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纳耶夫是谁?他是前苏联的最后一位副总统,也是发动“八一九政变”最高领导者。当然发动政变并不意味着亚纳耶夫是个恶人,事实上这是他为挽救苏联做的最后一搏。但可惜政变未能奏效,庞大的苏联就像一座苦心经营多年的大厦土崩瓦解,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
至于亚纳耶夫,政变失败后他和一群伙伴也都被关进了监狱。而这些伙伴也不是别人,他们都曾是苏联军队里的老帅,发动政变无非是和亚纳耶夫一样怀揣着拯救苏联的希望。
可如今成了阶下囚的他们也认清了苏联回归不了的现实,最讽刺的是那个带头的副总统亚纳耶夫居然是第一个认怂,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人。
而他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为了自保将其他人往火坑里推,把一众老帅都给害惨了。那么亚纳耶夫为什么会这么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还要回到苏联解体前后说起。
突发的政变
1991年苏联的局势和环境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而此时同为一套领导班子的副总统亚纳耶夫却没有在一心帮助总统巩固地位,他在策划一场更大的阴谋。
1991年8月19日,亚纳耶夫联合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7名保守派高层官员,擅自成立了“紧急状态委员会”。而这个委员会的第一个任务便是逮捕戈尔巴乔夫并将其软禁在克里米亚,不让他再插手政事。
至于对外,亚纳耶夫则谎称总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履行职责,将交于他全权代理。与此同时他还签署了“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命令,似乎是想带领苏联大干一场的感觉。
这样的结果让人意外,毕竟亚纳耶夫曾经也是戈尔巴乔夫最为信赖的人之一。他能坐上副总统的位置完全是靠着戈尔巴乔夫力保。如今这样的举措无疑是让戈尔巴乔夫最为心寒的事情。可亚纳耶夫应该没有心情管他的想法,毕竟现在自己一腔热血就想着先稳住苏联再说。
不过亚纳耶夫的计划始终未能奏效,因为在叶利钦的劝说和西方国家的施压下,政变仅仅只坚持了3天就宣告失败了。而这个“紧急状态委员会”不但没做成英雄,反倒一下子因为失势全都入了狱。
彼时的亚纳耶夫大概也没有想到他的计划会严重偏离轨道,非但没能改变苏联的命运,还把自己等一干人拖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可亚纳耶夫却又有千万个不服的理由。就在他们因政变事件接受审判时,明明是带头者的亚纳耶夫就委屈巴巴诉说自己是被逼无奈的,还将黑锅推到他人身上,甚至还害苦了和他一条绳上的那一众老将们,为此亚纳耶夫也招来了很多的非议。
那么他在法庭之上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还原真相
很简单,当其他人都拒不认罪,说自己只不过“为了挽救面临解体危险的苏联”而战时,率先站出来认怂的却是亚纳耶夫。他说发动政变并非出自他本意,事实上他也是被一帮老伙计“赶鸭子上架”软禁了总统,出任了代总统。
据他所言真正的策划者是克格勃的主席克留奇科夫,克留奇科夫应该是其中最为年长者,也是为苏联服务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治家。自己是上了他们的套才会作为政变的承头人的。
据传,一开始看着苏联混乱和衰败克留奇科夫很是心焦,但是戈尔巴乔夫的不作为更让克留奇科夫不能接受。与其这样“躺平”,克留奇科夫决定还是做点什么挽救下这个社会。于是他拉来了国防部长亚佐夫、总理帕夫洛夫等人商量对付戈尔巴乔夫的办法。
一开始他们是想通过联合施压让戈尔巴乔夫签署“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文件。但很显然这条路行不通,戈尔巴乔夫哪里会接受他们的建议。于是几人再度商量决定拉来一个职务更高的人让他承头来发动政变,而此人正是亚纳耶夫。
是日,亚纳耶夫还在朋友的聚会上喝得烂醉如泥,转头就被这帮伙计给揪出来让他承头发起政变。
眼睛都睁不开的亚纳耶夫当场就被吓醒一大半,尽管他是万分不想做这个事,但奈何几人不停和他磨嘴皮子,再加上“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发令文件都已经塞到他手里了,还没有找到拒绝借口的他已经被拉到克里米亚,一场政变行动也就这样硬着头皮开干了。
这是法庭上的亚纳耶夫声泪俱下表达着他的委屈,不过这份发言并没有博得任何人的同情,反而让一众老帅们后悔不已,怎么会找到他担此重任的。
事实上这次政变之所以失败和亚纳耶夫有很大的关系。他胆小怕事,没有什么魄力,更重要的是耳根子又软。事变发生后他曾在第一时间召开自己就任代总统的记者会,可是在会上他却心虚不已,错漏百出,一眼就让人辨别出这其中的政治阴谋。
这样的人连大众都骗不了,更何况是精明的叶利钦呢?没过几天叶利钦便找到亚纳耶夫,劝说他放弃政变,释放戈尔巴乔夫。
被叶利钦头头是道得这么一吓亚纳耶夫瞬间就怂了,政变也仅仅坚持了三天便告终,他们对苏联解体根本就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晚年的忌讳
不过认怂的亚纳耶夫并没有得到叶利钦的宽恕,政变结束后他还是因为“叛国罪”被苏联警方逮捕。而在法庭上他为自己的开脱更令其他一众老帅愤怒不已。亚纳耶夫是既干不了正事又丢了口碑。
几人虽然都被判了监禁但好在这样的牢狱之灾并没有过多久,1994年前后俄罗斯的大赦让参与政变的几人纷纷重获自由。
亚纳耶夫也不例外,出狱后的他还曾在俄罗斯国际旅游学院担任国际关系学的教师,同时还出任过老兵事务顾问。不过这时的亚纳耶夫已经相当低调了,他不太愿意和人谈起在前苏联的经历,更是对“八一九政变”讳莫如深。
即便到了2000年以后,已经步入晚年的他都不愿意接受媒体对他的采访,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都辨明不了这次的政变行为到底是对是错,还有就是自己实话实说怎么就成了大家摒弃的焦点。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越说越错,他的晚年就干脆对此事只字不提,最后让这场政变随着他的离世而烟消云散。
小结:
其实换个角度思考,在那乱世之中亚纳耶夫的抉择确实左右为难。如果发动政变,可能还有一丝希望去挽救苏联的局势。如果不发动政变,随着苏联的解体自己的政治之路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两条路不管走哪条对他都是一种拿前途去赌命的搏斗,对他的心理素质更是一种考验。很显然,亚纳耶夫并没有经受得住,所以最后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至今,亚纳耶夫依然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虽然一切非他所愿,但在英雄和狗熊之间他还是莫名变成了后者。也不知道是历史把他推到这个地步,还是他的无能把历史变成这个样子。
总之,亚纳耶夫的怂没能对苏联起到半分的帮助,反倒是害苦了一众老帅。也不知道晚年之后的他有没有躺在摇椅上好好复盘自己年轻时到底是错在哪一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