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兵仙韩信,从无名小卒成为千古名将,他真是死于吕后之手吗
创始人
2025-09-01 12:03:29
0

文|

焱燚

编辑|

史料问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被后世被誉为

“兵家四圣”

,他献计刘邦帮助其获取三秦之地,使刘邦有了与项羽一争天下的实力,后来韩信率领三万兵马

背水一战

大破二十万赵军,

最后更是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围困项羽,迫使项羽自刎。

在汉朝建立后刘邦

将韩信封为楚王

,但不久又将其

贬为淮阴侯

,而

吕后更是设计将韩信诱杀。

刘邦为什么要贬谪韩信呢?而韩信是真的死于吕后之手吗?

胯下之辱

韩信在成名前只是一介平民,

每天无所事事,连自己都养不活

,经常靠别人的接济度日,在其母亲去世时,

韩信甚至没钱为母亲办一场体面的葬礼。

虽然韩信的日子过得十分落魄,

可他却胸怀大志

,认为自己以后一定能够出人头地。

而也有人看出了韩信的不凡

,并且经常邀请他到家中吃饭。

此人就是韩信家乡的亭长,韩信接到邀请后经常到其家中,

但时间长了亭长的妻子却对韩信起了厌恶之心。

亭长妻子每天

提前时间把饭做好

,韩信到了吃饭时间上门后却发现他们已经吃完,

韩信自然明白这当中的用意,当即大怒离去。

而后韩信在河边钓鱼想要填饱肚子,

一位大娘看见韩信十分可怜

,于是便拿出饭食让韩信吃,如此接连吃了数十天。

韩信十分感动

,他对大娘表示以后一定会有后报,

但大娘听到这话后却十分生气。

她对韩信说

自己不是为了以求回报

才帮助韩信,而是看韩信这么大人却连自己都养不活,

认为他十分可怜才给他饭吃。

韩信听到此话后无地自容,

心中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封侯拜相

,可韩信随后又遭到了极大的羞辱。

胯下之辱

这个词大家都听说过,这件事情就发生在韩信身上。

韩信在家乡时每天都

随身带着一把剑

在街上闲逛,以表自己很威风,

但有一个屠户看到韩信后却十分不屑。

他对韩信说如果你有本事,就拿剑刺死我,

如果你怕,那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听到如此羞辱,心中十分愤怒,

但他明白大丈夫能屈能伸

,于是就从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认为韩信胆小,以后必定成不了气候。

投军起义

秦二世继位后昏庸无能,朝堂上下都由赵高一人把控,全国各地都民不聊生,

天下都纷纷取其反秦的大旗

而韩信此时看见机会到了,于是他就参加了项梁所带领的起义军。后来项梁被章邯打败,当场战死,

韩信又被编入项羽的麾下

韩信本来以为项羽是一位明主,经常给项羽献出计策,

但是项羽高傲自大

,压根对韩信就不予理睬,

因此韩信还是无法展露头角

在秦朝灭亡后,

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

,把刘邦分封到偏远的蜀地,韩信眼看自己在项羽营中没有出头之日,

故离开了项羽去投奔刘邦的汉军

在刘邦那里,韩信终于得到了赏识,

但却并不是刘邦,而是萧何

萧何与韩信多次交谈,

发现韩信十分有才能

,所以在刘邦面前多次举荐韩信,

但刘邦却不以为然

,只是看在萧何的面子上给了韩信一个小官。

韩信心中当然不平衡了,

他认为刘邦也不是自己的伯乐

。当刘邦率军入蜀时,很多人觉得刘邦只能永远呆在蜀地了,纷纷出逃,

而韩信见状也逃出汉营

当萧何听说韩信逃走的消息后,

他十分着急,想都没想就直接朝韩信跑的方向追去

,根本没有时间向刘邦说明情况。

而一些军士在看见萧何逃出军营后跑去向刘邦汇报,

说萧何也逃走了

。萧何可是刘邦的左膀右臂,对于刘邦来说十分重要,

刘邦听说萧何逃走的消息后又惊又怒

,认为自己失去了一条臂膀。

在萧何的紧追之下终于追到了韩信,在萧何的

百般劝说

下韩信才同萧何回到汉营,这就是著名的

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听到萧何回来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但同时也带着生气,

他大声斥问萧何为什么要逃跑

,是自己对他不好吗?

萧何这才向刘邦解释道

自己并不是逃跑,而是去追韩信去了

刘邦听后十分不解,逃跑的军官有那么多,比韩信职位高的也大有人在,

为什么非要去追一个韩信呢?

