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一般都武功高强,皇帝如何确保不被侍卫所害?
创始人
2025-09-01 17:02:49
0

武功再高也白搭,能成为贴身侍卫的大多是自己人,一般都不舍得加害皇帝。

在历朝历代的皇帝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武艺高强,甚至一个能打好几个,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职责,就是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这就是贴身侍卫。

贴身侍卫在每个朝代的称呼都不一样,如明朝称之为锦衣卫,清朝则叫做御前侍卫,名字虽说有变化,但工作内容基本都一样。

而在这些侍卫中,不乏有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存在,不仅如此,大部分贴身侍卫,还能携带刀剑等武器出现在皇帝面前。

那么,皇帝们就不怕这些人哪一天会动了杀心,趁其不备加害于他吗?毕竟这些人离皇帝最近,若是想行刺的话,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事实上,皇帝们还真不怕,早就有各种相关约束,让着这些侍卫不敢也不会行刺,并且,侍卫们说一千道一万,也不会舍得刺杀皇帝,因为行刺后所带来的后果,会让侍卫们完全承受不住。

所谓侍卫,顾名思义就是侍从护卫,是指古代在帝王左右卫护的武官。

也就是说,古代的侍卫不仅仅是保镖,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既然是官儿,那自然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那么,什么人才能当侍卫呢?

以清朝为例,侍卫在努尔哈赤时代,来源一般都是家丁和奴仆,这些人常年跟随努尔哈赤,对努尔哈赤也是忠心耿耿,因此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侍卫。

到了皇太极登基后,为了护卫皇亲国戚的安全,专门成立了侍卫处这个机构,在这个机构任职的统称为侍卫官,大量的侍卫官共同组成了皇宫内外的安保团队。

这其中,最接近皇帝本人的就是内廷侍卫。

内廷侍卫分两种,一种叫做御前侍卫,另一种叫做乾清门侍卫,两种侍卫分工不同,但最高使命都是保护皇帝本人的安危。

而若是想成为一名内廷侍卫,就必须接受皇帝的亲自选拔,因此入选条件十分严格。

第一个条件,就是要看出身,参选人必须出身于满清宗室或者是蒙古王公子弟,更重要的是,必须是出自上三旗。

不过,这样的选择范围着实有些窄,因此到了后来,随着侍卫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侍卫需求量增大,能成功通过武举,并高中的武进士,也成为了备选来源之一。

其次,就是要看参选人的真本事,说白了就是武艺。

武艺这方面,基本上以选拔武进士为标准,一般分为骑射、兵器以及气力这三场考试,三门成功完成,方可进入下一轮测试。

武艺的要求是选拔侍卫的基本条件,毕竟作为侍卫而言,有一身好功夫,才能更好的保护皇帝,并且在关键时刻,还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比如皇太极在位的时候,就曾在锦州大战中,亲自率领自己的侍卫,拿下了锦州城外的多处军事据点,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贴身侍卫在关键时刻还可以当精兵来用,这就更加要求侍卫必须具备强大的实力。

除了出身和武艺这两项基本要求之外,对备选人的相貌也会有一定要求,包括身高、长相等,毕竟侍卫们是皇家的脸面,长相如果太过奇特的话,也是不会被选拔上的。

另外,侍卫们还会要求具备一定的文采,目不识丁,大字都不认识一个肯定不行。

最后就是忠诚度了,这才是直接关系到皇帝生死的大事,因为一个武艺高强的侍卫,如果对皇帝不利,能得手的机会很多,只有对皇帝忠心耿耿的人,才会避免出现刺杀皇帝的情况发生。

那么,如何才能确定这个侍卫会对皇帝忠心呢?

