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贫富分化竟都始于80年代
为什么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会格外向往父辈的生活?
一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工人依然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一个普通的工人可以很轻松地支持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即使是最顶层的10%和最底层的10%的家庭,收入的差距也仅仅在40倍左右。而同时代的中国,尚处在改革开放前夕。社会虽然并不富裕,但是贫富差距并不算大。
而从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贫富差距开始迅速扩大起来。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短短二十年内,美国顶层家庭和底层家庭的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到惊人的200倍。而从九十年代冷战结束,贫富差距更是进一步扩大,普通人的收入增加远远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而中国贫富差距的真正扩大,也恰好是在这个时间段内。
为什么时间会如此巧合,八十年代发生了什么?
80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于80年代发生的故事,先得从美国70年代经历的那一场经济大滞涨开始。
滞涨指的是经济停滞的同时通货膨胀,对于任何经济体而言都是难题。而70年代的美国,在同时经历越南战争、美苏争霸、石油危机的多重打击下,正好就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滞涨。
为了解决经济的问题,1981年上台的里根总统开启了新的经济政策——里根经济学。而他的施政措施背后的理论基础,就是刚刚兴起的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强调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减少社会福利等各类财政支出。这套策略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减少税收刺激资本将更多的资金投入生产并扩大工人收入,以扩大生产和消费。
可是问题在于,资本家凭什么要把到手的钱吐出来?社会福利的减少意味着工人在资本面前更弱的议价能力,获利更大的资本家反而可以更进一步的压榨工人。
虽然美国确实在八十年代走出了经济滞胀,但是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承担了滞涨对经济的破坏。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经济虽然确实开启了一轮增长,却也为之后迅速拉大的贫富差距埋下了伏笔。
中国也曾差点误入歧途
不久前的中国,也曾差点误入歧途。
2020年,疫情中的深圳突然经历了一场房价暴涨。同时,其他一线城市的房价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很快,国家找到了这一轮逆势上涨背后的原因:此前为帮助疫情中的中小企业发放的资金,却流入到了资本的口袋。这些资金本来是帮助中小企业,避免疫情中的倒闭和失业。而事实上,这些资金却被资本、银行违规挪用,疯狂投机导致了楼市、股市、大宗商品的迅速暴涨。
国家提供的资金被大发国难财的资本截留,差点变成了变成了一轮更大的贫富差距。如果任其发展,也许会重蹈美国80年代的覆辙。
幸运的是,我们并没有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