、美国以及西欧等许多国家,在这些年游历中他学习了,包括梵文、印第文、希伯莱文在内的总共22种语言,陈寅恪在德国留学时曾说“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习其它知识了”陈先生不拘于形式的作为,形成了他宽阔的学术视野。当陈寅恪学成准备回国时发现,在世界学术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很高,这跟当时在中国地位低下的现实完全相反,后来,他明确主张中国学术应“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1925年,陈寅恪回国后,被清华聘为国学院导师,因此他与其他三位,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1928年陈寅恪娶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唐筼为妻。之后在清华任教直到1930年,清华国学院停办,他转而攻于历史方面的研究,1937年抗战爆发,日本逼近平津,其父陈三立以85岁高龄绝食而死,陈寅恪随校南迁,就在这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陈寅恪的研究登上了中古史的高峰。

他撰述了两部传世之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在享誉盛名的《剑桥中国史》在提到陈寅恪先生时这样写道“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作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1939年陈寅恪被牛津大学聘为汉学教授,并且授予他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多年他们仍然虚位以待,因为他们认为陈寅恪是中国“最优秀的学者”

1944年陈寅恪因为长时间的负荷工作,在基本完成《元白诗笺证稿》后双目失明,他在成都做了手术,但手术并没有成功,抗战结束后,牛津大学邀请他前往伦敦进行医治,但是他的双目依旧没有一点好转,抗战中,陈寅恪曾说过“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像陈寅恪先生这样的人大概就是我们国家的民族魂了,正因为有了陈寅恪先生这样的人存在,我们国家的文化才能延续五千年而从未断绝,国之大幸!国之大幸啊!

在之后的日子里,陈寅恪先生又完成多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那本85万字的《柳如是别传》这耗费了他整整十年的时间,在特殊的环境下,陈寅恪先生最终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先生以79岁的年龄告别了这个世界,临走前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停的流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中国作为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岁月变迁,传承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在我们中国人的...
原创 1... 文丨临川 编辑丨T 1991年8月,克里米亚的阳光依旧灿烂,而戈尔巴乔夫却在此地意外“休假”。苏联...
原创 刘... 历史上他犯了两个很严重的判断,这两个错误或许成为了蜀汉一统天下的遗憾之处。 他的聪明才智、卓越领导能...
原创 明... 明朝有一位皇帝,他两次称帝,年仅9岁时当上皇帝,少年天子雄心壮志、御驾亲征,不料全军覆没、自己也沦为...
原创 秦... 在北京卫视首播的《山河月明》,号称是对“永乐盛世的历史考究与还原”,讲述了明成祖从年少起就喋血沙场,...
原创 马...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襄樊。在初期的战役中,关羽发挥了他因为死守荆州,而被压抑多年的军事才能。在兵力...
原创 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马背上的蒙古人一路征战,最远打到欧洲多瑙河区域。那么,矮小的蒙古人到...
原创 韩... 我国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当中曾经出现过很多非常有能力的将领,这些人有的辅佐帝王成...
原创 蓝...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靠的是义子义侄的支持,朱元璋少时父母双亡,流落到皇觉寺出家为僧,受尽了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