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国姓爷在南京战败后,清军没能乘胜追击,将其一举击败?
创始人
2025-09-03 03:02:05
0

清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六月,郑成功的北伐大军抵达南京城外,对清军重点防守的金陵进行包围。

此时的国姓爷意气风发,在从瓜洲渡前往金陵的路上,国姓爷对北伐大业充满了信心,于是赋诗一首以壮此行。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然而自六月十六日围困南京外围,至七月二十三日被清军反攻击溃,持续一个多月的南京之战,最终以国姓爷部功败垂成而告终。

此战国姓爷诸部兵马几乎折损过半,不但北伐大业成为昙花一现的泡影,就连国姓爷部本身都岌岌可危。

那为什么清军没有趁胜出击,将国姓爷所部给彻底消灭呢?国姓爷是怎样败中求胜站稳脚跟的呢?

1、第一时间重整被打乱的编制

为了北伐大业能够顺利成功,国姓爷无疑是拿出自己家底做赌注,但结果却是在金陵城下惜败。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此战郑成功的总兵力大约有十余万人,其配置大致如下:

成功自统大军,凡水师五万、骑射五万、步击五万、游军策应万、铁面军万,猛将数千、战艇数千北上

。”(《台湾郑氏始末》)

当然这个说法肯定是有些夸张的,但总兵力在十万左右应该是靠谱的,或者最低也是在五万到八万之间。

除明末清初动辄十多万兵力的记载外,当时效忠清廷的比利时籍传教士鲁日满,也记载称郑军人数大约有十万。

他集中达三千艘船只,火具、大炮等战具齐全,海员、士兵有十万之众

。”(《鞑靼中国史》)

此外效忠国姓爷的西班牙籍传教士利胜,也称国姓爷北伐的船队达到了三千多艘,但未具体提到士兵的人数。

然而在被清军突袭反攻大败后,给国姓爷部造成重大打击的,还不止是士兵近乎过半的伤亡,而是一整个各镇编制的被全歼或打散。

以及一大批英勇善战的中高级军官集体殉难。

这就直接造成了郑军指挥体系的混乱,以及残余部众没有人能够收拾率领,一盘散沙往往比全军覆没更难应对。

根据国姓爷部下运粮官杨英的记载,金陵战败后郑军编制被打光或打残的,大约有以下十多个镇:

左先锋镇,最早受到清军突袭,在札大山上被清军击溃,损失惨重;

中提督镇、后提督镇等五军,在札大山里全军覆没;

前冲镇,在札大山上几乎全军覆没;

左虎卫镇、右虎卫两镇,在札大山下全军覆没;

其中郑军著名的“铁人军”,就是隶属于左、右二护卫镇,只不过“铁人军”是其俗称,其正式编制名称是“虎卫镇”,二镇总兵力约7000人。

后劲镇、援剿右镇、宣毅左镇,折损较轻,大部突围;

右冲镇、左冲镇、左卫镇等交替掩护,折损不多也成功突围出去;

按不少资料的记载,突围出去到海上的郑军不过十之二三,保守估计连战死带被俘、投降等士兵,应该有四五万左右。

而杨英则称只突围出去了数千人。

其我兵有被伤浮水而逃者,左卫镇令载上眷船配载而出,计活数千人。

”(《从征实录》)

当然这仅仅是指参与南京作战的各镇,而不是所有参与北伐的郑军,被打得只剩下几千人了。

其麾下老班底战将:

潘庚钟、万礼、张英、林胜、陈魁、蓝衍、李必、魏其志等十多人,直接死于乱军之中;甘辉、余新等被清军俘虏后斩杀。

所谓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阵亡的部将里,有不少是郑成功的老战友,这些人的集体阵亡,直接让郑军几乎失去了指挥层。

所以郑成功在战败的第三天,就在整顿残余兵马后,对各镇进行重新整编:

将已经报废和折损严重的各镇,番号直接撤销,或者小镇直接并入大镇里

其中左武卫并入右武卫里;

右虎卫镇(铁人军)全军覆没,但是国姓爷保留了其番号,由于总兵陈魁等一批将领战死,所以紧急提拔一些新人进行统领。

令前协裴德、副领兵林瑞、刘国轩等管束右虎卫。

”(《从征实录》)

这应该是郑氏后期大将刘国轩的发迹点。

此外撤销左虎卫番号,并入右虎卫中进行管理;

五军营、骁骑镇并入右提督镇;

