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青铜器方面的历史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多年来学者们花费了一生的精力在这方面,形成了很多重要的资料,为后人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参考。1928年出生的马承源就是这方面的泰斗级人物。
自从18岁那年,来到上海博物馆参加工作开始,他就为这方面的研究奉献了一生。如今的上海博物馆在青铜器方面的藏品最丰富,也最有价值,而实际上这里原本并不是出土青铜器的地方。如今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成就,收藏这么多的文物,原因就是他和同事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他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不仅经常在出土文物的城市奔波,找寻藏品,还将眼光投向香港市场,在那里抢救国宝。
多年来的钻研使得马承源具有一双鉴定藏品的慧眼,在他的鉴别之下,很少有错漏出现。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藏,但是由于历经的时间太长,而且中间又出现过战乱,所以很多文物都流失了出去,至今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每当想起这些事情,马承源都感到十分痛心。作为文物方面的工作人员,他一直严格要求着自己,只要发现了有价值的作品,就绝对不会轻易放过,哪怕代价再大,哪怕只有一丝丝的希望。
当年,文革爆发时,很多文化方面的作品都遭到了劫难。为了保护好博物馆的藏品,他和同事们连夜抢救,他们在众多展列柜上面都贴上了报纸,并贴上了毛主席语录。在当时,只要是在这语录的保护之下,那就是不可以轻易动弹的。正是这样的努力,才使得这些文物避免了被砸毁的危险,也使得我们到今天还能够领略祖先的智慧,和古代匠人们的匠心。
虽然在馆内的文物得到了保护,可是那些流落在民间的文物却无法避免灾难了。很多收藏有珍贵国宝的家庭被掀翻了屋顶,这些宝贝都被那些造反派当做垃圾一样的处理掉。为了保护这些文物,很多听说过马承源的藏家都把自家的宝贝交给他寄存,这样来避免灾难。在马承源的努力下,这些宝贝大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后来很多藏家既感慨又感恩,他们纷纷将这些宝贝通过各种方式归还了国家,有的是交易,有的就一分钱都不要,干脆赠送给国家。
大炼钢铁时期,也发生了很多类似的情况,很多人并不知道文物的价值,他们不认得这些看上去既不能卖钱,也不实用的东西,因此都被拿过来,准备投入熔炉。当时马承源就在熔炉前,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抢救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将汉代的青铜蒸馏器,春秋时期的龙耳尊等等,这些宝贝对于我们研究祖先的生活与环境都非常有价值,有的甚至将某些制作工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数千年。
上世纪的90年代,香港还没有回归祖国时,由于其特殊的原因,这里形成了文物买卖的低下交易市场。得知这个消息的马承源立马关注起来,他从此就经常去往香港,去寻找流失在那里的宝贝,将它们带回祖国。
1995年,就在香港文物街街头,他发现了一柄好剑。按照他的眼光来看,这柄剑出自于战国时期,已经2000多年的历史。卖家向他介绍说,这是从一个古墓中挖出来的,绝对的珍品。这柄剑保存得十分完好,没有一点破损,也没有锈迹,从上面的文字记录来看,这柄剑的主人是勾践的儿子。
而世人都知道,勾践是一位痴迷于造剑的国君,因此这柄宝剑出自当时,也就可以解释了。马承源欣喜极了,这样的宝贝太珍贵了,一定要带回国去。可是一问到加钱,他就沉默了,原来对方要150万港币,并且一点儿都不能商议了。马承源没有这么多钱,但是他叮嘱卖家一定要保留下来,过几天他会再来,到时候直接付钱买下。
回来之后,马承源开始到处筹措资金,但是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大数目,谁能拿的出来呢?幸好有一位浙江的商人听说了这个消息,他慷慨的出了全部资金,但是有一个要求,那便是这柄剑要回归自己的故乡,也就是吴越之地。马承源当然同意,只要文物能回到祖国,怎么都行。他很快就把这柄剑带回来,如今就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馆,每天都有很多人前去赏鉴,领略它的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