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门村菉猗堂祭礼!宋朝赵氏皇族的传统仪式如何沿袭至今?
创始人
2025-09-01 10:02:48
0

编辑 | 趙英雄

“杨山苍苍,梅海汤汤,惟我祖德,山高水长。”主祭师吟诵古注文,雄浑有力的声音响彻整个菉猗堂。沿袭千年的宋朝皇族祭礼,至今仍在珠海南门村代代相传……赵氏家族的荣光和过往,就隐匿在这青砖壁画、飞檐斗拱的祠堂之中。

在珠海市斗门镇南门村,坐落着菉猗堂及建筑群,这是一处融合了历史与文化的瑰宝。这里汇聚了菉猗堂(赵氏祖祠)、逸峰赵公祠和崑山赵公祠三座历史悠久的祠堂,它们均为宋太祖胞弟赵匡美的后代为纪念先祖而精心建造。这些建筑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更承载着宋朝皇室后裔在珠海斗门安居乐业的传奇故事。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赵氏家族坚守“诗书传家”的传统,将宋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在当地传承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

自江西入粤定居斗门

宋皇室赵族有太祖、太宗和魏王“三派”之分,即宋太祖赵匡胤,三弟赵匡义(后更名赵炅,庙号太宗),四弟赵匡美(先后更名光美、廷美,追封魏王),三个族裔各一支。

珠海斗门镇,这个坐落于虎跳门水道下游东侧、黄杨山西麓的迷人之地,以其“梅海环绕、杨山背靠”的自然美景而闻名。镇名源自一个名为斗门的自然村落,使得整个区域都以这个名字为荣。自南宋时期起至清朝末期,这里曾被称作潮居里(乡)和黄梁都(镇),一直是地方行政机关的所在地,都司巡检也在此设立。值得一提的是,南门和大赤坎等乡村的赵族居民,大多数是魏王长子赵德恭的后裔(俗称魏王派),他们的历史渊源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份深厚的文化底蕴。

北方的皇族为什么南迁,让我们翻开《赵氏族谱》的篇章。据记载,斗门地区宋皇族后裔的始祖乃是宋魏王第八代孙赵怿夫。他出生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原籍河北涿州,后迁居江西鄱阳。在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赵怿夫被授予承节郎的官职,并担任广州府香山县令,由此成为斗门宋皇室赵氏(魏王派)的开基始祖。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家族迁徙史,也为我们揭开了南方乡村与北方皇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赵怿夫的三个儿子中,长子赵时鏦在10岁时便随父亲来到香山。父亲去世后,他与祖母一同前往广州番禺继续学业。淳祐九年(1249年),他荣领乡举,次年被赐予进士之名,先后担任承信郎、承节郎,并在广州府城税务任职。然而,乱世之中,他与侍郎翰林学士邓光荐、大理寺丞兼秘书龚行卿在香山浮虚岛购置产业,不料一场火灾将家园化为灰烬。三人随后迁往香山潮居里,并在黄杨山乌岩峰建立了“金台精舍”。从此,赵时鏦隐居于此,广招贤才。赵氏家族也从汴梁迁至江西再至广东,在斗门安家落户。

为祀先人而建祠堂

赵梅南,南门赵氏四世祖,元贞二年(1296年)诞生于一个动荡的时代。作为元朝的诗人与理学家,他的名字在家族中流传千古,备受后人敬仰。尽管生活在元朝,赵梅南却坚守不仕之志,选择隐居于香山潮居里,远离尘世的纷扰。他在黄杨山的竹径中精心构筑了意翁亭,以此寄托他的高洁与傲骨。他的诗作《菉猗诗集》流传至今,其中佳句“但存方寸有余地,不可一日无此君”和“竹林深处白云氛,诛草成亭晤此君,翁意在亭更在竹,何妨暮倚绝尘氛”更是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在1454年,即明朝景泰五年,赵隆,宋魏王的第14代后裔,为了纪念他的曾祖父赵梅南,建造了一座名为菉猗堂的祠堂。“菉猗”一词取自《诗经·淇奥》,象征着“绿竹茂盛”,同时也是对爱竹之人赵梅南的别称。这座三进院落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四全式布局、宽阔的面阔11.4米和深邃的进深49.56米,展现出总面积达582平方米的宏伟。主体建筑采用了山墙两坡顶屋面和龙舟脊的设计,抬梁式的屋架结构与砖木结构相得益彰,柱脚则采用了盘式红砂岩石柱础。菉猗堂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其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性。祠堂头门上方悬挂着木刻匾额“赵氏祖祠”,以及楹联“菉瞻淇澳 猗颂商那”,不仅描绘了绿竹繁茂的美丽景象,也颂扬了商汤王朝盛世的福祉与恩泽。