前锋镇则并入了中冲镇;

后提督镇编制被拆散,分别并入右冲镇、宣毅左镇;

前冲镇并入宣毅后镇;

此外由于《从征实录》部分文字损毁严重,所以如后劲镇、中提督、亲随营等镇,其改编与撤销合并就成了糊涂账。

由于郑成功的这次各镇整编是在镇江进行,所以姑且称之为郑军的“镇江整编”,这次及时地整编保证了郑军指挥系统的完善。

如果郑成功没有及时整编的话,很难想象各镇郑军指挥系统失灵,一盘散场早晚会被清军彻底击败。

也正是这次对各镇的整编,让郑成功得以顺利指挥整编后的各镇郑军,有序且安全地从镇江撤入长江抵达崇明。

为接下来郑军反击清军,站稳脚跟保留了最后的火种。

2、海门之战让郑军稳定东南战线

其实在南京城下大溃败之后,国姓爷并没有直接带兵撤回金厦,反而是提兵对崇明岛发起进攻。

按照他的想法是:

我欲攻克崇明县以作老营,然后行思明吊(调)换前提督等一枝,再图进取

。”(《从征实录》)

他并不想因为金陵城的战败,就放弃已经达成的部分战果,所以准备攻克崇明做前进基地,然后从老巢思明州调集援军,对南京发起二次进攻。

或者仅仅是占据崇明,方便日后整军反攻,或者仅仅作为遏制南京清军的钉子。

但由于师老兵疲、损失惨重,外加火器等战守之具也折损不少,所以尽管国姓爷挥军力战,但在付出极大伤亡后仍然无法攻克。

最后在部将周全斌的劝说下,郑成功终于心不甘情不愿地解围而去,并于九月回到北伐的起点思明州。

理论上此时清军应该趁着郑军兵微将寡,外加士气低下及粮草物质等缺乏供应的情况下,应该挥军南下对郑军进行致命一击。

然而事实上由于南京之战的拉锯与消耗,东南清军战后也被郑军连打带困得很疲乏,基本上无力对郑军“宜将剩勇追穷寇”了。

不过约在同年十一月的时候,清朝将领达素带领数万满汉、水陆军队南下,已经抵达福建境内准备乘虚围剿郑军。

伪朝委满酋长达素,带满汉万余骑前来剿海,另吊(调)浙直、广东数省水师合剿

。”(《从征实录》)

但此时郑军休整得也差不多了,国姓爷回到思明后就着手补充兵马,其中最主要的是召回退伍老兵。

藩驾回至思明州,广行招募旧时,散逸将领、官兵。

”(《从征实录》)

然后修理战船、火器等物,同时想方设法从各地囤积粮草,基本上恢复了不少元气。

所以面对达素部清军的大兵压境,不光国姓爷觉得压力不算太大,甚至连其部下将领都觉得问题不大。

比如部将周全斌就表示小场面、小意思,以水军对水军,明显优势在我:

但彼悉皆地方之众,未习船务,区区水战,与我惯习之师相角逐,实天资我战胜之会,恢复亦未可知也!

”(《从征实录》)

就清朝水军费拉不堪的样子,那咱们还不是照样吊打他们啊?如果战胜清军,不但能提振士气,闹不好还能顺势席卷东南。

再次乘机北上收复南京也有可能!

所以郑成功与诸将开始进行备战事宜,在开战前他又对各镇进行了精简整编,以及临时提拔了一批成熟可靠的新晋将领。

清顺治十七年,南明永历十四年(1660年)四月,达素在福建整备满汉、水陆兵马后,开始着手对郑军的“最后一击”。

郑成功在开战前对全军鼓气加油说:

虏欲舍骑马长技,以与我争横于舟楫波涛之间?以寥寥船只,驱叛兵残卒而尝试之,主客之形既不相如,水陆之势又甚悬绝,其胜败固已了若指掌矣。此天夺虏监而假手于我将士,我将士鼓勇用命,何难灭此朝食

?”(《从征实录》)

