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兴是元末的群雄之一,其地盘主要在江淮地区。他的祖先是曹州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菏泽人,其老父亲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云游四方的术士,专门给人看相的,只要让他看上一眼,就可以知道此人将来的祸福,而且还真的每每被其给说中了。
有一次,县城里一个富贵人家中有一个盲女,迟迟未能嫁出去,郭公自告奋勇,且毫不嫌弃地将其给娶了,从此有了这个富婆女的资助,郭公的家里开始变得富裕了起来。
郭公一共同这个盲女生下了三个孩子,郭子兴在其中排行老二。据悉,在郭子兴刚刚出生的时候,郭公专门为其占仆了一下,结果得到一个吉卦,这让他老人家未免对这个儿子充满了期待。
郭子兴在长大之后,逐渐养成了一种侠义的性格,非常地喜欢结交各种朋友,随着元朝统治得越加腐败,郭子兴产生了反叛的想法,他不惜倾尽自己所有的家财,去结交了各种豪杰壮士,等到至正十二年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有了数千人马。
一声令下,这些人就为其打下濠州作为革命根据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性人物朱元璋,千里迢迢地跑来投奔郭子兴。老郭觉得这人相貌不凡,便将其留了下来。
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元璋多次随军出战,立下不少战功,很快就成为了老郭身边的心腹之一,老郭对朱元璋很是喜爱和信任,直接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他,这就是后来著名大脚马皇后。
此时盘踞在濠州的这一支农民起义军,并不是只有郭子兴一个领导,像孙德崖等四人,也是同其一并起兵的,五个人一同为元帅,地位基本相同,没有从属关系。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结果濠州城内居然有五只老虎,这样长期下去难免是要发生碰撞的。
果不其然,孙德崖等四人他们为人比较粗鲁,脾气比较暴躁,经常四处打家劫舍,根本就是一副贼寇的样子,毫无农民起义军该有的风范,这与郭子兴最初起兵时的理念相违背。
如此一来,整支部队就逐渐分成了两派,郭子兴为一派,孙德崖等四人为一派。
郭子兴想要削弱孙德崖他们,而孙德崖等四人则想要推翻掉郭子兴。按理来说,此时的郭子兴应当做的就是赶紧去联络底层的士卒,收取他们的人心。毕竟自己1V4,本来就处于弱势,如果不赶紧这样做的话,这些底层士兵根本要被孙德崖他们给笼络走了。
事实上,当时的朱元璋就是这么去奉劝郭子兴的,只可惜优柔寡断的老郭并不同意朱元璋的想法,同时自己却毫无作为,只是宅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管。
这样长久下来,郭子兴的权利,肯定会被孙德崖等四人,一步步地蚕食掉的。
等到元军攻破徐州的时候,原本盘踞在那里的彭大、赵均用等部也都纷纷跑来濠州投奔。这两人在当时的名气,比孙德崖和郭子兴他们还要高,所以他们二人来到濠州之后,居然能够喧宾夺主地将自身位置,放得比孙德崖和郭子兴还要高。
但他们也迅速分化了,其中赵均用同孙德崖等人走得比较亲密,彭大则同郭子兴走得比较近。濠州城内依旧形成了两股水火不相容的势力。
不久后,孙德崖等人给赵均用不断的谮言称,郭子兴他的心里只有彭将军,至于你赵将军则不被其放在眼里。气得赵均用当即将郭子兴给幽禁起来,并将其狠狠地殴打一顿。
当时恰好朱元璋不在,等到其回来之后,便在彭大的支持下,带兵就回了郭子兴。此次事件之后,虽然没有将郭子兴同孙德崖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出来,但也使得彼此之间的结怨更加深了。
很快,大批元军就直冲濠州而来,在大敌当前,郭子兴和孙德崖只能彼此暂且放下仇恨,共同坚守城池,抵御外敌。
可就在这个时候,彭大突然病逝了,这无疑使得军中无人能够去节制得了赵均用的专权,他不断地挟持着郭子兴去进攻盱眙、泗州等地,并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加害他。
而当时朱元璋由于受不了濠州城内,几个领导人之间的争权活动,所以便自告奋勇地出门拉了一支部分,并且已经成功壮大起来。
赵均用知道郭子兴曾经是朱元璋的大恩人,心里也清楚自己一旦加害了郭子兴,朱元璋是定然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一直都不敢真的对郭子兴下死手。
这就给了朱元璋再度营救郭子兴的机会,他派人贿赂了赵均用的左右,成功将郭子兴给解救出来。过后,朱元璋依旧尊奉郭子兴为老大,听从他的号令。
虽如此,但由于郭子兴优柔寡断的性格,已经朱元璋的充分信任,所以实际上是朱元璋在做决策,郭子兴只是象征性地点个头,表示同意就行了。
郭子兴一直都是个比较矛盾的人,他性情豪爽耿直,但在待人方面却又比较多疑,没有容人之量。唯独对于朱元璋,他是相当信任的,很多事情自己都不做决定,直接盲目听从朱元璋的意见,过后又因为小人的怂恿而怀疑朱元璋。
这样的一种矛盾又没有主见的性格,就注定了他无法在元末群雄中走到最后,最终仅仅因为想杀孙德崖,但又顾虑到朱元璋的意见而不敢杀,最终草草地郁闷死了。
郭子兴是朱元璋的伯乐,没有他老朱可能会直接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饿死了。而郭子兴如果没有朱元璋这匹千里马的帮忙,恐怕也会死在孙德崖、赵均用等人的手中,两人可以说是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为恩人都存在,这在乱世之中是比较难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