萧何说道,韩信与其他人不一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想要同项羽争夺天下,那么必须要留下韩信并且重用,否则韩信还是会逃走的。

刘邦听从萧何的建议,挑选了一个好日子拜

韩信为大将

,许多人听后都十分惊讶,

韩信从一个无名小卒变为一军之将,他到底有什么才能。

很快韩信便将自己的才能展现了出来。

项羽当时把刘邦分到蜀地是

为了打压他,不给他崛起的机会

,但是蜀地却是一块好地方。在反秦时期,各地都遭到了战火,但

蜀地却幸免于难,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十分适合积蓄实力。

而韩信此时建议刘邦可以攻下

三秦之地

,本来按当初的约定,

先入关者可封关中王

,在张良的帮助下刘邦抢先攻下咸阳。

刘邦入关时与关中地区的百姓

约法三章,秋毫无犯

,所以百姓们都十分拥护刘邦,而

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阿房宫

,秦人都十分怨恨他。

所以只要刘邦起兵,肯定可以一举攻下三秦之地。

刘邦听从韩信的建议

,十分顺利地就拿下关中地区,

有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基础

屡立战功

韩信在刘邦的麾下得到了重用

,刘邦命其率兵去进攻赵国,而当时赵国派出

二十万大军

迎战。赵将认为自己兵力充足,而汉军又是远途来攻,只需要正面迎敌即可。

韩信暗中打听到赵军的策略后暗自高兴,他派出一万汉军

背对河水与赵军展开对峙

,汉军眼看自己已经

没有退路,只能拼命杀敌

,而韩信也分出另外一部分兵力去袭击赵军大营,

赵军被杀得大败。

随后

韩信带军进攻齐国

,而此时齐国本来已经决定向刘邦投降。但是听到韩信带兵来攻,齐王大慌,

连忙向项羽求援

项羽接到齐国的求援后派出大将龙且去支援齐国,双方号称二十万大军。

龙且对韩信十分轻视,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韩信使用

诱敌之计

将齐楚联军引致潍河,他早就命人在上游蓄水,待龙且渡江追击时,

他命人掘开河道

,随即联军被大水冲散,

而韩信也乘胜追击,一举攻下齐国

正当韩信平定齐国时,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而刘邦要求韩信带兵前来救援,

可韩信却趁机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否则就拒绝发兵。

刘邦

看到韩信的来信后

破口大骂

但张良却劝住了刘邦

。他对刘邦说如果此时不让韩信称王,那么很有可能发生叛乱,现在的形势本来就对汉军不利,

不如借此机会立他为王

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立韩信为王,随后韩信便发兵前来支援,

但此次事件也让刘邦与韩信之间产生了裂隙,并为韩信以后的身死埋下了祸根。

随着汉军的优势越来越大,

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决战

,想要一举消灭项羽平定天下。刘邦命韩信为统帅,共计

三十万大军将项羽围困

韩信设下十面埋伏打败项羽

,而后又让汉军深夜

唱起楚歌

,使楚军的军心涣散。韩信也趁机发起进攻,

楚军大败,项羽也自刎而死。

战争结束后,刘邦收走了韩信的兵权,并

改封韩信为楚王。

被贬诱杀

在刘邦平定天下后

有人密告刘邦韩信谋反

,而陈平也向刘邦建议道,楚国兵力强盛,韩信也深谙用兵之道,

不如就此将他拿下

而刘邦到了楚国后,

韩信确实有过谋反的想法

,但他又认为自己没有罪名。于是就去面见刘邦,而刘邦也趁机给他带上刑具,

将其带回洛阳贬为淮阴侯

在韩信被贬淮阴侯后,他对刘邦的怨恨逐渐加深,

而此时陈豨也被刘邦任命为钜鹿郡守

,他在出发前向韩信拜别。

而韩信对他说到,如果有人多次告你谋反,那么陛下必然会派兵去攻,而我在这里可以当作你的内应,

当时候里应外合必定可以取得天下

事情果然如韩信所预料的那样,公元前197年,陈豨谋反,刘邦大怒,亲自率兵前去平叛。

而韩信则称并没有随同,他在暗中秘密同人商量,想要袭击吕后和太子。

此时有人

秘密告诉吕后

说韩信想要谋反,吕后听后大惊,

召来萧何

与他共同商量对策。两人在商议后将韩信骗至宫中,

令人直接将其拿下并杀掉,并夷其三族。

结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成功与身死都离不开萧何,

但是他的死也是他自己造成的

,就算吕后不杀他,

刘邦在日后也要找个借口将其除掉。

不仅因为他功高震主,而且韩信的欲望太大,他在军事上的天赋确实无人可及,但是他不懂满足,反观同为汉初三杰的张良与萧何就纷纷功成身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民... 这组老照片由美国记者拍摄于1917-1919年的北京,图片质量一般,但内容有五四运动现场,焚烧鸦片现...
齐国的权力游戏:姜光与崔杼的悲...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上,权力的斗争往往伴随着戏剧性的转折与人性的复杂。而在春秋时期的齐国,姜光与崔杼...
原创 战... 战国时代,有七个主要的强国,每个国家都有不俗的实力。楚国的面积最大,达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500...
原创 弹... 文|飞鱼说史原创百家号首发 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呈现了一种诸侯国喷涌的局面,大大小小竟然有几百个诸侯...
原创 相...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社会当中,皇权才是第一位的,皇帝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命令,只要皇帝想做的事情,基...
原创 清... 在封建帝制社会中,王公贵族不仅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还有非常丰厚殷实的家业,如果能够得到世袭罔替的资格...
原创 4... 1941年,山东抗日根据地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就在这一年,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师部被日军“铁壁合...
原创 秦... 秦始皇陵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47年,那时秦始皇刚刚即位。这项宏伟的工程历时长达36年,直到他去世后才得...
原创 武... 吴用智赚卢俊义上山,迫使其落草为寇,这段情节写得惊心动魄,既让读者见识到吴用计策的歹毒,又让我们见识...
原创 往... 十多年以前,铁路分局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机构,在铁路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