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战研分析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件乍看上去很奇怪,即美国参战是因为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然而在美国上下一片愤怒呼喊要打败乃至于彻底毁灭日本的时候,罗斯福总统却很快推出美军行动战略方针,大部分美军将渡过大西洋去攻打德国控制下的欧洲,小部分去对付日本。为什么呢?真相其实很简单,战前向拉美地区这个美国“后院”进行“经济渗透”的是德国而非日本,这早就令美国精英阶层咬牙切齿。
根据美国大使馆向巴西外交部递交的一份备忘录,1935年进行的一项对巴西进口的分析显示,德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商品易货-马克补偿”的贸易体系严重地影响了美国各类工业品的出口。该备忘录对“美巴传统贸易关系的削弱和并非由自身意愿而是强加这类措施的其他国家的单边行动所决定的巴西外贸政策”表示遗憾。美国驻里约热内卢大使休·吉布森预计,假如马克补偿协议付诸实施下去,“将使德国所公布的发展计划取得明显进展,而它是以牺牲美国为代价的”。
为什么美国利益会被牺牲?很简单,美国当时深陷金融危机,美元已经失去了信誉,拉美国家不愿意再用美元交易了。在美国看来这是不可容忍的。休·吉布森宣称在相对短的时期内,德国将取代美国跃居首位,美国在巴西市场的很多项目将遭到排斥。他的预言果真得到了应验,实施马克补偿体系的结果是,在短短四年时间中德国超过美国成为巴西的最大工业品供应国。它不仅可以从那里得到所需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而且还为其工业品的投放打开了市场。德国在巴西市场的占有率大幅上升。
从1934年的14.02%升至1935年的20.44%,1938年更增至25%。美国尽管与巴西签署了贸易协定,但它在巴西市场的占有率仅从23.67%增至24.02%,英国则在同期从17.14%锐减至10.04%。1935年上半年,委内瑞拉对德国的出口为580万玻利瓦尔,这与1934年委内瑞拉的全年出口相比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该国同期进口额为840万玻利瓦尔,而前12个月仅为1120万玻利瓦尔,其他接受德国的马克补偿贸易体系的国家的情况也类似。
秘鲁对德国的出口从1934年4-11月的2770万索尔提高到1935年同期的3100万索尔,从德国的进口则从940万索尔猛增到1850万索尔,德国与尼加拉瓜的贸易也出现了增长,尽管对德出口从1934年的540万美元降至1935年的270万美元,但进口却大幅增加,在一年时间中从93万美元增至210万美元。易货补偿贸易的对象虽然是纳粹德国,但着实使拉美各国受益,它们可不必花费外汇而通过补偿体系进口工业品。与此同时,德国与世界各国的总贸易额突飞猛进,出口从1933年的49亿马克增至1937年的59亿马克。同期进口从42亿马克增至55亿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