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偏重军事发展,赵国成军事强国,但为何发展却是头重脚轻?
创始人
2025-09-02 14:03:28
0

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与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赵国历史的承继性。

赵国根源于晋国,赵国的建立的奠基者赵氏,在晋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晋国的氏宗族,对晋国社会有很大的影响。二是赵国的历史战事。赵国建立于战国初期,也是一个新兴的附庸国。赵国在建国之初就赶上了战国时期。

一、赵国发展战略

1、开拓西北

从赵简子梦游帝所,以及他告诉大夫梦的内容,和后来遇到的挡道之人的对话,可以看出赵简子发展赵氏势力的雄心抱负。即不仅要在晋国诸卿争强的斗争中有所作为,还要兼并北方的代国,这也就确立了赵国今后要向北方发展战略的总方向。

战国时期的代地,是以代城(今蔚县代王城)为中心,包括定襄、云中、雁门、五原等地。襄子把代地纳入到了自己的统治范围,大大开阔了赵国历史的地域,后来赵武灵王首先在代地推行“胡服骑射”,并在全国获得成功,就与该地区密切相关。

后来赵武灵王向西北进军,伐林胡、楼烦,灭中山,赵孝成王时期,李牧灭檐槛、破东胡、降林胡,都是以代地作为前进基地的。赵武灵王时期的“胡服骑射”,及赵国向北和西北发展的史实,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赵国此时的发展战略,源于赵简子制定的基本战略。

对于赵国来说,向东南的发展举步维艰,获利甚少,在受到打击后,开始向西北发展。经过实践检验,赵武灵王得出结论,西北的少数民族那里“为敌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尽百姓之劳,而序往古之勋”。

这使得赵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扩展领土和资源的获得。

2、赵武灵王推行重大举措

在北方,赵武灵王还推行重大举措,加速了这一地区的文明进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武灵王对这些地区实行郡县制,他把新辟的北方大片游牧地区和半游牧地区,按照中原的体制,设置了云中(故城当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雁门(今山西宁武逝北至大同、内蒙古丰镇一带)、代三郡,郡下设县,加强行政管理,鼓励人民的进行生产,使其安居乐业,壮大了赵的国力,加速了赵国北方地区封建化的进程。

赵国所设的北方三郡,后来成为秦汉时期云中、雁门、代三郡的基础,秦汉三郡大体就是赵武灵王所设三郡的故地,这也表现了赵武灵王的雄才大略和长远的战略目光。

赵国对北方的发展战略,历经赵襄子兴兵灭代,到赵武灵王继“简襄之烈”,扩地开疆,获得那里的资源,并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修筑长城,巩固北疆。而到赵孝成王和赵悼襄王时,则与燕国争夺土地,向北开疆。

纵观赵国历史发展,向西北和北方发展比较顺利,而且得到的实惠也较多,这也是赵国对北方和西北地区眷恋的主要原因。

二、赵国军事发展战略

1、赵国西部的政策

赵国对于西部的政策,以防御为主。尽管在其实力有所增长时有所

进攻,但总的来说是以防御和妥协为主。对于强秦的崛起,赵国并没有给予足够的了解,尽管赵武灵王将秦国视为最危险的敌人之一。

但是赵武灵王当时一心要灭掉中山和向西北拓展,并没有太多精力抑制秦国,而且由于集中力量攻打中山,国力也消耗相当严重,对于秦的放肆进攻也束手无策。

公元前246年,赵孝成王二十年,秦王赢政即位,在这一年秦国攻下了赵国在西部的根据地—晋阳。晋阳是赵国在西部的重要基地,其军事地位非常重要,赵国有晋阳,赵军就可以轻而易举南下切断秦国在晋南的军事运输线,也可东出太行山威胁秦军后方。

这样就能够使秦军因补给不济,而产生懈怠。晋阳的丢失,无疑是丢掉了赵国的西大门,秦军就会无所顾忌、长驱直入了。赵悼襄王四年(公元前从秦赵发生的战事,我们可以看到,秦国才是赵国真正的威胁,赵国与秦国的战事最多,而赵获胜的却是最少的。

2.巩固中原

中原是赵国发展的根基,是赵国都城的所在地,无论赵国向北开拓,向西防御,向南争夺,中心目的就是巩固赵国在中原的实力和地位。赵简子占领邯郸,赵献侯定都中牟,赵敬候迁都邯郸,把赵国根基牢牢地立于中原。

在中原地区,魏、齐两国是赵的最大阻力,他们相继争霸中原,阻挡住了赵国南下的脚步,在南部,赵国消耗的人力物力很多,但所获甚少,只能修筑南长城进行防御。晋阳赵氏与邯郸赵氏虽属同祖同宗,但二者地位不同。

