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末年那段历史,乱糟糟的,又复杂又有深度,但也因为这样,它特别吸引人,让人有很多不同的想象。我今年一直在写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大家在努力接近事实真相的过程中,能从中学到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历史智慧。
不久前,有个小伙伴在我的留言区写道:“瞧瞧刘封最后的下场,孟达那时候投奔曹魏,可真是明智之举啊!”这话一出,我心里头又是一惊,琢磨着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对历史和人生价值的看法会是这样呢?
有人了解孟达这人咋样吗?知道他最后咋样了吗?懂他为啥落到那步田地吗?难道就因为刘封忠心却没好报,孟达背叛就变得合理了?我本来不打算聊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孟达的,但话说到这儿,还是在写完李严的故事后,再来跟大家简单说说他吧。毕竟他和李严本质上是一路人,他的结局也跟他那位好友李严有着莫大的关联。
【简单介绍一下孟达的“光辉事迹”】
孟达和那位很有名气的法正其实是同乡,他们俩都来自扶风郡。
说白了,要是真比起来,孟达家的条件比法正家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法正虽然是出身名门望族,但到了他这一代,家里却没有乱世里最管用的东西,那就是军权。而孟达他老爹孟他,以前当过东汉的凉州刺史,家里头还算有点小钱。
孟达和法正这俩人,运气不太好,偏偏生在汉末那个大乱斗的时代,还是在雍凉那块倒霉地方,就是现今陕西、甘肃、宁夏那块儿。从董卓瞎折腾那会儿起,西凉那些军阀就把那片儿给祸害得不轻,他们想翻身,难啊!
法正和孟达在家乡找不到出路,于是都成了“南行追梦人”,跑到益州去碰运气。益州这个地方比较闭塞,战争没咋波及到,再加上益州的老大刘璋父子是从外面来的,管理益州时特别倚重其他外来人,这些人后来被称作东州派。
咱们不说所有职场都一样糟糕这种话,但大多数职场其实都差不多。像排斥新人、不公平对待这些事儿,肯定是有的。法正和孟达满怀希望地来到益州发展,但其实他们在职场上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
一来二去,他们跟益州当地那些同样怀才不遇的张松一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里得提醒大家一句,想了解一个人,多看看他交的朋友是啥样的人,这话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当几个浑身充满负面情绪的人聚在一起,他们会干啥呢?想想也知道,多半时候不是互相倒苦水,就是琢磨着怎么背叛别人来讨好上司。
后来好运真的降临了,就像历史上那段有名的“张松献蜀”故事一样发生了。张松把四川这块宝地拱手让给了正起步、且赏识他的刘备,还顺便给刘备引荐了他两位同样命运多舛的好朋友,法正和孟达。
假如大家是像刘备那样的老板,会嫌能派上用场的像张松这样的人多吗?因此,刘备当然很高兴地欢迎了法正和孟达。
之后,张松悄悄地在外面转换成了间谍角色,接着他们几人合伙,瞒着毫不知情的刘璋,说服他派法正和孟达去迎接刘备进川,好让刘备能趁机与法正、孟达碰面。
这几个人为了私利背叛主子的事情终究还是露馅了。不过,他们后来的下场各不相同。张松倒霉,没能及时逃走,被刘璋抓住问斩了。而法正和孟达呢,因为还在刘备的保护伞下,所以什么事儿也没有。
后来,刘备跟刘璋关系不好了,他就让孟达去守江陵,这可是给了孟达个大任务。因为江陵这个地方对刘备来说太重要了,不管是进攻还是撤退,都得经过这儿。
