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温柔的苏联女护士,成为日本人的噩梦,60万战俘被折磨成3万
创始人
2025-09-01 04:03:08
0

1945年8月9日,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仅仅一周便击溃日军关东军主力部队,24天后战斗结束,此次出兵,苏联共俘获日军近60万人,而这些人被分批押送到寒冷的西伯利亚以及哈萨克等地区,被强制劳动,为其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赎罪。

雅尔塔协定

二战后,各国对待战俘的态度是各不相同,比如澳大利亚,就简单粗暴,传言他们将被俘的17万日军全部杀掉;而在我国,无论国共双方,在对待日本战俘这个问题上,都比较人道,而苏联因为在二战中损失了4600万人口,达到了其国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斯大林为了更快的完成战后经济的恢复,他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些免费的劳动力,到1956年,最后一个日本战俘被遣返回国,大约有近半数人把性命留在寒冷的西伯利亚。

从那以后,日本战俘问题和领土问题一样成为日苏之间关系改善的障碍,乃至影响到了今天日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战俘究竟在苏联遭遇了什么样的待遇?坊间留下了不少传说,有的说,日本战俘做怕的时女护士,也有的说,他们最怕的是女兵?这些传言有没有根据呢?

日本战俘在苏联劳改营的境遇

1945年11月,日本第一批5000名关东军战俘被苏军专列押送至坦波夫州坦波夫市,等候多时的苏联人民,立刻欢呼雀跃,他们蜂拥而上向这些战俘扑去,尽力的抢夺他们的东西。

因为这批日军大多是关东军中的中高层军官,他们随身携带了不少好东西,有枕头、毛毯、睡衣,棉袄、照相机等,转眼之间这些东西,都被“热情”的坦波夫市市民洗劫一空,有些日本军官连衣裤都没留下,因为战后的苏联,物资也非常匮乏,而这次日军战俘的到来,则是他们的“福利”。

被抢劫一空的日本战俘进入劳改所以后,立刻就要给自己修建住所,因为战后苏联国内要解决的事情很多,他们的各个厂矿企业,根本就没有把战俘的接收工作当做一回事,一些单位负责人甚至认为,把这些人丢在荒野,让他们自己建住所就行了。

虽然西伯利亚遍地都是森林,但是伐木的人员和工具,却极其的缺乏,更别提什么防寒物品和电灯等家用电器了,苏联方面对这些日本战俘,也是能省则省。

于是这些衣衫单薄的关东军战俘们,只能用原始的伐木工具,来获得取暖和建筑材料,到1946年冬天,零下几十度的气温中,他们只能在窝棚和简易棚里过冬,大批战俘被冻死在冰天雪地里;而到了夏天日子更不好过,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黑压压的蚊子,可以将一个人的血液全部吸干,这些日本战俘在煎熬和疾病中损失惨重。

而活下来的日本战俘,他们所要从事的工作,是最危险的厂矿企业,无时无刻不是在消耗他们的体力,像煤炭,有色金属,采矿,林业,捕鱼等部门,因为战争等原因,人力资源十分的匮乏,而日本战俘恰好补充了这一个空白。

除了这些这些,运气好一点的战俘被分配到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以及交通运输和建筑部门

,而这些人的存活率,要比煤炭采矿等行业高的多。

伐木、下矿井、铺公路,搞建筑,苏联方面不遗余力地压榨这些日本战俘的剩余价值,以弥补自己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损失。

由于本国的劳动力实在过于短缺,苏联甚至在一些重要军事工程里,都用到了日本战俘,如建造地下兵工厂,甚至造原子弹,而战俘的管理更加严格,他们不能随意走动,一旦除了什么差错,有随时被击毙的危险,而这些人是否能回到日本,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我们清楚日本是个忍耐力极强,等级层次分明,很有纪律的民族,苏联人对这些日本战俘的劳作,一般都特别满意,因为这些人不偷懒,干活卖力,工作效率要比苏联本国的共工人和劳改犯强多了,这也导致了,苏联方面不太愿意轻易放这批人回国。

但是也有一些经济专家,并不这样认为,根据他们的统计结果来看,战俘营是个亏本的生意,应该早点释放这些人回家。

那么为什么会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呢?