就宗法关系而言,晋阳的赵家是正宗的,邯郸的赵家是一个支系;赵简子为宗主,赵武为小家;邯郸赵氏隶属于晋阳赵氏,赵武、赵简子打败魏国就说明了这一点。

起初,晋阳赵氏和邯郸赵氏各自为政,并行发展。但赵简子时期,赵氏的扩张导致了晋阳赵氏同邯郸赵氏的直接冲突。夺取邯郸、柏人等地是赵简子东进战略的重大胜利。

它对赵国意义很大:第一,赵国与韩、魏和智氏联合,范氏和中行氏势力得到消灭,晋国内部六卿专政、六卿并列的局面覆灭,在晋国新贵族内部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在邯郸争夺中,赵氏连取朝歌、邯郸、中牟、柏人,迫使范氏和中行氏逃亡齐国,彻底根绝了后患,赵氏势力迅速膨胀,成为所剩四卿贵族中较强的一支。三是赵氏夺取邯郸、白人等地,实现了对冀南地区的直接统治,为进一步发展中原奠定了阵地和桥头堡。

三、赵国发展战略思想

1、特定的地理环境

在整个疆土中,比较适宜农耕的有河套平原、山西几个盆地和邯郸附近的华北平原。这里土质肥沃,河流湖泊众多,利于农业生产发展,是赵国重要的农耕区。而内蒙古高原、长城以北属于中温带,不太适于农业种植,而适于游牧,这里是赵国的游牧地区。

在这两种经济区的过渡地带,是赵国的农、牧兼作区,主要是冀北、冀西北的山地。

从晋阳的地理环境、农业、手工业等方面来看,晋阳已经成为晋国北部的区域经济中心,为后来赵国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国建立后,晋阳仍然是赵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为赵国发展提供物资保障。赵武灵王对代地的看重。

晋阳、代地、邯郸是赵国重要的根据地。晋阳是赵国西北的门户,秦国就是在攻下晋阳后,才一步步地灭掉了赵国的;代地则是赵国北方的重要根据地,也是赵国经济和军事力量供应之地,是邯郸的后盾,更是赵国向北方发展的跳板。

邯郸则是赵国的核心城市,是赵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三个地区的经济都很发达,构成赵国三大经济中心。而且这三个中心互为特角之势,对赵国的巩固和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从地理和经济上看,赵氏扎根中原,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巩固中原;保卫晋阳,保卫秦国,根本目的是保住邯郸;一代土地是赵国兵马的重要补给。该基地也是赵国向西北开辟的前哨。

2、赵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赵与西北少数民族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赵襄子兴兵灭掉了代国,建立了后来赵国的根据地。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消灭中山,打败林胡、楼烦,击退东胡、匈奴,向西北拓展了大片的领土,并建立云中、雁门、九原等郡,进行对这些地方的管理。

这些地方并入赵国后,在赵国的治理下,逐渐接受了赵国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使得这一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逐渐地完成了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对中山的征伐中就利用了胡人的兵卒,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如士兵、战马、胡服等输入赵国,增强了赵国的力量,丰富了赵国的社会文化。戎狄、林胡、楼烦的征服,使赵国向西北发展的信心大增,赵武灵王时还试图以西北地区为切入点,欲消灭秦国。

总之,赵国在与西北少数民族斗争中取得的重大利益,正是赵国向西北开拓的内在动力。

结语:

毫无疑问,哪个诸侯国都想占据中原,称霸天下。然而,中原地区是一个陷阱又是一个火药桶,如果没有足够实力,如果不占有天时、地利、人和,想在中原站稳脚跟或者说稳坐霸主是不会长久的。

这就使得这一地区的战争呈现拉锯式的特点,当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力量稍高于周边国家时,他就会表现出很大的进攻性;而当其势力衰弱,又表现出积极的防守状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部以真名写真人的历史传奇 ??【独家揭秘】《沉默的荣耀》:谍战剧中的历史传奇,真实感爆棚! ??一、颠覆传统,致敬英雄:真名实...
原创 他... 前言 提到南宋的著名将领,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一人抵万军的岳飞,还是中兴武功第一的韩世忠,亦或...
原创 岳... 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岳家军第四次北伐,成功收复了郑州和洛阳,并一路推进,直逼距开封45里...
原创 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最初是用来形容三国时期的名将诸葛亮的。作为当时最杰出的谋士之一,诸葛亮不...
清代仕女画家 改琦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改琦(1773-182...
原创 美... [浮云]日本真觉得有美国在背后撑腰自己就无敌了,之前高市早苗还有点松口的意思,现在则是彻底全无了。 ...
网传上海、广州试点“老头乐”C... 我们常说的“考驾照”通常指C类驾驶证,正式名称为“小型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涵盖可驾驶手动挡小型汽车...
爱艺术爱上海 (第三季)|千年... 上海音乐厅、滴水湖、陆家嘴、进博会展馆⋯⋯到访第24届中国上海艺术节期间,意大利GOB陶笛七重奏乐团...
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董... 青海省委组织部11月23日发布的任前公示显示,现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兼青海省人民政府参...
原创 不... 最近,电视剧《大明风华》一度火爆,剧中的孙皇后形象,端庄贤淑、母仪天下,深得观众喜爱。她不仅塑造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