刘备拿下成都,稳稳当当做了益州的老大后,为了回报孟达,就提拔他做了宜都太守。
说起来,刘备这人挺够意思的,不管是谁,只要对公司有帮助,他都会大方地给好处,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但话说回来,刘备身为老板,还是个搞政治的,他不可能只是单纯地讲义气。虽然他不会主动去害人,但也得防着点儿。你孟达因为立功被重用,这是应该的,但你毕竟是新来的,还没完全站稳脚跟,所以他对你有所防备也是理所当然的。
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那会儿,孟达带着兵马从秭归一路往北,打下了房陵,房陵的太守蒯祺不幸被孟达的手下给杀了。打下了房陵,孟达没停手,接着又去打上庸。刘备看到孟达这么能打,心里有点不踏实了,心想:孟达要是以后翅膀硬了,不服管了可咋整?于是,他就派刘封从汉中出发,沿着沔水往下走,去管孟达的军队,两人在上庸碰了头。
瞧瞧,这权力斗争演着演着,大家都摊牌了。刘备、刘封、孟达心里那点小九九,彼此都透亮了吧?那咋办呢?干脆就装傻充愣,让事情再发展发展,静候时机吧。
风刮起来了,说来就来。在襄樊打仗的关羽,想让刘封和孟达派兵帮他一把,一起去收拾奄奄一息的樊城和襄阳。可他俩却死活不肯出兵,说上庸那边新归顺,人心还没稳,得留下重兵看着。这理由嘛,咱们就不多说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站不住脚。其实他俩心里的小九九是,互相都不买账,都想等着看对方先动,自己好趁机占便宜。
他们犹豫观望没多久,就碰上了关二爷被东吴偷袭的糟糕局面,荆州全丢了,关二爷父子也因此丧命。这对蜀汉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肯定得有人为此担责。
那时候,刘封和孟达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儿的,不过孟达转念一想,这也不一定是坏事嘛。关羽这一走,你们蜀汉可就算是丢了大半壁江山,我还怕你啥!老板那么多,大不了我换个东家就是了!很多人跳槽不就是因为这种心思嘛。
所以,孟达试着站在刘封的角度,跟他聊了起来。刘封啊,你干爹派你来管着我,结果你非但没把我怎么着,反倒是任务没完成吧。而且,还因为这事儿害得你二叔没了命,你这罪过可不小,回去怕是要挨顿狠的。咱俩也别在这儿互相较劲了,反正日子都不好过,不如一块儿投靠曹魏,说不定还能捞到不少好处。你二叔之前把曹魏打得怕了,咱俩现在可是抢手货,这行当我很熟,你跟着我,啥都不用怕。
但刘封心里会这么想吗?关羽的死他确实有点儿责任,可毕竟不是他亲手造成的。他的头等大事是看好孟达,别让他出岔子。只要这事办妥了,凭他是老大的干儿子,顶多挨顿揍,性命肯定是无忧的。因此,刘封没答应加入孟达的“反叛小分队”。
其实刘封的主意挺不错的,但你得付诸行动啊!一听说孟达要投降,你得立马报告,迅速行动才是。可不能让孟达真的投奔了曹魏。刘封最后栽跟头就是栽在这儿了。有些人爱乱猜,说刘封是因为威胁到刘禅的继承权才被杀的,这纯属胡扯!有诸葛亮在,他能有啥威胁?
曹丕当上皇帝后,就派夏侯尚带着徐晃、孟达等军队去攻打东三郡,想多立点战功,让自己的登基更风光。孟达一看机会来了,干脆就投降了,这可成了曹丕称帝的一块宝。
因为背后有不少缘由,曹丕对孟达相当看重。孟达一到曹魏那边,曹丕就给了他散骑常侍、建武将军的职位,还封他为平阳亭侯,把房陵、上庸、西城三个地方合起来叫新城,让他当新城太守。这家伙投降后,赶紧向新老板表忠心,和夏侯尚、徐晃一起打败了刘封。瞧瞧,刘封要是早点动手,也不至于吃这个亏!
不过,孟达就算投靠了曹魏这个大靠山,就能一帆风顺了吗?别做梦了,曹魏内部的情况可比蜀汉乱多了,你在蜀汉都没能混出个名堂,还想在曹魏站稳脚跟?
