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刘表的亲戚,他为何不去找刘表谋一官半职?毕竟他就是刘表麾下的百姓,而且距离那么近,这么好的便利条件居然不去。
其实不是他不能,而是不屑于这么干吧。
要想做官,对于诸葛亮来说,非常容易,
可是要想做个管仲,晏子以及乐毅这样的官,确实非常不容易,如果没有遇到明主,终其一生,诸葛亮大概率也不会出山。
对于诸葛亮这样的人,他不投靠刘表,原因有三个:
第一,荆州盘根错节,世家掌握了大权,诸葛亮无法进入核心圈子。
当年,刘表单骑入荆州,以过人的才干收服了荆州,从而成为荆州之主。可是这一切都是受到两个大家族的支持:
一个就是蒯家,另外一个就是蔡家。
作为荆州的老牌世家大族蒯家和蔡家,他们在荆州本地拥有雄厚的实力,正是在他们的支持下,刘表要钱,他们给钱,要兵,他们出兵,从而一举消灭了荆州其他割据宗族,统一和稳固了荆州,让荆州历尽二十年不乱。
刘表入主荆州,蒯家和蔡家出力颇大,可是正是这个缘故,此后刘表不得不依靠两家来维持对荆州的治理,
无论是政事上还是军事上,逃脱不了两家的控制,因此刘表自己可以主动的空间其实很有限。
作为后来者的诸葛亮要想进入荆州做官,其实并不难,但是要想进入核心圈子,也就是权力枢,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蒯家和蔡家作为荆州的天花板已经限制住了诸葛亮仕途
:
政事上脱离不了蒯家的范围;军事上摆脱不了蔡家的控制,诸葛亮再有才能,也是无可奈何
,既然这样,干嘛要去趟那个浑水呢?
如庞统,如此有才干之人,不是也脱离荆州,跑去江东碰运气了嘛?
因此,刘备不去找刘表,也是有他的缘故吧。
第二,刘表本人才能有限。
说刘表没有才干其实也不妥,但是说他的才能有限应该说得过去,不然也不至于守着荆州二十年却毫无作为呢?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刘表的才能确实不同一般,但是只是局限于荆州这七郡之地,脱离了这个范围,他的能力就有所不逮了。
三国历史中,曾经有三个有名的人士评价过刘表,谈到他的缺点。
一个是毒士贾诩,他说道:“
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
”
另外一个是鬼才郭嘉,他说道:“
表,坐谈客耳
。”
还有个就是裴潜,他也说道:“
刘牧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
”
以上三个人都是三国时期的智慧大师,眼光独到,对人对事看法非常深刻,而且和刘表没有利益输送,没有必要说假话来吹捧他,因此对于刘表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既然如此,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们都看出了刘表的才干,难道他会看不出来?
第三,诸葛亮看透了刘表。
公元201年,刘备来到了荆州。公元207年,刘备最后见到了诸葛亮,而诸葛亮向他提出了有名的隆中对,其中就提到:“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诸葛亮问道,荆州是一个好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却不能守住,完全是上天送给你的地方,你有这个想法吗?不知道诸葛亮说完,刘备是咋想的,不过,以刘备喜怒不形于色的性格来看,即使内心狂喜,也是装作若无其事,面无表情吧。
但是诸葛亮既然说荆州的主人守不了这块土地,那么他为何要去投奔荆州的主人呢?难道等到荆州被灭后,再去投靠灭荆州的那个人吗?
岂不是有失身份吗?既然这样为何不一步到位,投奔真正的主人呢?
经过将近六年的细微观察,诸葛亮终于看清了刘备这个人,认识到他的能力,也认识到他的品德,以及他的抱负和胸怀,最后认为只有在刘备的麾下,他才有可能去做那个管仲梦,晏子梦或者乐毅梦。
因此,诸葛亮看透了刘表,自然不会飞蛾扑火,去赚取那点薪水,有啥意义呢?投奔刘表在他看来,不如在隆中继续种田更加适当。
第四,结论。
由此可见,诸葛亮不投奔刘表,一方面却是由于
荆州势力盘根错节,限制了自己才能的发挥,从而导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刘表这人只是一个
守城之主
,投奔他守着荆州或许可以,但是要想做一番事业,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因此如其这样,还不如继续等待,或许有一个更好的会出现呢?实在不行就归养田园。不啻终极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