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舍短:《吕氏春秋》中的用人智慧与时代启示
创始人
2025-09-01 14:33:14
0

“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吕氏春秋·离俗览》中的箴言,如同一把丈量人才的标尺,道破了用人之道的精髓——世间万物皆有瑕疵,真正的智者,在于善识长处、不拘小节。这一跨越千年的智慧,在齐桓公宁戚的相遇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春秋乱世,宁戚一介寒门,为求进身之道,辗转成为赶车商贩。夜色笼罩的齐国城门外,他以牛角为鼓,高歌抒怀,苍凉激昂的曲调,如同一把钥匙,叩开了齐桓公求贤若渴的心门。桓公闻歌识人,当机立断将其迎入宫中。次日,宁戚纵论治国方略,其远见卓识令桓公拍案叫绝。然而,就在即将委以重任之时,群臣却以“派人赴卫查访底细”为由提出异议。

面对臣子的谨慎之谏,齐桓公掷地有声:“若因细瑕而弃大才,此乃失贤之道!”在他眼中,宁戚的治国韬略足以匡扶霸业,至于其出身背景或些许小过,皆可抛诸脑后。这份超越时代的用人胆识,不仅让宁戚从贩夫走卒一跃成为齐国卿大夫,更成就了一段君臣相知、共图霸业的佳话。此后,宁戚辅佐桓公推行新政,齐国国力日盛,终成春秋首霸。

齐桓公“取长舍短”的用人之道,恰似一面历史明镜,映照出古今用人的成败得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苛求“全才”往往导致人才凋零。战国时,吴起贪财好色却深谙兵法,魏文侯用其长而避其短,终成军事强国;楚汉相争时,陈平虽有“盗嫂受金”的非议,刘邦却因其善用奇谋而委以重任,助其成就帝业。这些典故无不印证:唯有放下求全责备的执念,方能让人才各展所长。

在当代社会,“择物贵取一”的智慧更具现实意义。职场中,部分管理者习惯用“放大镜”审视下属,因学历、性格等非关键因素错失人才;科研领域,一些团队因过度关注资历背景,导致创新思维被束之高阁。反观成功的企业与组织,如乔布斯不拘泥于团队成员的个性棱角,成就苹果的创新神话;华为以“能打胜仗”为核心标准,让不同背景的人才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真正的用人之道,在于以发展的眼光、包容的胸怀,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摒弃“完美主义”的桎梏,给予个性鲜明者试错的机会,方能让“偏才”“专才”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齐桓公与宁戚的故事,始终提醒着我们:用人如器,贵在用其所长;唯有取长舍短,方能汇聚天下英才,成就非凡事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1644年,崇祯皇帝被围困在北京城,后被迫在煤山上吊自尽。之后,清军在吴三桂的率领下入关,李自成率领...
原创 殷... 甲骨文是珍贵的记录,建议历史考古学者深入研究商人做了什么事,从做的事中还原商朝的社会生活,而不是只盯...
原创 我... 引言:鲁迅存世之时,关于他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鲁迅逝世后,争论达到了一个巅峰,一方面有十万民众自发送...
原创 苏... 苏秦和张仪是好朋友都拜鬼谷子为师。苏秦出外闯荡,可是怀才不遇不被重视,回到家乡也被家里人看不起。苏秦...
原创 为...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翻开中国历史的长卷,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各个朝代的交替变迁。然而,有一...
原创 七... 众所周知,关于三国猛将张飞,有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那就是他在当阳桥头凭借一声雷鸣般的断喝吓退前来...
原创 背... 很多人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军将领大致分为两个结局,一是在和我军交战前起义,新中国...
原创 3...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最悲惨的一位皇帝,他小小年纪就被剥夺父爱母爱无奈的进入大...
原创 刘... #陈平和张良都是谋臣,为何两人在汉朝建立后差距如此大?# 相信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楚汉相争时期,...
原创 此... 唐朝初年,国家初建,边境不稳,四面八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时顺时叛,大唐王朝面临着重重危机。此时,一个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