孟达在曹魏那边,跟曹丕还有桓阶、夏侯尚这些核心圈子的人关系挺铁的。他们就像是他的大靠山,差不多也是他唯一的依靠了。
不过,可惜得很,曹丕皇上屁股还没在龙椅上坐热乎呢,就去世了。而且啊,桓阶、夏侯尚这两位也先他一步走了,孟达在曹魏朝廷里的靠山全倒了。这下子,他这心怀不轨的家伙没了底气,又开始偷偷摸摸地计划着背叛主子,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了。
孟达这回背叛主子可真够狡猾的,他来了个四面讨好,一边跟东吴套近乎,另一边也没忘了找老东家蜀汉集团拉拉关系。
蜀汉的头儿是诸葛亮,他非常看重职业道德,孟达心里也清楚这一点。于是,孟达就偷偷给老朋友李严写了封信,联系上了他。
孟达为啥不怕李严呢?还不是因为李严跟他一样,都不是益州本地人。再说,孟达心里明白,李严老想着跟诸葛亮较量,正愁没人帮忙呢。别的人我可能不清楚,但像我这类的人,李严这类的人,我还能不明白吗?
咱们别急着怪他们,先瞅瞅他和李严俩人通信里到底聊了些啥?
我给孟达写信说:“我和孔明都肩负着大家的期望,责任重大,心里老想着能有个得力帮手。”
咱们来琢磨琢磨李严说的这段话,他到底想说啥?头一句:我和孔明都是先帝留下来的重臣,地位差不多;第二句:眼下的局面我不太满意,我感觉压力山大;第三句:我需要帮手,你得赶紧回来。现在,大伙儿明白聪明人怎么玩权力游戏,还让人看不出破绽了吧?
诸葛亮知不知道这事儿呢?他当然知道!就算不知道,他这位丞相也不可能收留你这种爱叛变的人,孟达。不除掉你,九泉之下的关羽怎能安息?不过,丞相是个精明人,就算是没用的人,他也会想办法让其发挥最大作用。
诸葛亮表面上接受了孟达的归顺,但在准备北伐之前,悄悄派了个密探,把孟达打算背叛的事透露给了和孟达不和的魏兴太守申仪。申仪拿到这个能让孟达倒霉的大证据,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连忙报告给了当时负责荆州军务的司马懿。孟达啊孟达,你也真够倒霉的,偏偏撞上了三国末期两位顶尖高手,这两位大佬还都想要你的命,这下你想不死都难了。
其实诸葛亮原本是打算让孟达投降,好拖住曹魏在东边的军队,这样一来,既能借曹魏的力量除掉孟达,又能给自己的西边北伐减少点负担,创造点机会。可惜啊,孟达太不中用,司马懿又太狡猾,孟达还没完成丞相给他的任务,就被司马懿给杀了。
总的来说,孟达这辈子就像是场笑话,出尽了洋相,可结果还是不怎么好。咱们得从这种人身上好好吸取教训。
【扒一扒孟达的底色】
要不是丞相为了展示他北伐时多么费尽心思,连孟达这样的小角色都考虑周全了,孟达这种人根本就不值得多说。但话说回来,像孟达这样的人,在汉末时期到处都是,吕布、陈宫、张邈、孔融、法正、张松、李严等人都是例子,他们的共同点是:事情得按我的意思办,稍有不满意,我就得想办法让你好看。就像现在那些得哄着惯着的女孩一样。
孟达并非像刘备、关羽那样白手起家,他来自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所以他的追求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不管是名声还是利益,都想要出类拔萃。但在汉末那个乱世,一切都得重新洗牌,有人乘风而起,也有人黯然失色。由于种种原因,孟达没能跻身汉末的风云人物之列。
遇到困难就得想办法改变,改变之后才有出路。因此,他和法正选择去益州闯荡,想闯出一片天地,这事儿挺能让人理解的,也挺能被人接受的,毕竟谁也没规定非得一条路走到黑。
不过,咱们得换个角度说说。孟达啊,你在老家都没闯出个名堂,怎么一到益州就指望能大展宏图呢?难道刘璋天生就该欠你的?刘璋管着那么大一片地方,手里资源有限,分配起来真不容易,顾了这个就得得罪那个。再说,你俩又不熟,你也没拿出啥本事来证明你能给刘璋带来独一无二的利益,人家不把你当宝贝供着,不是很正常嘛?
