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中华民族号称是“炎黄子孙”,炎帝专,姓属姜;黄帝,姓姬,号轩辕氏。他们都居于中原之地,据说在涿鹿(今属河北涿鹿)一带。炎黄两部落因争夺中原地区的统治权,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战胜并取代了炎帝。之后,南方的部落首领蚩尤,也想和黄帝争夺中原地区,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战争,最终在涿鹿之战中,黄帝大败蚩尤。
从此,中原进入黄帝时代。中华文化就是在炎、黄所开辟的中原地区滋育、发展、壮大的。黄帝之后,相继是颛顼、帝喾的时代。颛顼帝的重要贡献,是对国家制度的细化,他设立五行之官,中国后代的文官政治的建立,据说就受到他的影响。唐尧、虞舜,是中国贤明政治的代名词。尧、舜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禅让制的建立,它与后代的子承父制的制度不同,是一种将德行、仁义、能力放在首位的传位方式。
尧、舜之后,最为人称道的就是禹帝。禹,姓姒,又称夏禹、大禹。尧的末年,天下洪水泛滥,大禹受命,继承父亲鲧未竟的事业,继续治水。他采取疏导的方式,终于降伏了这给无数生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怪兽。据说他治水的过程非常辛苦,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天下承平,分为九州,区宇得定,中华民族由此有了好的发展基础。
五帝: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六种说法:(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6)黄帝(轩辕)、青帝(伏羲)、炎帝(神农)、白帝(少昊)、黑帝(颛顼)(五方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