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将汉字改为拉丁文不算,还要欲救国先灭汉字,这可是祖宗的遗产啊
创始人
2025-09-02 02:02:10
0

中国的近代史并不像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史一样,这二者之间似乎并不能有迹可循,因为这两者之间所处的位置和轨道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是公元1840年的坚船利炮,或许属于中国的近代史还会再推迟几十年到百年不等。和英法美这些资本主义强国比起来,中国的近代史则是一部屈辱的近代史,一路走来,充满了丧权辱国的味道。

“治许舍义,训以逃难。”——杨树达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第一页应该是由洋务运动揭开的,但洋务运动主要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而展开的,始终没有逃出器物的层面。所以从洋务运动的第一天开始,这就已经注定了这是一场失败的运动。

紧接着,19世纪70年代的维新变法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春雷滚动,但这个时期的维新变法始终没有揭开正式序幕。公元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维新变法的改革派和改良派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公元1898年,戊戌变法爆发,但可惜的是,这场变法持续的时间仅仅只有三个月,故而也被称作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指向了君主立宪制,康梁等人主张满清政府效仿英国、日本等君主立宪制,但是君主立宪制和戊戌变法的诸多条款均违背了以慈禧太后为首顽固派的利益,故而不了了之。救国图存的任务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直到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终于为我们开启了历史上的新纪元。

辛亥革命推翻了旧有的封建王朝,在旧有封建王朝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华民国,即便在名义上,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但实际上,中国内部依旧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我们今天先抛开政治和军事,单独来从文化层面向大家反馈一下当时中国的文化现状,那便就是公元1915年爆发的新文化运动。在那次运动当中,已经有6000多年历史的汉字险些覆没在历史长河当中。

钱玄同先生生于公元1887年,和旁人所不同的是,钱玄同从小就厌恶了当时生活的环境,大家可不要忘了,钱玄同出生的家庭可是当时旧有的封建官僚之家。在那个以倡导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为主流思想的时代,钱玄同则显得十分另类,他对那些三纲五常十分痛恨反感。

或许钱玄同天生的反叛性格造就了他之后的人生轨迹,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钱玄同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他十八岁那年,他站出来第一个剪掉了辫子。在当时的社会,剪掉辫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清王朝的叛逆,轻则坐牢,重则头点地。钱玄同的这一举动便能够清晰表明:他对封建社会的痛恨,对三纲五常的反感。

二十岁的钱玄同曾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学进修,当时的日本已经成功经历了明治维新,全国上下到处是一片崭新的局面。日本留学期间,钱玄同有幸结识了鲁迅,章太炎等人。而这几个人基本上就是之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同时也是主张改掉汉字的倡导者。

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新文化运动,我想大家都依稀还记得一些,大概就是“辞旧迎新”,不能说没有进步性,只能说有些举措还是很过激。当时的钱玄同正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他不断向学生输送西方的新思想,而且还不断的向《新青年》杂志投稿。

我不知道钱玄同是如何看待汉字的,我只知道汉字如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切身依存的文化骨髓。汉字,离不开中国民族,离不开中国人民。这绝对是不容置疑的,以前离不开,如今、将来依旧离不开!

我承认钱玄同先生的主张是好的,倡导和发起新文化运动的那些文人志士,他们的主张也是好的,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救亡图存的爱国之心。当时的钱玄同先生和其他爱国之人一样,他们都只有救国的激情,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救国的正确方法,尤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救国方法。

在这种思想之下,钱玄同先生将我国当时止步的原因归结到了汉字身上,而新文化运动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关于改革汉字和倡导白话文则是两项很重要的内容。当时流行国内的汉字和我们如今使用的汉字略有不同,但这二者之间却有着根本的联系,那个时候我国的文字就如同古代波斯的楔形文字一样,或许对于如今的国人而言,当你面对古代中国汉字的时候,确实有些复杂难学。

文字晦涩不说,而且由于字体比较复杂,根本不适合当时排版印刷,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些文人便将汉字认为成了阻碍现代文明传播的因素。其实如今再来看看这个问题,排版印刷对于文字复杂还有多少要求呢?钱玄同先生认为:中国汉字的存在是中国几千年来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推动国家的发展,钱玄同提笔主张:

“欲救国,先灭汉字!”