极端的人碰到难题从不反省自己,也不试着理解他人,只会一股脑儿地把过错和责任都推到别人头上。孟达就觉得,是刘璋看不出他的本事、不会用人,才让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也能体会到孟达心里憋屈,不过嘛,要是新跟的老板既看不出你的本事,也不给你机会,那你就再换一家,这也很正常。就像现在找伴侣,谈了两个感觉都不对路,你还可以接着找。但关键是要跟之前的对象好聚好散,毕竟只是不合适,人家又没对你做什么过分的事。你不能因为想分手,就想着法子去坑人家,想把人家往死里整。
刘备也老爱换老板,换得比吕布还勤快,可为啥他的名声比吕布好得多呢?关键就在这里!刘备就算偶尔想不那么靠谱,他也还是有自己的原则,但吕布一不靠谱起来,就啥底线都不顾了。
我来给你说个民间小故事讲讲这事儿,你看历史上出轨的女人那么多,为啥潘金莲的名声就特别臭呢?要是她只是单纯地离开武大郎,大家会那么骂她吗?可她不啊,她为了跟西门庆混在一起,竟然狠心把老实的武大郎给害了,这一下子就碰触了大家的道德底线。说实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这样,要是真没法回到过去了,那就得学会互相尊重,好聚好散。这才是成年人该有的体面嘛。
孟达转投刘备麾下后,终于得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重用”和提升。我猜他起初肯定是满心欢喜,就像是女孩子顺利嫁入了豪门一样。
但是,往往时候,要想既轻松得到财富地位,又赢得别人真心尊重和信任,那简直是难上加难。你想想,假如你是刘备,碰到一个老是背叛、还自己行动不受控制的人,心里能不有点提防吗?所以,刘备在孟达攻打东三郡时,派刘封去盯着他,这事儿也能理解,毕竟人之常情嘛。
但是,孟达心里咽不下这口气。咱俩都领证了,你为啥还不相信我?你越是怕我乱来,我越是要跟你对着干,有机会我就偏要胡来一气!这哪里像是要安心过日子的样子?碰到误会和不合,不去想法子化解,反倒是一股脑儿地发火、走歪路,这样的人最后栽跟头,也只能说是自找的。
话说回来,有人可能会好奇,法正和孟达性格挺像,为啥刘备对法正就没那套做法呢?原因嘛,法正是个谋士,心思比孟达单纯点,他一门心思跟着刘备干,有机会就表现自己,给刘备出主意。再说了,法正这种文人,老跟着刘备,刘备对他自然放心。孟达可不同了,他是个武将,镇守一方,行动、思想都自由,不管紧点可不行。就像家里那位,不管是二婚还是三婚的媳妇,带在身边的和留在老家或外面的,老公对她们的态度、心思肯定不一样。
孟达这家伙,跟现在很多娇气的小姑娘挺像,受不了一点儿气,也不懂得体谅别人,满心满眼都是维护自己那点可怜巴巴的情绪和小面子。刘备虽然对你不放心,但你总可以表现得好点,让他对你刮目相看嘛。可他呢,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去努力改变这个局面,直接自暴自弃,走上了歪路。你不相信我,那就别指望我会跟你和睦相处。我还年轻着呢,长得也漂亮,有的是男人对我垂涎三尺,比如刚在北方掌权的高富帅曹丕。
其实,关羽希望我和刘封能带兵去帮他,这可是咱俩跟刘备大哥那边和好的大好时机。刘大哥啊,你不是老觉得我不会跟你一条心吗?你看,我这次为了帮关二哥,啥恩怨都放下了,这说明我还是挺懂事的,你总该对我放心了吧。刘封侄子,我知道你是干爹派来盯着我的,咱俩平时有点小摩擦,但那都是自家人之间的事。现在你二叔需要帮忙,咱们应该把个人恩怨放一边,先顾全大局,响应你二叔的号召。咱们平时虽然爱打闹,但终究是一家人嘛。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
结果呢?孟达和刘封这两个小气鬼,老是揪着内部那点矛盾不放,就盼着对方先低头。其实啊,刘封哪里是孟达的对手,刘封心里还有点原则,孟达可没那么多讲究。你说,一个死守着自家地盘不放的人,怎么斗得过一个随时都能另起炉灶的人呢?
