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曹操和鳌拜同样都是权臣,但是他们两个的下场是完全不同的,曹操把持了大汉的朝政最后却创建了自己的帝国,鳌拜把持了大清的朝政最后却身败名裂,为什么都是权臣却有了完全不同的下场呢...
鳌拜
第一,同是权臣,实力不同
大家要知道清朝康熙年间初期鳌拜掌权,但是站在鳌拜身后的那些大臣几乎都是些墙头草风吹两边倒的人,今天给鳌拜送点好处称兄道弟明天给康熙提两条对鳌拜不利的意见说忠心耿耿,所以说鳌拜的那些党羽看着人很多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才倒向手握兵权的鳌拜的。
而曹操就不同啦,当时汉献帝手下的那些大臣们实际上都是曹操的家臣,就包括汉献帝宫里的御林军、虎贲卫都是曹家的子弟兵连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是曹操的家奴,除了汉献帝本人之外宫里其他人都是忠于曹操的人,所以曹操更容易成功。
曹操
第二,群臣幕僚,追求不同
鳌拜手底下的党羽虽然说他们愿意追随鳌拜可是他们却不愿意让鳌拜谋反,因为这些朝中的大臣是顺治时期甚至是皇太极时期的旧臣大清的开国元勋,而且这些人有很多都是爱新觉罗大清皇室的亲戚或者远亲,就算鳌拜能改朝换代那他们顶多还是开国元勋意义不是很大,相反如果真的改朝换代了他们又要重新经营自己的根底这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肯定不划算。
再看看曹操,那个时代是东汉末年,所有朝中大臣都是曹操的家臣他们肯定都想当开国元勋,要知道开国元勋可不是啥时候都有机会的啊,这种机会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曹操要是想当皇帝那朝中大臣肯定大力支持的,因为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他们都是开国元勋将名流千古。
网络图
第三,同是帝王,背景不同
康熙时期大清刚立国不久,康熙背后是有庞大的皇室集团撑腰的,大清王朝的宗室亲贵们还都在八旗主力军里面有很多将领都是他们的人,别看鳌拜把持了朝政但是他要是想谋反那朝中的王公大臣们大多数是不会站在他身边的,而汉献帝时期大汉王朝已经是摇摇欲坠啦,多年的战乱下来皇帝多次出逃皇室亲贵们也是在战火中死的死躲的躲,朝中根本没有刘家的人了就算有也是当闲差的根本没什么权力使不上劲,在电视剧三国和康熙王朝中大家可以看出曹操临死之前满朝文武公开上表让曹操当皇帝而鳌拜谋反之前都是要秘密进行生怕事情败露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鳌拜的势力还远没有曹操那么强大,同时也能看出当时朝中忠于康熙忠于大清的人仍然占大多数所以鳌拜想当皇帝才要秘密进行不敢光明正大。
所以啊两个同样是位高权重的人物但是呢两个人的势力却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最后曹操功成名就,鳌拜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