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中之谋:伊尹传
创始人
2025-09-01 06:33:20
0

亳邑,晨雾未散,街头巷尾已弥漫肉香。伊尹,身披粗布短衣,站在汤锅旁,调配着百味。他不是寻常厨人,而是有着不凡来历与远大志向的奇人。他本为有莘氏之臣,被俘为奴,后以厨艺之名献于商汤之侧。然其人不止庖丁技艺,更有治国远志。商汤初见伊尹,问:“汝之志安在?”伊尹答曰:“志在烹天下之乱,如鼎中之汤,使万民皆安。”汤惊为天人,召入王府,号曰“阿衡”,令为上卿。

伊尹调配百味

一、庖人之谋

商汤居亳,为夏属之小国。夏桀荒淫暴虐,征敛无度,民不聊生。伊尹进言曰:“桀之政,不道也;民心背之。今当先修德于内,广施于外,结怨夏之方国,徐图大义之举。”汤疑:“吾国弱,诸侯多观望,奈何动之?”伊尹笑:“桀暴而民苦,诸侯惧而不发,若君仁政昭昭,吾以三策动其心。”其一,散粮施粟于邻邦饥民,令其知商之仁。其二,举义士行巡讲桀之罪,聚人心于商。其三,择诸侯之不附夏者,结盟立信,伺机而动。商汤从之,果然四方归心,葛、昆吾、韦、斟鄩皆愿从汤。

二、鸣条之战,商代夏兴

数年后,时机成熟,伊尹谋曰:“今日可讨无道,天命所归矣。”汤以黄钺伐桀,伊尹为军师,定战略于鸣条。鸣条大战,商军以正义之旗,军纪严明,民众主动提供粮草。桀军虽多,然士无斗志。伊尹命兵以避锋、扰后、断粮为先,令桀军自乱阵脚。终,桀败逃南巢,商汤不杀之,仅幽而不戮,以示宽仁。商灭夏,诸侯皆来朝,商汤即天子位,国号“商”,都于亳邑。伊尹为相,号称“圣人之佐”。

三、烹小鲜之道

商初立,百废待兴。各地土地、人丁、赋税制度纷杂,诸侯心态不一,内外交困。伊尹主持定律法、制赋役,推行“封邦建国”,以功臣、旧臣、远亲为列国之君,形成礼制之网。有朝中大臣讥其“割地多施,恐成尾大不掉。”伊尹言:“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躁动;若不先安其心,何谈久安?”百官哑然。他还推行“农时不扰”“刑轻而必信”,使民得养,商国渐兴。

四、太甲继位,风波再起

商汤去世,长子太丁早亡,太甲年少而继位。初时恭谨,朝夕问政。伊尹亲自教诲典章制度,言礼治之本。然数月后,太甲渐显骄纵,耽于声色,重用近侍,蔑视旧臣。有一日,伊尹进谏,太甲不悦,竟言:“阿衡虽为父执,然不知天子威仪。国有君王,岂事一相?”朝堂一时风起云涌,百官惊惧。次日,伊尹引太甲至太庙,出示商汤遗命:“若嗣君不法祖训,阿衡得以辅政。”遂以商汤遗命为据,将太甲幽于桐宫,言为“修德省己”。太甲初愤怒,后静于桐宫三年,读典籍,省己非。伊尹每日遣人问安送食,却从未断礼。太甲深感其用心。

三年后,太甲上书悔过,愿归政。伊尹召百官于宗庙,迎太甲归位。太甲朝服正冠,跪拜于伊尹之前:“孤负阿衡,今日得归,誓不负先王之志。”

自此,太甲勤政爱民,国势再盛。伊尹功成,退居南山,言:“我已烹此天下之汤,今可安然。”

尾声:一鼎一人,一国一梦

伊尹终老亳邑,葬于城南。后世称之为“圣相”,或曰“商初之贤”。他生平不争权位,不建高门,唯以庖人之术为喻,用一口鼎,煮出一锅国策,烹得百姓安宁,煮得天下清明。他不是帝王,却左右王朝兴替;他不是将军,却定天下之大势。在历史的汤鼎中,他留下的,不只是谋略,而是一种理想——“政者,调和五味,养万民之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元... “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引言。 自古以来,成就卓越的将领常常处境危险,这不仅仅是一...
原创 夷...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刚刚登基为帝的昭烈皇帝刘备,怀着为义弟关羽复仇的决心,决定亲自出征,东...
原创 关... 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精心捏造的情节。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华雄是被孙坚斩杀的。...
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首场亮... 9月9日,以“鹭舞天山 闽疆情长”为主题的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昌吉州义演首场演出走进吉木萨尔县,...
原创 程...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在中国历史上,李广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作为大汉名将,他始终...
原创 沙... 在欧洲历史上,拿破仑与希特勒常被视为最有可能实现欧洲统一的两位领袖。令人巧合的是,他们在征服西欧后,...
原创 张... 称呼吕布为三国时代的第一猛将毫无疑问,他从未对外夸耀过自己的武力,然而透过书中的种种描写,我们依旧能...
原创 此... 每个观看三国演义的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武将偏好,并且常常会依照自己的见解对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进行排名...
原创 戊... 百日维新,波澜壮阔,气吞万里,众多英雄豪杰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大家期望通过变法改革来推翻旧有的体制...
原创 明... 在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成了朝廷的常态,贪官污吏横行,导致民众苦不堪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