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民间传说:中国封禁了千年的山,从唐朝下禁令:进入者,斩立决
创始人
2025-09-01 18:33:52
0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悠悠历史中,有着这么一座奇山:

它被岁月赋予了美丽无匹的风景,然而却被统治者封禁长达千年。

统治者曾下令,只要踏进这座山的域内,动用极刑,格杀勿论!

也正是因为这样严酷的刑罚,唐朝后千年之久,这座山都如同一个遗世独立的净土一般,无人敢踏足其中。

直到近代开放,有人游山玩水时进入其中,方才发现在这千年的风吹日晒中,这山早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丹霞地貌。

这座山就是如今有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东南第一山”的铜钹山。

那么这么一座风景秀美的山峰为什么会被封禁长达千年呢?它身上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这还要从这座山本身的历史谈起。

铜钹山本身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地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十分适合作为交通枢纽。而且铜钹山有着数不胜数的苍翠树木,身处铜钹山内,可以明显感受到与外界的温度差异,因此,铜钹山同时还是一个避暑圣地。

可以说,铜钹山是大自然予以人类的馈赠。

铜钹山其名,有着多种不同的释义。但是最广泛为人们所认可的主要有两种。

一说是铜钹山外形底部宽阔,整体呈现盘状,而中部高高隆起,整体的造型酷似一个铜钹。

另一个说法则是更有趣一些:传闻铜钹山在尚未封禁的时候,想要在这山上修寺庙,而这寺庙在筑基之时,曾有一位方丈挖出了一个灰棕色的铜钹。那方丈见这铜钹竟然长啸一声,当场老泪纵横,对着那铜钹跪拜了下去。

方丈起身后,眼含泪水环顾四周,叹道:“这寺庙,修不得。”,随即将在场的所有施工者全部清退,带着自己手下的小和尚去了别处。

这个挖出来的铜钹到底是哪里来的,和这个老和尚究竟有什么关系,甚至于说这个传说的真假,这些都已经无从考证。

无论真相如何,这些留言的出现,都深深加重了铜钹山的神秘感,在外人眼里,从一开始,这座山就被围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无法绕开“铜钹”这一意象。

其实从铜钹本身来讲,在封建时代,它就具有一种浓厚的神秘色彩,在《西游记》中,铜钹就经常用来镇压邪魔。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铜钹被人们广泛认为是可以镇压邪气阴气,而这“铜钹山”自然就成为了风水宝地。

这地方风水虽好,但是毕竟是处于深山老林中,常人难以生存,平时也是人迹罕至。

自然而然的,这片地方就成了绿林草寇们成家立业的宝地,而这一点也直接导致了铜钹山被统治者下令设置为禁区。

从秦朝开始,各个朝代,都不乏起义军的存在。唐朝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让唐朝走向灭亡的,并不是人们所广泛认知的安禄山、史思明两人所引领的“安史之乱”,而是曾经的一位落魄诗人掀起的起义。

这次起义的引领者黄巢,在厉兵秣马之后,选择的起义军据点,就是这铜钹山。

说起黄巢此人,大多数人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他所作的诗句却是广为流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出生在唐朝末年,年轻时候的他踌躇满志,不仅练就一身好武艺,还遍读经书。

从儿时起,黄巢就有了一个梦想:他想通过科举,高中状元,好光耀自家门楣。

屡次名落孙山这使得黄巢对科举制和当时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与愤恨。在那个时候,他的心中就燃起了革新的火苗,萌生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这个已经迂腐不堪的制度的想法。

在离开长安的时候,他挥毫写下了那首《不第后菊赋》,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革命暴风雨到来的渴望。但是当时根本无人在意他这么一个落魄诗人,也不会有人去细细揣摩他这诗中所饱含的宏图壮志。

黄巢落榜后的几年里,唐朝整个社会动乱不断。黄巢看准了在这种压迫性统治之下涣散的人心,他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他果断趁这个时候揭竿而起,发动了起义,与王仙芝率领的起义军一同建立了“大齐”农民革命政权。

很快,起义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大地,许多受压迫已久的人民都追随黄巢加入了起义军。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黄巢却和王仙芝因为战略问题产生了分歧,两人就此分道扬镳。不久后,王仙芝兵败身亡,黄巢正式成为了起义军的最高统帅。

黄巢在独揽大权后,吸取了王仙芝败亡的消息,第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的起义军选择一个可靠的根据地,以便随时应对官府的围杀。而他手下的谋士也纷纷为王朝根据地的选择献策。正当黄巢犹疑不决时,一个福建士兵说的一番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福建士兵向黄巢讲道:“我们那家乡的边境和浙江、江西交汇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铜钹山,由于处于边境的灰色地带,平时根本没有半点人气。那山上森林密布,方位难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那里隐藏很难被发现,我认为咱们屯兵此处再适合不过!”

黄巢向那士兵又打听了一番细节,当即决定前往铜钹山看一下实际情况。

经过一番考察后,黄巢发现铜钹山果然如那士兵所说,是一块绝佳的盘踞地,于是最终敲定了铜钹山作为起义军的大本营。

在此后的十年里,黄巢借助铜钹山这一据点,接连出兵攻占全国多个地区。这使得唐朝统治者寝食难安。

到后来,黄巢起义军的大本营就在这铜钹山这一消息不知为何暴露了,朝廷大喜过望,以为剿灭起义军的机会已经到来,立刻派军直捣敌方大本营。

但是铜钹山地形复杂,再加上当时唐朝的军队积重难返,军事素养普遍低下,根本攻不进去,反而折损进去不少的兵力。

万般无奈之下,朝廷做出了封山的决定,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逼得起义军主动就范。这个方法确有成效,在封山带来的生存压力下,不少意志薄弱的起义军都选择了退出这个阵营。最终起义军见势不妙,只得选择了突围,离开这个容他们盘踞多年的根据地。