此语一出,可谓是惊天动地啊!为了让更多人支持这项举措,钱玄同开始将这一举措写到信中,并寄给了当时中国各界的文豪名流之士。废除汉字的行列,非他们不能!

不得不说,为了当时中国汉字的改革,老一辈文人可是用尽了脑子。“废除汉字”在当时来说,似乎有些不大现实,于是乎,蔡元培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

“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那就尽可能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吧!”

将汉字改为拉丁字母,迄今为止,汉字在我国传承沿用的时间已经超过了六千年,我真的不知道这些文人怎么将汉字字母改成拉丁字母,难道促使中国发展,就不能在保留汉字的前提下进行吗?这条路子,简直越走越偏激!

甚至在当时,鲁迅、胡适等人也建议废除汉字或将汉字改为拉丁文。建议将汉字改为拉丁文,当时看来是有一定前车之鉴的。因为苏联当时也进行了一次文字拉丁化运动,而我国的这次倡议,大概也是要效仿苏联。我还是那一句话,具体国情不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照搬过来就用。

将汉字改为拉丁文,并不是完全废除汉字,而是将拉丁文和我们传统的拼音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拉丁文包装的新文字。这种提议被放出来之后,一些人很快便投入到了身体力行的过程当中,他们用实践将这种新文字发明了出来,但是因为和传统的象形体不同,由此也引发了很多人不同的言论。

经过几年时间的改革,教科书上汉字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拉丁文出现的频率次数则越来越多?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拉丁文要全权取代汉字了呢?不是的!对于中国人民而言,学习拉丁文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学习汉字的难度,那么大家觉得拉丁文还有继续推行下去的必要吗?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用言论和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我们离不开汉字!

《汉语拼音方案》和简化汉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因为当初倡导拉丁文的那些人,他们也逐渐发现了拉丁文并不适合我们。

其实在最初的世界里,每个民族乃至每个国家都有他们所独有的文字,只不过后来世界逐渐联系到了一起,有些语言和文字因为时间的漫长而逐渐淡化了,几大主体语言和汉字开始在世界上广为使用。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尊重和传承各自民族的文字和语言,可以与时俱进地学习其他语言文字,但尽可能不要忘掉自身所独有的一些东西。

你可以将文字看作是一种交流的符号,但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而汉字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语言文字当中独树一帜,那是因为它是中国人民和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文化传统这种东西,尤其是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实在是丢不得,实在是不能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剪辑师必看入门书籍:从零开始轻... 嘿,朋友们!如果你刚接触剪辑,或者想转行做剪辑师,肯定在头疼该从哪里开始吧?别担心,我今天就来聊聊那...
剪辑入门书籍推荐:小白必读的入... 嗨,大家好!如果你对视频剪辑感兴趣,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别担心,今天我就来聊聊剪辑入门书籍推荐。作为...
原创 放... 引言:一粒石子引发的蝴蝶效应 1259年7月,重庆合川钓鱼城外的石子山上,一位蒙古统帅正用鹰隼般的目...
原创 酒... 《封神演义》说商纣王荒淫无道,挖了一个虿盆,里边放上毒蛇和蝎子,把宫女推下去,让蝎子毒蛇把她们咬死。...
微短剧《龙门茶馆》开播 展现四... 川观新闻记者陈云鸽 8月31日,以“茶馆”为叙事核心、聚焦大后方平民抗战的微短剧《龙门茶馆》在红果平...
蚌埠市举行第四届社会各界祭祀大... 人民网蚌埠4月26日电 (记者周坤、陶涛)4月25日上午,蚌埠市第四届社会各界祭祀大禹典礼在安徽省蚌...
原创 于...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晚,石亨、徐有贞等人来到南宫,接出仍被明代宗幽禁的朱祁镇。之后众人带着朱祁镇来到东...
原创 大... 大唐庞氏濮国公第三代,大概处于李治和武周,以及唐中宗和唐睿宗时期,这个时间段政治斗争复杂,根据有限的...
为何三国时期混战不断,外族却不... 在中国古代时候,大家习惯把住在中原的汉人看作是真正的华夏人,管中原以外像匈奴这样的游牧民族叫外族人。...
原创 看...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打得最辛苦、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争,我国人民付出了无数生命最终将侵略者给赶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