这是由于一些战俘所在的劳动场所缺乏组织,并且没有足够的劳动工具和材料,供他们使用,再加上战俘们缺少专业知识和相应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工作效率低下。

最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人并不适合严寒的气候,虽然他们在中国东北呆了几年,但是相对于西伯利亚的严寒,东北那点冷,根本算不得什么?因此这些关东军战俘们,经常会生病和体质下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工程进度。

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劳改营中的日本战俘的确工作勤奋,遵守纪律并且吃苦耐劳,他们对苏联的战后经济的恢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苏联女兵和女护士成了日本战俘的噩梦

那么在日本战俘在劳改营的伙食怎么样呢?他们为什么最怕苏联的女护士和苏联女兵呢?

据现在还幸存的日本战俘介绍,他们当时吃的一般是稀粥和发霉的面包,高级军官的待遇要比普通士兵好一些,另外他们的饮食与身体状况和其从事的工作也息息相关。

为了把这些战俘利用到了极致,苏联人每月都会定期的给他们检查身体,无论冬夏他们都会一丝不挂的站成四排,排队来接受检查,似乎只要没有通过检查,就可以干一些轻松的工作,或者是遣返回国了,于是这些日本战俘们绞尽脑汁来讨好苏联的女护士们。

苏联女护士

当时在苏联的军队中,女兵的比例是男兵的两倍还多,这是由于因为在二战中牺牲的那2600万苏联人中,大多数是男性,这就导致了苏联军队中,男女比例失衡。

在刚来战俘营的时候,日本战俘们最害怕的事情,是给苏联女兵烧水,这是因为在日本女人的地位很低,一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去烧水洗澡,是一种非常大的侮辱,而且烧洗澡水这种活一般都是下等人干的,因此日本人是十分不愿意这么干的。

并且当时苏联女兵一般个子很高,在洗澡时她时不时地调侃一下,日本人的小个子,这就让战俘们接受不了,一些战俘被选取给苏联女兵烧水洗澡,回来后,会遭到集体的嘲笑,很多士兵因为接受不了这种“侮辱”,而选择了自杀。

如果日本战俘反抗的话,就会被这些女兵用皮鞭抽打,并且这些女兵除了平时从事生产建设外,一般都是在劳改营中担任护士角色,因此这些日本战俘的生死都掌握在女兵的手里。

曾经逃避女兵的这些日本战俘们,这时对他们百般讨好起来,为了回家,这些侮辱又算什么?

可是当他们知道苏联女护士的检查方式后,全都傻了眼。因为苏联女军医们做检查,是不需要用任何医疗器械的,她们一般采取的是用手掐一下这些战俘大腿上的皮肤,然后根据每个人皮下脂肪的厚度,分配不同的工作,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战俘,则被遣返回国,不管他们是否生病,只要腿上还有肥肉,就要继续工作。

据战俘们回忆,每个月的一次检查,就像过一次鬼门关,他们都暗自祈祷,希望自己能活到最低等,这样就可以干一些轻松的活,而被划为最末等,被遣返回国,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因为被遣返这些人,非伤及残,能活着回国的概率,如同中大奖一样。

:

有些时候,苏联人会提供两顿饱饭,可是日本战俘们,却不敢吃,因为一旦自己身上的肥肉增加了,等待自己的必定是更繁重的工作。

但是这只是对普通士兵而言,而高级的日本军官则不一样,在苏联的劳改营里,日本战俘被分为三六九等,将军和军官是第一等,然后是普通士兵,营养不良者,病人,拒绝劳动者和接受调查者,不同的战俘待遇也各不相同。

对于维护秩序的高级军官,苏联人也是比较宽容的,在物资、伙食和自由度上,他们和普通士兵有天壤之别,并且会定期接到国际红十字会给他们送的大米、罐头以及新鲜水果。

在西伯利亚的战俘营里,对战俘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掌握他们生死的苏联人,而是远在日本的天皇,日本长期以来森严的等级,致使在战俘营里,军官们可以随意剥夺底层战俘的口粮,因此日本战俘在劳改营近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不仅仅是因为苏联人的苛待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日本人本身的管理问题也很大,毕竟战俘营真正的管理者是原来军队中大大小小的军官。

为了更好地改造战俘,苏联人给他们安排了各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且定时给他们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希望培养他们对苏联产生好感。