在多方因素的介入下,黄巢最终还是没能带领农民摆脱朝廷的统治。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所引领的这场起义为后世带去了很大的影响,而唐朝也由此不可避免地一步一步走向衰败。

有了黄巢的先例,明朝末年,福建邓茂七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也将铜钹山选定为了自己的起义大本营,在这里借助险要的地势与朝廷派来的军队进行长期的周旋。

而明朝的朝廷也效仿了当年唐朝的做法,通过封山去不断的削减邓茂七的势力。

最终,邓茂七的起义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便被镇压了下来,在邓茂七起义被镇压后,统治者再也不敢将铜钹山这块区域的管制放开。即便是王朝更迭,新的统治者也对铜钹山附近的区域进行了严密封锁,没有人想看到再出现一个黄巢或是邓茂七出现,对他们的统治构成威胁。

一时间,铜钹山好像成为了一个提不得的名字,每个人都知道,东南地区坐落着一奇山,只要踏足其中,就是要掉脑袋的。铜钹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禁地。

到了清朝中期,地方的人口越来越多,而土地的匮乏导致了平民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这使得铜钹山解禁的呼声越来越大,但是朝廷仍旧没有放弃对铜钹山的管理。

在这个时候,已经陆续有人为了生存开始偷偷进入铜钹山这片禁域。朝廷知道后多次发布指令要求对铜钹山区域加大封禁力度,但是最终仍旧是挡不住贫民一次又一次的踏入其中,在山里留居生活。

一直到了清末,新潮思想开始萌芽,数千年的封建体制开始有所动摇,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铜钹山才得以明面上彻底解除禁令重见天日,而这时候距离它第一次被封禁,已经过去了千年的时光。

解禁后的铜钹山,焕发出了它原有的价值,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共内战时期,铜钹山都曾被当成是重要的战略点。除去战略意义外,铜钹山还拥有着宝贵的自然资源。

这千年来,经历无数的风吹日晒,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这座山雕刻的钟灵神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丹霞地貌,孕育了万千生灵存续其中。

因为长期无人涉入,这里的植被生长的异常的茂盛,自然环境变得无比优越,为无数的珍稀动植物创造了生长环境,形成了四十五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景观。

这里后来发现了许多曾被外界极其罕见的植物品种,包括如今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

在这里,踏足山巅,可以看到云烟缭绕,如幻似梦,行至谷底,有小溪潺潺流动,松木郁郁葱葱。这些画面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副人间仙境般的光景。

也正因如此,清代的诗人徐兆伦在第一次游历这里时才会发出“兀傲东南第一峰,半开灵境白云中。”这样的感叹,而这句诗,也使得铜钹山被后世冠上了“东南第一峰”的美誉。

红豆杉

自然景观也并非是铜钹山的全貌,在这里还留存有大量的人文景观可供后人参访。

这里留存有不少红军在此战斗过的痕迹,现在矗立在这里的“红军岩”,就是为了纪念1932年的十八名红军战士,在这里为了掩护战友们撤退跳下山崖光荣牺牲的故事。

如今的铜钹山,随着我国有序的开发,已经成为了著名的4 A级风景旅游区,同时还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森林公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参观。铜钹山险峻的峰峦,修理的奇景无不使得来到此地的游客惊叹连连。

铜钹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走过了千年的落寞,重新染上了烟火。事到如今,我们已经很难去评判古代王朝对他长达千年的囚禁到底是对是错,这一千年的岁月里,朝代更迭带来的风云变化已经可以记载成许多本厚厚的书,但铜钹山仍旧保留着原有的模样,它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

因为一次起义,铜钹山告别了人类带来的纷扰,最后还是因为一次起义,它与尘世又重新建立了联系。铜钹山始终是人类斗争的牺牲品,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它得以在恰当的时候归来,免受战火的破坏,也避免了人类对他无限制的利用。

这一千年,是历史为铜钹山上演的一出闹剧,但是也正是这场闹剧,让铜钹山得以在寂寞之中,保留那原本属于它的魅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蒙... 全人类的帝王成吉思汗,带领他的蒙古骑兵,如旋风般地席卷欧亚大陆,横扫东西各国。兵锋所指,攻无不克。然...
原创 顺... 康熙皇帝并不是顺治皇帝的长子,也并不是嫡子,但最终还是他成为了太子,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当然他比较合适...
综排/专排差670!这所被QS... 「排名」向来是留学家庭最关注的重点之一 ,但很多人由于过于重视排名,对一些综排较低的大学选择直接无视...
原创 印... 印度这个国家可是相当的奇葩,一个绵延数千年的古文明发祥地,没有自己的历史也就算了。 在近代历史上,还...
2025深圳国际海洋周《蔚蓝少...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苑伟斌 2025深圳国际海洋周由深圳市海洋发展局主办、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曼联新门!拉门斯上赛季在比甲1... 在刚刚过去的赛季中,比利时门将拉门斯以173次扑救的卓越表现,在比甲联赛中脱颖而出。他的这一数据不仅...
原创 从... 近日多地酝酿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老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这让我...
原创 战... 抗战期间,一些爱国将领逐渐涌现出来,为保家卫国,他们做着激烈的斗争,若不把鬼子赶出国门,誓不为人。他...
原创 你...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胜利者不止一个的时候,历史会被怎样书写呢? 今天的世界,国家林立,每一个国家都...
原创 《... 在历史的漫长河流中,正史如大海,波澜壮阔,然若将目光短暂地停驻于《三国演义》的那片沧海桑田,则便能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