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争存,碎尸无憾;以文章报国,没世勿谖。——蔡元培题桐乡吕留良纪念亭
《清史稿》记载,“雍正十年十二月乙卯,治吕留良罪,与吕葆中、严鸿逵俱戮尸,斩吕毅中、沈在宽,其孙发边远为奴。”
雍正十年即1732年,明末清初的大学者、思想家吕留良已经去世将近50年,却被雍正皇帝下令掘墓戮尸,满门抄斩,年幼的后辈流放到边疆为奴。就连吕留良的两个门人也未能幸免。这件大案震动了朝野。
雍正为什么痛恨一个已经去世多年的人,手段如此残酷呢?这还要从吕留良的生平说起。
毁家反清
明末崇祯二年(1629年),吕留良出生在浙江崇德,字用诲、庄生,又名光轮。因他开办了天盖楼书坊,后人称其为“天盖遗民”。
吕留良的祖上以经商起家,富甲一方。但当时商人的地位并不高。到吕留良的曾祖父继承家业时,开始发奋读书,求取功名。吕家渐渐兴盛,成为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吕家还与明朝皇室结亲,吕留良的祖父娶了南城郡主。
明朝覆亡后,和多数士大夫家族一样,吕家也败落了。吕留良17岁时,目睹了清兵南下造成的灾祸,刻骨铭心。吕氏一家颇有气节,还是皇亲,宁死也不愿做清朝的顺民。吕留良毁家纾难,和兄长、侄儿一起参加了武装抗清的斗争。
民间组织的队伍哪里是清军的对手,一败再败。打仗时吕留良还受了箭伤。吕留良的侄子吕宣忠兵败后被清军抓住,在顺治四年遇害。得知消息,吕留良悲痛到吐血昏晕。
清王朝定鼎中原后,四处搜捕抗清志士。吕留良为了家族的安危,只好参加了清廷的科举考试,并考中了秀才。有了秀才出身,就表明归顺了清王朝,他以往的反清行为也就不再被追究。
以笔为武器
虽然是满清的秀才,吕留良心里一直放不下反清复明的想法。过了十几年的安定生活之后,他宣布抛弃秀才的头衔。所幸县学的朋友从中斡旋,他才没有被治罪。
吕留良幼年时聪颖过人,“读书三遍辄不忘”,长大后更是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无所不精。他明白武装反清已经行不通了,就开始以自己的学识为武器,拿起笔宣传反清思想。
清朝沿用明朝的科举制度,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选本是秀才必读的书籍,相当于如今的考试参考书。吕留良以此为契机,自行编写、刊刻八股文选本,将反清思想以不着痕迹的春秋笔法写进书里,给秀才们看。
八股文是很讨人嫌的,秀才为了考试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吕留良的做法被很多人质疑。但他编写的八股文选本大受欢迎,有很多秀才都是读了他的书才中榜的。吕留良还为此成立了天盖楼书坊,专门发行八股文选本。
到后来,吕留良的八股文选本被广大秀才视为金科玉律。甚至到了晚清时期,蔡元培学作八股文时,他的老师还是最为推崇吕留良的八股文选本。
而吕留良在选本里“植入”的反清思想,的确影响了很多读书人。
时隔49年,东窗事发
吕留良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去世,他编选的八股文还在影响着后人。他被秀才们尊称为东海吕夫子,甚至有人说,清朝的皇帝应该让吕夫子来当。
雍正年间的秀才曾静,正是读了吕留良的八股文选本之后,大受鼓舞,决心反清。可他行事鲁莽,派弟子策反川陕总督岳钟麒失败,被对方上报给了雍正。雍正皇帝如临大敌,很快派人抓捕了曾静,并亲自审讯。曾静最终坦白,是吕留良的八股文选本和诗集让他产生了反清的念头。
雍正赦免了曾静,派人找来吕留良生前的著作、书信等,果然发现了其中暗藏的反清思想。于是,怒不可遏的雍正对吕留良恨之入骨,这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吕留良去世49年后,被开馆戮尸,全家成年男丁一律处死,年幼的后辈60多人被流放宁古塔。
结语:后世传说中,侠女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后人。由于雍正皇帝后来死得突然,就产生了吕四娘取雍正首级、为吕家报仇的传闻。
关于吕留良被掘墓戮尸,也有个传闻。清末学者姚永朴的《旧闻随笔》里说,吕留良的棺材被打开后,尸身完好,面带笑容,衣服上还有4个大字“重见天日”。那是吕留良临终前已经料到身后之事,写了那4个字。
参考文献:《清史稿》