同时有很多政工人员定期的前往战俘营和他们接触,凡是被接触的人,他们的待遇就会有效地提升,在他们这些战俘人员中,学习马列主义的积极分子,定期会被派到苏联进行10到12天的休养,在那里他们穿着整洁,好吃好喝,这种思想改造的效果究竟怎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从流传出来的照片来看,苏联人的表面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那些战俘们一起去食堂就餐,一起去理发馆理发,一起去医院就诊,一起搞体育比赛,这些照片都被装订成册,还会传回日本和驻日美军手里,向他们展示苏联的人道主义精神。

这些战俘表面上完全服从苏联人的安排,因为一旦他们当中有人露出不满的神色,就会立刻被调到西伯利亚腹地更为严峻的环境内,并且他们的遣返也将会被无限期推迟。

那些曾经把共产党理论看做洪水猛兽的日本宪兵队,他们的政治学习态度尤为专注,那些曾经屠杀过共产党人的日本军官,以及那些当初压制反战理论的学者和作家们,此时表现的比普通士兵要积极的多。

但是,并非所有的积极分子都能被成功遣返回日本,这个还是要看运气,并且苏联的特工人员会在这些战俘中培养一些干部,他们有资格加入共产党,就这样新的一批

日本共产党员

被培养了出来。

这些日本共产党员的基本工作是潜伏在战俘营里,充当苏联人的耳目,为其提供秘密情报,告发自己的同胞,其后这些人被筛选出来,在间谍部门进行秘密训练,然后混在遣返的人群中回到日本去,继续为苏联提供情报。

日本战俘的结局及后续

那么,其他和日本交战的国家,在日本投降不久后,就全部解决了战俘问题,那么,为什么只有苏联迟迟不肯释放呢?难道只是因为缺少劳动力吗?

随着苏联解体后,一些文件的公布,这个问题也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在二战后,苏联损失了4600万人,的确是缺乏劳动力人口,当时这60来万战俘,苏联并没有打算放回去,他们曾试图把这批人永远定居在西伯利亚,但是在日本政府的努力下,大部分人被放回,但还是有只有少部分人留下。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时候美苏冷战已经开始,谁都不知道,下次世界大战从哪里打起,在一定程度上,斯大林是把这些关东军战俘当做特殊的人质,用于牵制日本。

而最主要的是日本当时完全被美国人接管,苏联在战后没有从日本领土上得到什么好处,而日本人的亲美反苏的立场,注定了苏联当时无法完成对日本战俘的交接工作,因为这些人在当时,送给日本政府或者驻日美军都不合适。

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就是,日本是个岛国,要遣返这些战俘,只能走海路,苏联的的远东舰队,不可能为遣返战俘,而大规模前往日本,那时舰队的运力也不足,这就造成了,必须分批遣返的结果。

而当时最快的遣返手段就是直接交给中国政府,可是当时中国政局还没稳定,当要将日本关东军战俘转交给中国军队的消息传来时,那些日本被俘的高级军官,痛哭流涕的向苏联方面请求,宁可冻死在西伯利亚,也绝不要把他们交到中国人手里。

当然,这都是苏联的一面之词,其实当时美军和国际红十字会等组织,极力要求苏联方面可以提供日军被俘人员的名单,都被苏方拒绝,因此他们拒绝遣返日方战俘的借口根本不成立。

自从被苏联俘虏后,这些日本战俘的命运,基本上已经确定,在苏联在1945年8月9日至9月2这段时期,苏方军队总共俘获日本关东军639635人,其中在当年日本投降后到年底,就有一万六千多人因伤势过重和传染病等原因,死在了战俘营里。

在1945年10月份,苏联方面将关东军战俘营里的.一些非战斗人员,如工人及其家属等逐步遣返回日本。

从1946年起,苏联方面开始有针对性地遣返一些战俘,如有重大疾病的,身体孱弱的,因伤残丧失劳动力的,其在1947年和1948年间,是遣返的高峰期,而在这些遣返中标出现了一些事情,导致了苏联人对日本战俘态度的转变。

可能是因为在劳改营,受到了委屈,上船的日本人,把苏联人赠送的黑面包,泄愤似地扔到了海里,试想一下,当时苏联人在战后,拼命干活也填不饱肚子,而日本人的这些行为,也触怒了苏联人,因此战俘营未被遣返的日本人,待遇逐渐降低,很快日本战俘的遣返工作,也就停止了。