关羽去世后,事情就闹得沸沸扬扬了,关键时候才能看出人的真面目,孟达这时赶紧向北方的豪门大佬曹丕献殷勤了。曹丕其实原本可能并不太瞧得上孟达这种人,但他刚当上老大,能有个主动贴上来的红颜知己,也算是给自己的威望添点彩,于是也就半推半就地接受了。
孟达又一次顺利背叛后,其实已经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因为背叛的次数一多,对新老板的依靠就更深了。这样一来,外界接纳你的可能性就变小了,你顺利融入新集体的机会也更渺茫了。到时候,你只能紧紧抱住新老板的大腿,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了。要是没了那些靠山,像你这样不受欢迎的新面孔,人家随时都能找机会把你给处理了。这也是为什么曹丕一死,孟达在曹魏朝廷里就特别害怕,因为他在那里既没后台又被大多数同事看不起。
孟达走投无路时,又琢磨着把自己推销出去,但你在圈里的坏名声早传开了,谁还愿意当这个冤大头呢?老实人本就不多,还都让你给耍了。就连江东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都不待见你,更别提那位清高的丞相了。
幸运的是,蜀汉还有个心思不正的李严,他乐意和孟达凑在一起。但可惜啊,李严和丞相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丞相之所以对孟达的态度模棱两可,一方面是为了给李严留点面子,免得你又瞎折腾,搞得大家不愉快;另一方面是想看看能不能废物利用,让孟达这个捣蛋鬼发挥点剩余价值。
机智的丞相给孟达设计了一个很棒的资源再利用计划,但遗憾的是,此时镇守曹魏荆州的,是位和丞相一样厉害的高手司马懿。这位把权谋玩得炉火纯青的高手,行动迅速又精准,对孟达来了个措手不及。他收到消息后,先稳住孟达,然后仅用八天时间就率兵围城,把孟达团团围住,最后砍下他的头示众,彻底终结了孟达的一生。
总的来说,孟达这人没啥原则,也没底线,老爱耍小聪明。要是他真没啥本事那倒也罢,掀不起啥大浪,可一旦他觉得自己有点能耐,那就得小心了,他准会到处招摇撞骗,最后变成个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点点感慨】
这世上没啥爱或恨是没来由的,做人啊,得学着既顾自己也帮别人。不过可惜,很多人一门心思全在“顾自己”上,却把“帮别人”给忽略了。
其实每个人天生都会为自己着想,所以想要自己过得更好些,这是很正常的。但话说回来,心里这么想没错,可不意味着所有符合自己心意的事都能去做。要达到利己的目的,往往还得靠帮助他人来实现。
那些总想着拿好处却不愿努力、一门心思想着轻松赚钱、老想着找捷径、搞歪门邪道的朋友们,真的得好好琢磨琢磨这事儿了。
说白了,现在很多年轻女孩正渐渐变成新时代的“女强人”孟达那样。咱们就不去触碰她们的痛处了,因此也就不具体举例了。
好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大家互相帮忙,资源利益得平衡好。就像电脑程序一样,输入输出得对上,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想要得到啥,就得先付出啥。想让别人帮你,那你也得有帮别人的本事、资源、能力和好态度。
很多人没注意到这个重点,就会一直稀里糊涂地过日子。心里老琢磨:咋回事呢?她行我咋就不行?为啥条件差不多的别人过得那么自在快乐,我却觉得自己好倒霉?他跳槽后为啥一路高升,我跳槽后咋就越来越没市场了?她再婚找了个真心对她的伴侣,我咋再婚就这么难呢?她出嫁要那么多彩礼,大家都抢着要,我咋一要那么多彩礼,就被人笑话呢……
这种人很容易就会大发雷霆。为啥呢?同样是大学毕业,他怎么就能活得那么光鲜亮丽,而我却过得这么窝囊?为啥我们一同入职,领导就偏爱他而不待见我?我长得这么好看,那么多人追我,我咋就不能挑个价高的,或者直接开个价呢?为啥别人能做的事,我就不能做?为啥我得对工作和家庭忠心耿耿、深信不疑,明明是老板和另一半先对我不忠不信的……
世上的事情啊,都像穿了层外衣,可它们真正的意思和道理,其实都挺固定的。有时候,咱们迷茫地问别人为啥这样,或者生气地质问别人凭什么,这时候,最该做的就是先停停,想想自己。为啥别人对你不太上心呢?说白了,就是因为你没有想着去帮别人,对别人没啥价值。整天就顾着自己的人,到最后,真心朋友肯定没几个,就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