我们都知道,武艺高低可以通过各种比试来测定,相貌是否合格一眼都能看出来,文采同样也有测试方法,但忠心与否,就有些不好界定了。

毕竟古代没有什么测谎仪,即使是有,人心这个东西十分复杂,如何保证侍卫能一直忠心呢?这个问题,古代的皇帝,早就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尽量地用自己人。

还是以清朝为例,清朝的御前侍卫,大多选拔于宗室之内,基本上都是皇帝知根知底的人,比如康熙在位时,大学士明珠就曾经担任过康熙皇帝的侍卫,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明珠的父亲尼雅哈,与康熙的父亲皇太极,是表兄弟的关系。

也就是说,真正的贴身侍卫,一般来说都和皇帝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亲属关系,要么是表兄弟,要么是其他亲戚,总之只有让自己人贴身保护自己,皇帝们才会放心。

所以说,在清朝想当一个御前侍卫,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不仅要求你武艺高强,比如箭无虚发,能将刀剑舞的密不透风,还能搬动百余斤的石锁行动自如等,还要求相貌、文采都要符合要求,更重要的就是要对皇帝忠心,只要这几项全部合格了,才能成为一个贴身保护皇帝的侍卫。

但即使如此,也不能说明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毕竟什么意外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而大多数皇帝都十分惜命,如何保证选拔过关的侍卫们,不会加害皇帝呢?

关于这一点,就得说到侍卫们的各种丰厚的福利待遇,正是这些待遇,让他们不舍得加害皇帝。

前文也讲过,侍卫不同于保镖,他是有正儿八经的官职的,清朝时的侍卫,大多在正三品到正六品之间,根据侍卫的等级不同来划定。

可不要小看这个官职,在古代,谁家里能出一个御前侍卫,那真的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武进士何礼,在他通过选拔当上御前侍卫后,道光皇帝亲赐花翎以及黄马褂,其家人更是制作了一副巨大的牌匾,上书“御前侍卫府”,挂到家门口,让周边的邻居无比的羡慕。

并且,御前侍卫本身的当职俸禄也十分可观,毕竟是在皇帝跟前当差,各种福利和赏赐绝对少不了,整体下来,一个御前侍卫,甚至比部分边远地区的县官收入还要多。

有证明好的待遇和收入,让侍卫们不仅自身生活得到满足,并且还能以这个职位为殊荣,让自己的家族获得很高的荣耀,如此一来,又有哪个侍卫会去加害皇帝呢?

除了福利待遇好、能光宗耀祖之外,御前侍卫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升职速度很快。

像前文提到的明珠,在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之后,就开启了火箭式的提拔先是迁内务府郎中,最终官至大学士,成为了康熙朝的重臣之一。

还有一个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人,也是侍卫出身,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和珅。

根据《清史稿》记载,和珅是在乾隆三十四年,被授予三等侍卫,次年就进入了粘杆处,而到了乾隆四十年,就晋升为御前侍卫的副统领,副统领仅仅干了一年,就又晋升为户部侍郎。

再之后,一路高升至军机大臣,成为了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

从和珅担任三等侍卫,到其任职户部侍郎,仅仅只有七年的十年,速度之快,让一些在官场上混迹数十年的官员都望尘莫及,而他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完全是他自身的武功等有多高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身为贴身的御前侍卫,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就是围着皇帝身边转,换而言之,就是大部分时间,都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这样一来,就会很多机会接触到皇帝。

不要小看这个机会,在古代,即使是一些高级官员,也不是想见皇帝就能够见的,更别提那些低级官员了,但御前侍卫,却可以经常见到皇帝。

而皇帝也是人,不管他去干什么,比如祭祀、巡视等,总会带着侍卫,这样一来,身边的侍卫他就会十分熟悉。

这个时候,一些机灵的侍卫,就会在皇帝面前极力表现,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这个侍卫略同文墨,那就会让皇帝更加喜欢,时不时的就会进行赏赐。

一旦表现好了,那么升职加薪的机会也就来了,毕竟只要能让皇帝开心,这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和珅不就是靠着这个起家的吗?

要是有机会再来个舍身救主,那么这个侍卫有很大概率就能一步登天,明朝嘉靖皇帝在位时,锦衣卫陆炳,就是在某次皇宫失火,他拼命将嘉靖皇帝背了出来,让嘉靖对他十分赏识,从一个普通的锦衣卫,最终坐上了指挥使的高位。

类似的情况,在古代数不胜数,即使是没有舍身救主的机会,但如果平时表现好,被皇帝看中,升官绝对是没问题的。

福利待遇好、能光宗耀祖,还有极大的晋升空间,这不就是一个人一生奋斗的目标吗?有这些条件来打底,没有人会甘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刺杀皇帝,因为如果那样做,就是放着大好的前途不要,哪个侍卫会这么傻呢?