直到1956年10月19日,日苏关系正常化,才将剩余的战俘全部遣返回日本。

除了死掉的日本战俘,也有很多人活着,但是没有回到日本,比如在哈萨克斯坦,日本人在这里的待遇就比西伯利亚强多了,他们作为建筑队为当地进行城市改造,很多日本人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他们和当地人结婚,生活了下来。

但是这方面的人数并不多,因为苏联严格的审查制度,能够真正享受苏联国民权益的日本人少之又少。

日本战俘的第三种命运则是,即使他们回到了家乡,等待他们的仍旧是死亡

,很多伤残或因疾病被遣返回日本的战俘们,他们没有劳动能力,再加上日后糟糕的战后经济,在贫病交加中,很多人就这样离世了。

而最后一些日本战俘的命运则是,即使死了也无法回到日本

,在苏联的劳改营里,战俘们每天都有人死去,苏联人按照惯例,会给他们立上墓碑,可是有时候死的人太多,也只能埋在一起,随便写个碑文。

可是由于自然变迁,很多当年的冻土,都变成了沼泽,很多墓碑再也找不到了,另外就是由于当地的发展,很多坟墓上被盖上了学校、医院和工厂,而刨出去的尸骨,自然没人在意。

还有一个就是人为的破坏,当地有人谣传,每个死去的日本人嘴里都有金牙,因此一些地痞流氓,会选择偷坟掘墓,有很多日本战俘的头骨被这样盗走。

那时候墓碑不过是白桦木用墨水随便写个名字,不防火也不防潮,在风吹日晒中,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再加上当时苏联的统计部门,粗心大意错漏百出,即使戈尔巴乔夫访问日本所带去的名单,都无法证实其准确性。

日本战俘给日苏关系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即使到了现在俄罗斯和日本之间的争端,除了北方四岛的领土问题,也就是战俘问题了。日本国内很多人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专门寻找曾经埋葬在西伯利亚的亲人们,有很多因世事变迁而寻找不到,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有8000多人被确定身份并迎回日本,但是对20多万死在西伯利亚的日本战俘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日本人寻亲的道路

任重而道远

不管从哪个角度上来看,日本战俘的问题不仅是美俄关系中的一个悲剧,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不管是埋骨他乡和魂归故里,对一个侵略者来说,他们可谓是自作自受。日本人更应该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而不是篡改和回避,他们美化侵略等一系列行为,这种态度很不利于解决日本战俘这种复杂的历史问题,现在日本国内要求为这些“无辜的人”,建造纪念碑,可是如果不能从悲剧中吸取教训,认清责任,建再高大的纪念碑又有什么用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哈梅内伊用中文发文 据@CCTV国际时讯 消息,当地时间8月31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社交媒体用波斯语和中文,就中伊...
原创 陕... 人类自古以来有诸多斗争,然而比起战场上的铁血拼杀,商场上的利益博弈,权利斗争可以说是最复杂,最考验人...
原创 皇... 恍惚几十年,虚度人世间。问心莫有愧,晚霞 尚满天。——李成器 如果生活在古代,那么最想体验的是谁的人...
非洲贸易腾飞!内部贸易额突破2... 【跨境搜】基于海关数据已为逾万家企业提供精准商业情报。公司业务涵盖外贸全产业链,包括外贸解决方案、客...
原创 李... 对待开国功臣,历朝历代的做法其实都不一样的,有一句古话说的,飞鸟尽,良弓藏,虽然话是这么说的,但是许...
原创 古... 在探讨古代夫妻生活时,一个常被提及却又常被误解的现象是通房丫鬟的存在。这些丫鬟在夫妻就寝时,有时会在...
七十年后 万隆精神历久弥新 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首届亚非会议,“团结、友谊、合作”的万...
洛阳白马寺内的狄仁杰墓挂上公示... 日前,有网民发帖称,位于河南洛阳白马寺景区内的狄仁杰墓最近挂上了公示牌。此前,该墓主人到底是狄仁杰还...
原创 清... 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仍然充斥着封建思想。作为一个东方大国,中国古代的国土面积和物质财富都...
原创 朱... 提及朱元璋,大家想到的形容词可能就是残暴、多疑等,其实朱元璋也是一个念及亲情的感性之人,比如大儿子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