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绿松石因其矿源和产品不多,是用来观察商时期不同区域文化交流和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晚商王朝的绿松石器种类很多,主要出现在高等级贵族墓葬中,且有不同的质量品级。李家崖文化绿松石器主要发现在以寨沟遗址为代表的地点,其类别和形制都与晚商王朝中心区域的同类器物高度一致,多数产品很可能直接从晚商王朝中心地区输入。绿松石器可反映晚商王朝与李家崖遗址等北方地区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这还可能与欧亚草原车马资源东渐、商王朝都城北移等现象相关。晚商王朝可能通过对绿松石等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掌控,从周边获取所需资源。
殷墟文化时期,晚商王朝的周边兴起诸多的青铜文化,其中位于今陕晋之间黄河中游的李家崖文化尤其引人注目。李家崖文化分布区与商王朝核心区域之间有吕梁山和太行山等阻隔,在地理上并没有接壤(图一)。李家崖文化区域内出土数百件商式青铜器,是商王朝核心区域之外数量最大的。因此关于李家崖文化的性质,也引起长时间、热烈的讨论[1]。不过除了根据出土文献做出“鬼方”“土方”等族群、根据青铜器做出文化因素的判断外,李家崖文化与晚商王朝之间的关系如何,基于已有考古材料很难展现出进一步的社会景观。
图一 晚商王朝以西地区形势图
近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连续在李家崖文化中心区域清涧一带进行考古工作[2],发现了辛庄大型建筑以及铸铜遗存[3],最近又在寨沟发现不同等级的墓地[4],这些都是李家崖文化考古的极大进展和突破。虽然寨沟墓葬被盗严重,但出土的高品质绿松石器,可让我们从一个新视角观察李家崖文化与晚商王朝之间的关系。
一、晚商王朝的绿松石产业
青铜、玉石等贵重材质及其制品,是早期中国跨区域文化交流的标志物,也是观察各区域社会高层之间关系和观念疏密的重要视角。不过,青铜和玉石矿料分布甚广,又有重熔、改制等因素混淆其产地信息,这使其资源和产品都较难定位。相比之下,绿松石只有不多的矿源、少量的产品。同时,绿松石有作为矿源、产源以及终端产品等不同的阶段,绿松石资源流通可能呈现出更为具体的细节。
研究表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绿松石矿,矿脉主要分布在鄂豫陕交汇的秦岭东麓、马鞍山地区,以及青海乌兰、新疆乌兰地区[5]。这些绿松石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绿松石产业,几乎贯穿古代中国文化并成为其重要内容[6]。二里头文化至殷墟文化时期开发的矿源地集中在今陕鄂之间[7],从考古学文化和绿松石产品归属可知,中原王朝一直掌控着绿松石产业资源。
晚商王朝是早期青铜文明发展的高峰时期,其突出的成就体现在青铜等手工业生产及其产品上。近年来在殷墟周围又发现诸多新的遗址如辛店、陶家营等,让学界重新认知大邑商的范围。新发现的铸铜、制骨作坊揭示了晚商王朝大型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刷新了对商王朝社会生产能力的理解。殷墟迄今未发现绿松石生产作坊,不过已发掘的大量不同等级墓葬中的随葬绿松石可反映晚商王朝绿松石生产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