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不为这些身外之物所动的人,宁可什么都不要,也要刺杀皇帝,那么,面对这种情况,皇帝就束手无策了吗?其实并不是,还有更加严苛残酷的条件,来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清朝嘉庆皇帝时期,曾经发生过一起刺杀皇帝未遂的事件,作案人就是皇帝身边的人。

嘉庆八年,内务府厨师陈德在当年二月二十日,埋伏于神武门前,等到嘉庆皇帝经过时,纵身而出,对嘉庆皇帝进行行刺。

由于事发突然,让在场的不少侍卫一时没反应过来,眼看陈德就要得手,幸亏嘉庆皇帝身边的一个蒙古侍卫挡了一下,才没让陈德刺中嘉庆。

最终,陈德被捕,经过审问后,被凌迟处死,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卧病在床的丈母娘,同样也被一一处决。

通过陈德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古代如果去刺杀皇帝的话,先不说成功的几率大与小,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会给自己的家人和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像陈德这种只是一介草民的小人物,所牵连的人相对还少一些,而那些御前侍卫,大部分都是出自宗室,身后都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多人的家族中,还有人在同朝为官。

也就是说,假如某个贴身侍卫因为各种原因去刺杀皇帝,一旦失败,那么,他所在的家族,就会因为他个人的这个举动,遭到清洗,抄家、诛九族马上就会安排上,毕竟在古代,皇帝的命是最宝贵的,胆敢行刺皇帝,那就等着被灭族吧。

这样一来,侍卫们都得想想,行刺皇帝到底值不值当,因为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同时,行刺皇帝这件事,成功率也极低,失败的几率很大,可能忙活一圈,不仅没成功,还将自己的家族搭了进去,着实得不偿失。

而即便是成功了,又能如何呢?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侍卫刺杀皇帝成功的案例,但这个皇帝死了,还有其他人当皇帝,几乎很少有一个侍卫刺杀皇帝成功后,自己登上皇位的,朝中的大臣们也不会同意的。

所以,刺杀皇帝这件事,侍卫们一般是不会去做的,因为不仅成功率低,并且一旦行动,所带来的后果,也是令侍卫无法承受的,他一个人的行为,就会让他的家人和整个家族为之陪葬,很少人会傻到这种地步,而那些出身世家的宗室子弟,更不会这样去做。

总而言之,古代皇帝身边,确实有不少武功高强的侍卫,但这些侍卫很少会去加害皇帝,主要原因有三个,其一就是贴身侍卫大多选自宗室,也就是自己人,因此不会对皇帝下手;其二就是当侍卫有很好的福利待遇,并且晋升的空间很大,这些待遇让侍卫们不舍得加害皇帝;其三就是刺杀皇帝带来的后果,不管成功与否,这个侍卫的家族都会因此受到牵连,灭族都有可能,这几项因素综合起来,就是为何贴身侍卫不会加害皇帝的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正月,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联合发动了...
原创 封... 霍去病一生最闪耀的时刻就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但封禅乃是帝王祭拜天地特有的方式,由秦...
原创 周... 周瑜,东吴的杰出将领,英年早逝,享年仅36岁。他因箭伤复发而死去。提起周瑜的美丽妻子小乔,人们不禁好...
原创 秦...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陵寝,以其高大恢弘的外观、如山如海的财富、复杂精准的构造、耗费...
原创 秦... 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千人一唱,万人相钩。 当歌声响起,人们谈起秦始皇陵墓,每个人都会对它的大小和...
原创 朱... 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他对这个孙儿实在不放心,所以晚年便亲自教导他。为了让孙子成为一...
原创 原...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在秦国都城的咸阳宫(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15里处)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刺...
原创 汉... 汉宣帝刘询,本名刘病已,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是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因为受到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的...
原创 被... 1933年,度假的斯大林经历了他一生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刻。一个持枪刺客突然出现在斯大林面前,疯狂地朝他...
原创 谁... 时间回到新冠疫情之前,撇开中日正常贸易不说,仅每年到日本旅游的800万中国人,大概花费2万亿日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