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酝酿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老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这让我想起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的论断: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繁荣往往建立在一个特殊阶层的高消费基础上。
翻阅宋朝史料,这个观点得到了生动印证——北宋东京“灯火荧煌天不夜”的盛景背后,是庞大的官僚集团和禁军队伍支撑起的特殊消费群体。
这种繁荣模式与当下美国依靠美元霸权维持的消费神话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北宋的商业繁荣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盛况,都令后世神往。
传统解释多归因于坊市制度瓦解、白银货币化、海外贸易发达等因素。
但细究史料会发现,东京城内真正的高消费主力,是那些“守着印钞机”的体制内群体——皇亲贵戚、各级官员及其附属人口,以及驻扎在都城周边的八十万禁军。
宋仁宗朝官员俸禄之高历代罕见,禁军待遇之优厚令人咋舌,这些“吃财政饭”的群体构成了东京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
这种繁荣模式暗藏致命缺陷,随着“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加剧,到宋英宗时期财政已捉襟见肘。
王安石变法的本质,正是试图通过“理财”手段从民间抽取更多资源供养这个日益膨胀的体制消费群体。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今日美国依靠美元霸权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维持其国民的超前消费,但当债务泡沫膨胀到临界点,同样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
正如北宋东京的繁华随着金兵南下而灰飞烟灭,过度依赖特殊群体消费支撑的经济繁荣往往脆弱不堪。
当下中国提振消费面临的根本挑战,在于如何建立大众消费驱动的内生增长机制。
宋朝的教训告诉我们,依靠特定群体高消费拉动的繁荣难以持久,只有让普通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才能形成健康可持续的消费市场。
这需要多管齐下: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社会保障消除后顾之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释放消费潜力。
美国消费主义的教训同样值得警惕——透支未来的消费狂欢终将付出代价。
历史是一面镜子。
从宋朝的“虚假繁荣”到美国的消费神话,过度依赖特殊群体或外部优势的消费拉动模式都经不起时间考验。
中国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走出一条依靠内生动力、惠及亿万民众的消费升级之路。这不仅关乎短期经济复苏,更决定着长远发展的质量与成色。
当普通劳动者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当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真正稳下来,消费引擎自然会迸发出持久而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