郑成功也自信打海战清军不是对手。

事实上也是这样。

四月底的时候,清军战船数百艘从泉州出发抵达洋芝澳,漳州方面清军战船三百多艘也约期出发,准备对郑军老巢金厦等地痛击。

五月初十日,一场真正决定郑军生死存亡的海战,在厦门与漳州交界处的海门岛爆发。

此战清军战船达四五百艘,而郑成功也指挥麾下最精锐的,右武卫镇、援剿左、右镇、正兵镇、水师镇等官兵全线出击。

自己亲自上船指挥跟清军对线。

海门之战前期郑军打得极其悲壮,身为前锋炮灰的忠靖伯陈辉、闽安侯周瑞、援剿右镇总兵杨元标等,带所部水师与清军水师主力遭遇。

形势是明显的敌众我寡,然而数里之外的郑成功拒绝增援,因为此时海浪风势对郑军不利,所以下严令不许郑军擅自增援。

结果前锋水师被数十艘清军战船围攻,闽安侯周瑞被清军大炮击毙;忠靖伯陈辉的战船被清军跳帮,眼看战船要被清军俘虏的危机情况下,陈辉点燃船上火药与清军同归于尽。

满虏蚁拥上船,辉令列火药从下发上,与之俱焚

。”(《从征实录》)

直到快中午的时候,前锋水师已经伤亡殆尽,海潮风浪才逐渐停息,郑成功下令郑军主力出击。

郑成功地指挥船一马当先冲锋在最前面,右武卫镇官兵战船作为水师主力,成功从正面打穿了清军水师战阵,其他各镇官兵战船则从左右进行配合包抄。

在郑军水师战船的横冲直撞与火炮轰击下,清军水师不敌开始大肆溃退,郑军水师抓住有利时机对其进行全歼。

此战达素清军水师近乎全军覆没。

其中对清军造成沉重打击的,是此战投入了不少八旗军,但八旗军在海战中折损相当严重,这为达素的死埋下了铺垫。

此外有三艘清军战船慌不择路,战船阁浅在圭屿无法动弹,船上大约有三百八旗兵,他们只好舍船登岸进行顽抗。

郑军水师随后将其围困,但是郑成功并没有直接进剿,而是派部将马信对其进行招降。

据荷兰人的资料称,马信是归顺国姓爷的“鞑靼人”,也就是原先的清军将领,所以国姓爷才会派他招降。

藩令生致之,遣马提督招谕,不杀来降

。”(《从征实录》)

但被这伙八旗兵拒绝,最终被郑军全歼,据说有的被生擒后,直接沉到海里去了。

另有一路清军从赤山坪登岸,但被郑军正面防守加侧面突袭击退,在追击时又斩获不少。

至此达素消灭郑军的计划宣告破产。

此一役也,三股水陆,集满汉精锐,费许多军器船只,俱被我师杀死不计,生擒老本酋长,斩手割耳放回不计。达素只率陆师回福省。

”(《从征实录》)

至此清军再无力对金厦郑军发动进剿,郑军成功稳固住了东南大本营防线,与清军恢复北伐之前的对峙状态。

海门之战后,郑成功大发饷银犒赏立功官兵,而达素则在回京路上因战败畏惧,吞金自尽了。

至此虽然国姓爷无力再发动北伐,但清军也无法对郑军发动围剿。

而在仅仅在不到一年之后,国姓爷就带领两万多士兵,跨海征剿红毛番平台去也。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湖南茶油爆火?山润山茶油成为行... 当“保障国家油料战略安全”的重任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相遇,油茶产业正以蓬勃之姿站上国家发展的重要...
原创 原... 【历史】从世界历史发展来看,一国的最高领导人那绝对是最荣耀,最强悍的,是集合国家地位与荣耀于一身的。...
原创 贾...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并非贾氏家族的长子长孙。 贾宝玉被大家叫作“宝二爷”,不是像贾珍那样被叫作“珍...
原创 古... 引言: 我们国家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公务员的职称和官阶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一些古代...
楚王熊悍鼎“返乡” 楚国“父子... 新华社合肥5月3日电(记者朱青、刘美子)这个“五一”假期,安徽博物院全新开放的“安徽文明史陈列——夏...
原创 日... 写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地写稿,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持生计。为了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和支...
原创 作... 很多人众说纷纭,说明朝由盛转衰开始于万历,因为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国家腐败;有人说是嘉靖,重用严嵩...
原创 兵... 《隋唐演义》之中有很多的故事情结就是围绕着瓦岗寨两个字来写的,其中的秦叔宝、程咬金、等一众英雄豪杰被...
原创 同...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说得非常对。历史是已经发生的,怎么记载是由别人决定的。同一件事情,不同...
原创 原... 春秋战国是我国文化思潮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时期。诸子百家齐登场,各种文化空前繁荣,各种学术观点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