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陈胜吴广的戍边目的地是北面渔阳,起义时却跑到了东南大泽乡
创始人
2025-09-01 19:32:43
0

咱们以往读到陈胜、吴广起义这段之时,总会有这么一个错觉:

那就是陈胜、吴广被征召去渔阳戍边之时,是顺道途径大泽乡之时,杀官造反的。

相信不少小伙伴们在上学之时,也是觉得大泽乡这个地方,应该是在陈胜、吴广老家到渔阳这个地方,中间的一个位置。

然而,当我们仔细查看地图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

大泽乡这个地方,并不是陈胜吴广所去渔阳的必经之地。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史记》当中对于陈胜、吴广的籍贯,记载得很清楚。陈胜是阳城人,吴广为阳夏人,据考证,这两个地方如今分别在河南登封县和太康县境内。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众人被征召派遣前去的地方——渔阳,是在当今北京东北部的怀柔、密云一带,而鉴于当时匈奴活动区域,以及秦军的防御部署,这些人到了渔阳之后,应该会部署在更被的燕山口之外。

那么大泽乡在哪儿呢?

按照《中国百科大辞典》中的注释:

中国古地名,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刘村集。秦末陈涉、吴广起义于此。当地有故台遗址,相传为起义军向群众宣传的地方,后人在此建有祠庙,以作纪念。

咱们将陈胜、吴广的籍贯所在地、前去戍边的目的地,以及大泽乡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标注之后,便不难发现,这里面的问题。

按照常理,陈胜、吴广等人,前去渔阳的路线,应该是直趋东北方向。

然而,他们的起义地点,却在距离阳城、阳夏数百里之外的大泽乡,地图上的路线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这帮人刚开始并没有前去东北渔阳,而是按照先向东南走数百里,然后再折返向北而行。

这种路线,用南辕北辙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为何会有这么悖逆常理的事情发生呢?

后世的一些史学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便提出了“逃亡说”。

也就是说,陈胜、吴广他们虽然是阳城、阳夏人,但他们当时是逃亡到南面的逃亡人员,因此符合“闾左”范畴之内,因此被征发前去北部戍边。

这样解释的话,从大泽乡南面来,向北路过大泽乡,比较符合逻辑。

也是主流观点的意思。

其次,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陈胜、吴广等人之所以会去大泽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此番谪戍行动,是从多个郡县征调的。

从陈胜、吴广等人并不是一个县城就能看出,他们是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大泽乡这个地方的。

同时,陈胜、吴广起义之时,先后杀了三尉,也能看出,看押他们的军官们,也不是来自一个地方的。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因为,在秦朝时期,县制一般一县只有一尉,即便是大县也才两尉。陈胜、吴广等人连杀三尉,就使得“逃亡说”有些难以站住脚了。

既然戍卒们、押送人员都是来自不同的地方,那就可以推断,当时的大泽乡很可能是一个中转、汇集的地方。

“九百人屯大泽乡”,这里的“屯”字就很能说明情况,当时人们是从多个郡县征发,汇集到这里,统一去渔阳之地的。

如此来看的话,便不难理解,为啥陈胜、吴广起义之时,非要去东南绕一个大圈了。

亲爱的小伙伴们,您更倾向于哪个观点呢?不妨在下面留言讨论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明朝的开端,犹如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背后是欲望、机智、权谋的交织。历史如同一颗碎片的拼图,哪怕几百年...
原创 从... 《三国志·魏书·卷十五》是六个人的合传,分别是:刘馥、司马朗、梁习、张既、温恢、贾逵。由于陈寿把这六...
原创 《... 《封神演义》里面的闻仲可谓是商朝的肱骨之臣,在纣王朝廷中没有一位大臣能有闻仲这般能力,也是纣王唯一一...
原创 白... 白手起家能做的有声有色,这个人一定很不简单,运气是一方面的原因,自身也肯定是有大本事的,小编今天给大...
孝庄13岁嫁给姑父,受尽宠爱,... 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13岁的蒙古科尔沁部宰桑贝勒之女布木布泰,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了后...
近代中国对世界各国历史的研究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是重视对外国的研究。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秦汉是中西...
原创 曾...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
原创 西... 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除了卫青、霍去病这些疆场英才之外,政治家文学家也不在少数,他们一起织就了大汉的...
原创 《...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他从小就是小混混无赖,目不识丁,然而却聪明伶俐,伶牙俐齿,善于察...
原创 别... 1.刘、关、张三兄弟,情同手足,你知道三人的年龄谁最大吗? 2.正史并未记载三英战吕布,到底是谁击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