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元朝之后,经过了600多年的岁月,在云南通海、贵州大方、四川泸州、重庆彭水生活着近7万名成吉思汗后裔。他们保留有部分传统蒙古语,坚称自己是皇室后裔。相传,他们的先祖铁木健,为铁木真的后裔,是元朝的宰相,因被红巾军追捕,铁氏十兄弟逃至一渡口,追兵逼近,捎公盘问姓名,铁家兄弟见江中跃起一条大鱼,忙说姓“余”才得以渡江脱险。由此,就将“铁”姓改为“余”姓。
为避免招人耳目,兄弟们决定装扮成汉人,分头逃命,为了日后好相认,便作诗10句,各持1份,以为凭证。诗曰:“余姓原本皇室家,奸兵追赶逃天涯,余姓本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后来贫富须相认,千朵桃花共树发......”
据悉,散居在西南的成吉思汗的后裔,坚持不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他们认为自己的先祖是元朝统治者,而汉人八月十五吃月饼含有“杀鞑子”的传说;在清明节这天,他们会将印有朱元璋的画像在祖坟前焚烧,并从祖坟上割一束茅草,然后吃下去,以示不忘祖训。
在远离北方大草原的艰难的环境中,面对现实的制约,成吉思汗后裔开始由游牧向农业转化。目前,他们的生活、服饰、习俗等,与当地汉族无异。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使他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在西南各民族中,成为当之无愧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