菉猗堂的蚝墙,是一道不容错过的奇观。赵氏族人匠心独运,耗费近百万只硕大蚝壳,搭配黄土、红糖、糯米、醋和谷物等原料,精心调制成黄泥浆,砌筑成约65厘米厚的墙体。这层层叠叠的蚝壳墙,不仅隔音效果出众,更具备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的特性,甚至能抵御枪炮的侵袭。阳光斜洒在凹凸有致的墙面上,勾勒出独特的线条美和雕塑感。据宋魏王第31代后人赵敏强所述,这面蚝壳墙面积达277.35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蚝壳墙。它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古人顺应自然智慧的结晶,将厚重的历史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菉猗堂的身旁,矗立着两座历史悠久的祠堂:逸峰赵公祠和崑山赵公祠,它们分别供奉着南门赵氏九世祖赵逸峰和赵崑山。逸峰赵公祠始建于明代晚期,1928年得以重修;而崑山赵公祠则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这三座祠堂并肩而立,共同构成了一幅宏伟的古建筑画卷,总面积达到了1643.69平方米。 这些祠堂之间由巷道分隔,每座均采用三进三间的布局,中间设有天井或庭院,两侧则是庑廊,形成了一种中轴对称的和谐之美。屋顶采用了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的设计,并配以硬山顶构造。外观上,则选用了绿釉琉璃瓦当和滴水装饰。墙体则展现了岭南风格的锅耳墙或人字形风火山墙的独特魅力。建筑装饰上更是不遗余力,石雕、砖雕、木雕、陶塑、泥塑和壁画等艺术形式被巧妙运用于每一处细节之中。 这些建筑的四周墙体上绘有多幅山水图景以及文人墨客琴棋诗书之乐的画面,展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艺术氛围。

1987年,菉猗堂及建筑群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忠孝义士”弘扬中原文化

菉猗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众不同的“坐东向西”布局,与传统祠堂的“坐北朝南”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设计背后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赵敏强透露,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朝向,是因为祠堂西侧不远处便是崖山海战的遗址。走进菉猗堂后堂殿,一抬头便能看见横梁上悬挂的“忠孝义士”牌匾,这块匾额见证了700多年前宋元两军在这片海域激战的历史。

在1276年,即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的末代小皇帝赵昰被迫撤退至香山。当这一消息传至斗门,赵氏家族的三世祖赵若梓与他的兄弟赵若桃、赵若榉迅速行动,他们召集了数百名忠诚勇敢的乡民,并准备船只迎接皇帝,以示对王室的忠诚。为了保护皇室血脉免受战乱影响,丞相陆秀夫命令赵若梓等人返回家乡隐居。他授予赵若桃“承直郎”的官职,封赵若榉为“武翼大夫”,并特别赐予赵若梓“忠孝义士”的荣誉称号,以此表彰他们对国家和家族的无私奉献和忠诚。

在1279年2月的寒风中,元军如铁壁般将崖山团团围困,宋军在这场绝望的战斗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这场长达23天的激烈海战中,双方共投入了超过50万兵力,动用了2000余艘战船,这场战役被誉为“世界历史上四大海战”之一。随着陆秀夫背负着年幼的皇帝赵昺投身汹涌波涛之中,一个历经320年风雨的王朝,在这片浩瀚大海中缓缓沉没,结束了它辉煌而悲壮的历史篇章。

在崖门的防线崩溃之际,元朝的猛将张弘范挥舞着屠刀,威胁要血洗潮居里。然而,赵若榉和赵若梓兄弟挺身而出,勇敢地为民请命。他们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张弘范,使得潮居里的三百户居民得以幸免于难,安居乐业。赵氏家族因此得以繁衍生息,逐渐发展成为斗门地区的一大望族,其影响力和声望在当地传颂不衰。

自斗门地区开枝散叶以来,宋皇室的后裔们便将宋代中原文化的精髓在这里传承与发扬。历经七百余年的风雨,赵氏族人坚守着“诗书传家”的皇室古训,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知书识礼”的美誉在黄梁都声名远扬。他们与当地民众携手共进,为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祭礼口授相传延续千年

斗门赵氏家族,传承着先祖留下的丰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王朝已逝,赵氏后代依然繁衍不息。在斗门大赤坎和南门的赵氏族人中,他们始终铭记宋太祖赵匡胤的教诲:“族无亲疏”“不恃富而轻贫,不恃贵而轻贱”。至今,他们仍坚守着家族祭礼的传统,用这一习俗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探索南门村,揭开赵氏家族祭礼的神秘面纱。这一宋朝皇族赵氏的传统祭祖仪式,自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建立宋王朝以来,已传承逾千年。它曾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2008年夏天,宋魏王第29代传人赵德春首次将其整理成文字,随后由第30代传人赵承华进行修订,使得祭礼仪式和祝文更加规范完整。2009年春节,南门村的赵氏族人再次举办了祭祖活动,“赵氏家族祭礼”重现于世,并在村庄中逐渐复兴。到了2015年,“赵氏家族祭礼”被正式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珍贵的文化瑰宝。

赵敏强,宋魏王第31代传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赵氏家族祭礼”在激昂的鼓乐声中拉开序幕。锣鼓震天,旗手引领着一支由灯笼手、锣鼓柜等100多人组成的队伍,他们身着华丽的古代服饰,从南门村接霞庄出发。队伍沿着蜿蜒的石板路缓缓行进,宛如一条流动的历史长河,最终汇聚于菉猗堂广场。这一壮观的巡游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随着通祭喊礼,仪式开始展示。旗手挥舞着旗帜开道,文武官整齐列队,穿着浅褐色汉服的祭司、穿着粉白色衫裙的舞姬、手持竹帛的学子依次鱼贯而入。祭司抬着三牲、水果等祭品进场。缕缕琴声,悠悠扬扬。古典音乐响起,舞姬挥起衣袖,舞起宋代宫廷舞,襦裙翩翩。随后十余名学子缓缓步入,叩首礼拜后席地而坐,打开竹帛研习经典。“奏大乐!主事者各执其事,主祭者就位。”在通祭的指挥下,祭司分两排站立,主祭司进香、献酒、读祝文和焚宝奉献,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赵敏强自豪地分享,每年“赵氏家族祭礼”都会在菉猗堂广场隆重举行,不仅传承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南门村。他展望未来,表示将继续完善设施建设,让游客们在欣赏菉猗堂的古韵之余,还能深入学习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寻根说明

寻根寻亲信息均由各地赵氏宗亲提供,本平台免费代发布,有知详情者或寻根宗亲请直接联系本平台留言回复!谢谢!

希望各位赵氏宗亲能传给更多的赵姓人看到,帮助寻根人寻根寻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司... 西晋是司马懿父子两代人韬光养晦,以权谲狠诈之术,把握时机考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夺得政权的。其手段之不耻,...
原创 杨... 我是棠棣,一位深深痴迷历史的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品味古今风云,畅谈天下大势。君子一生,最重要...
原创 秦...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是借助混凝土修建而成的,这样的公路是非常安全可靠的。那么古代的时候有没有...
原创 海... 昏暗的海底,泥沙在我四周如浓雾般环绕翻腾。当我潜入至队友们齐心协力挖掘的水下考古探方的最底部,深达六...
原创 汉... 文/寂寞的红酒 吕布是汉末军阀之一,一直被人们视为见利忘义的小人、有勇无谋的蠢货,被人们当成打酱油的...
原创 明... 全文共1623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明朝是我国汉人治下的最后一个朝代,在如今的世人面前,明朝似乎是一...
原创 她... 说到古代女子也有很多厉害的主,她们虽然没有武则天的名声高,但是这能力却一点都不输给她。武则天给后人的...
原创 历...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每个朝代几乎都有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甚至还有罪犯被流放到偏远的边疆地区。...
原创 自... 前阵子我跟南方的朋友聊起我们北方人总吃饺子这件事,接着又聊起南北差异,很多。后来聊到南方人很重视宗族...
原创 9... 引言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前夕。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八团八十八师俘获了国民党第45团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